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清風客、山谷道人,晚年號涪翁、黔安居士,洪州分寧(今江西秀水)人。治平四年(1067)及進士第。黃氏自幼穎悟,學問文章天成性得。蘇軾曾見其文,贊賞不已,于是將黃列為“蘇門四學士”之首。然黃作詩文卻與蘇大相徑庭,提倡“無一字,無來處”,創(chuàng)生澀奇特詩風,開辟了北宋詩壇的新氣象。黃氏因此被推為“江西詩派”的開山鼻祖。遂與蘇軾并稱“蘇黃”。著有《伐檀集》兩卷。黃庭堅在書法上以行書和草書為著。黃庭堅在草書上取得的成就是宋代最高的。但是其行書的風格明顯且面貌多樣,尤其是大字行書作品在宋代也是獨一無二的。本文通過對其行書作品分析,著重對其行書的風格和用筆技法進行闡述,以期大家對黃庭堅的行書作品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1 黃庭堅行書風格
黃庭堅行書作品的風格主要表現(xiàn)為以信札為主的小字行書和以《松風閣》詩帖為主的大字行書兩兩類。
(1)信札為主的小字行書風格。以信札為主的小字行書,黃庭堅的信札風格主要受蘇軾的行書風格影響;代表作有《致立之承奉足下帖》《致天民知命大主簿尺牘》《承惠帖》《致明叔少府帖》《致云夫七弟尺牘》《致無咎通判學士帖》《致景道十七使君帖》《致公蘊知縣尺牘》《苦筍帖》《當陽帖》等。蘇軾是黃庭堅是的老師,黃庭堅與秦觀、張耒、晁補之并稱為“蘇門四學士”。蘇軾是當時文壇的領袖,又是“尚意”書風的領導者。其書法風格對當時的書壇有深遠的影響。黃庭堅書法受蘇軾影響是必然的。蘇軾曾云:“黃魯直學吾書,輒以書名于時,好事者爭以精紙妙墨求之,常攜古錦囊,滿中皆是物也。一日見過,探之,得承晏墨半挺。魯直甚惜之曰:‘群兒賤家雞,嗜野鶩。遂奪之,此墨是也?!盵1]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黃庭堅對蘇軾書法的學習幾近于逼真的程度。這種相似的風格在其信札中得到較為全面的展現(xiàn)。我們從《致立之承奉足下帖》《致公蘊知縣尺牘》《致云夫七弟尺牘》等作品中便可以看出來。在用筆上,對蘇軾典型偃筆特點的應用充分。結字上輕左重右,體勢寬博。其中的個別字和蘇軾的結體完全相同。這種風格在黃庭堅后期的信札中逐漸減弱,在運筆上加入帶有自己特點的用筆特征。結字也從寬博而變得修長。但蘇軾的影子依然存在。
(2)以《松風閣》詩帖為主的大字行書風格。大字行書在風格上受《瘞鶴銘》摩崖石刻影響。這種大字行書和同時代的其他書法家風格迥異,代表了黃庭堅的行書最高成就。代表作有《松風閣》《名瓚詩后題卷》《贈張大同卷跋尾》《黃州寒食詩帖跋》《經(jīng)伏波神祠詩卷》《寒山子龐居士詩卷》《諸上座帖跋尾》《詩送四十九侄帖》《砥柱銘》《發(fā)愿文》《瘞鶴銘》刻于南朝·梁(傳)天監(jiān)十三年(514年),由南北朝時期隱士華陽真逸所書。后又傳為王羲之書,或為陶弘景書。黃庭堅在書論中多次提及《瘞鶴銘》如:“頃見京口斷崖中《瘞鶴銘》大字,右軍書,其勝處乃不可名貌……若《瘞鶴銘》段為右軍書,端使人不疑。如歐、薛、顏、柳數(shù)公書,然才得《瘞鶴銘》仿佛耳。唯魯公《送開府碑》廋健清拔在四、五間?!薄皷|坡云:‘大字難于結密而無間,小字難于寬綽而有馀。此系確論也,余常申之曰:‘結密而無間,《瘞鶴銘》近之;寬綽而有馀,《蘭亭》近之?!盵1]我們可以看出黃庭堅對《瘞鶴銘》的理解是非常深入的。更說出“大字無過瘞鶴銘”的褒獎之詞?!动廁Q銘》書法保留的六朝運筆的特點。筆法內斂,中中宮緊收而四周開張,厚重而不失清勁之姿。黃庭堅大字行書在結體上充分吸收的《瘞鶴銘》的特點,將這種開張的體勢發(fā)揮到了極致。而書寫中加入自己的用筆的方式,形成了厚重、清勁、開張、跌宕的大字行書風格。
2 黃庭堅行書的技法特點
黃庭堅在書法的技法上有自己的獨到的認識,主要表現(xiàn)在幾個方面:
(1)對執(zhí)筆法的認識。黃庭堅在書論中云:“凡學字之時,先當雙鉤,用兩指相疊,蹙筆壓無名指,高提筆,令腕隨己左右?!薄胺矊W書,欲先學用筆。用筆之法,欲雙鉤回腕,掌虛指實,以無名指倚筆則有力。”[2]由此我們可以歸納出黃庭堅執(zhí)筆特點:第一,是雙鉤執(zhí)筆(五指執(zhí)筆法),但這里他主要強調了無名指倚筆,這樣可以保證用筆有力。第二,強調高執(zhí)筆,高執(zhí)筆加強了用筆的輻射度,這對黃庭堅運筆和結字特征有著重要的作用。并在黃庭堅大字行書作品和草書作品中運用的最多,高執(zhí)筆使得運筆的空間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便于書寫長線條,這也迎合的了黃庭堅筆畫以放射性線條為特征的結構特點。但小字行書的執(zhí)筆并未有相關的記載。不能妄加推斷。
(2)運腕。黃庭堅云:“古人作《蘭亭敘》、《孔子廟堂碑》,皆作一淡墨本,蓋見古人用筆,回腕馀勢?!薄靶哪苻D腕,手能轉筆,書字便如人意?!薄胺矊W書,欲先學用筆。用筆之法,欲雙鉤回腕?!薄傲钔箅S己左右”[2]這里主要闡述的腕運的重要性。黃庭堅是執(zhí)筆是高執(zhí)筆,手指的運用受到限制,因而必須加強手腕的作用,來增強寫字的筆力和靈活性,同時豐富了線條的變化。運腕書寫的作品往往筆力沉著勁健,使轉縱橫。我們從其小字行書和大字行書都能深切地體會到其作品中腕運的特點。
(3)“宕”、“戰(zhàn)”的用筆[3]。黃庭堅行書在運筆時以中鋒為主,有時也穿插側鋒轉換。同時黃庭堅在用筆的中段加入了其特有的運筆技巧,即在用筆的筆畫中段加入“宕”、“戰(zhàn)” 的運筆技巧。此種用筆也有人指出是黃庭堅從而形成了其特有的行書風格。王中焰先生將黃庭堅的筆法歸納為“擒”、“提”、“宕”、“戰(zhàn)”、“縱”五種用筆特征。其中“宕”、“戰(zhàn)”筆法對黃庭堅行書的風格影響更為深遠。對于學習和把握黃庭堅行書的特征是很重要的。王中焰先生在闡述“宕”、“戰(zhàn)”用筆特點時指出:“宕”本意是指“拖延、延伸”。這里指的是書寫時筆鋒在紙面上平向運動。在黃庭堅書法中表現(xiàn)為一些結構的筆畫中段產(chǎn)生擺動的形式?!皯?zhàn)”筆是發(fā)力時筆鋒與紙面的垂直運動。在黃庭堅的書法中表現(xiàn)為筆畫的中段產(chǎn)生連續(xù)的粗細變化。
(4)向背與速度。向背主要指書法中內擫和外拓筆勢。黃庭堅云:“欲學草書,須精真書,知下筆向背,則識草書法,不難工矣?!秉S庭堅指出要學好草書首先要精熟真書。明白真書中的向背關系則能明白草法。這里雖然強調的是草法的學習,但是行書是介于真書和草書之間,向背關系也是相通的。懂得向背關系,書寫就流暢、連貫,筆畫之間的映帶之勢自然流轉。反之書寫是不得筆的。對于速度的認識黃庭堅認為:“楷法欲如快馬入陣,草法欲左規(guī)右矩,此古人妙處也?!敝赋鰧懣瑫俣纫?,而寫草書速度反而要慢,這也一般的理解是不同的??瑫鴷鴮懭菀讓懙拇舭?,故而要做到“快馬入陣”通過提高行筆速度的讓字能流暢靈活,不凝滯。草書書寫宜慢,草書運筆簡練容易寫快,而線條易圓滑,要做到“左規(guī)右矩”方能而能留得住筆。行書的速度則應該介于二者之間。行書在筆法上楷書要簡捷,但不如草法,故而行筆速度應該介于二者之間。黃庭堅對書寫速度用“沉著痛快”來比喻甚為恰當。但此等境界是必須要經(jīng)過苦練才能明白的。
3 結語
通過我們對黃庭堅行書作品的簡述,我們對黃庭堅行書風格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以信札為主的小字行書作品中集中反映了黃庭堅學習中對蘇東坡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以《瘞鶴銘》為主的大字行書作品則代表黃庭堅在行書上的最高成就。黃庭堅行書風格的產(chǎn)生是建立對技法的學習和研究上的。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風格的形成離不開技法的研究與突破。但是光有技法是不夠的。正如黃庭堅所說的要胸中有道義,再廣以圣哲之學方能在書法藝術上有所成就。
參考文獻:
[1] 張傳旭.中國書法全集·黃庭堅[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52-55.
[2] 東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室.歷代書法論文選[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8.
[3] 王中焰.山谷筆法論[M].江蘇:河江蘇美術出版社,2011:10.
[4] 二十世紀書法研究叢書·風格技法篇[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劉永勝(1983—),男,山西人,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書法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