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阿爽
摘 要:在古希臘的色彩理論中,以及對顏色與形狀的關系展開了思考,康定斯基的藝術理論中更是為色彩定了形狀或者說為形狀定了顏色。20世紀戰(zhàn)后美國抽象表現(xiàn)主義繪畫的興起,使顏色自身成了一種主題。在抽象表現(xiàn)主義的大潮引領下,顏色與形狀的產(chǎn)生了無法分割的關系,色彩與形狀的關系被逐漸推向制高點。
關鍵詞:抽象表現(xiàn)主義;色彩;形狀;馬克羅斯科
色彩與形狀的內在關系一直是藝術家與哲學家所思考的一個問題。在16、17世紀第一批藝術學院中,就展開了很有意思的論戰(zhàn):佛羅倫薩人認為繪畫的基本是色調,而威尼斯則更加宣揚技術與直接在畫布上的即興創(chuàng)作。畫家將顏色與真實聯(lián)系起來,顏色就是對自然界的反應,其成了真實的忠實基礎。17世紀在法國,爭論仍然在繼續(xù)。Disegno和Colore是爭論的主題,Disegno(包括“繪畫”和“外形”),Colore(包括“色彩”,“顏料”“使用技術”),但對于這兩個卻從未有過清晰的定義。20世紀初,抽象畫的來臨徹底改變了形狀與顏色之間的關系。而美國的抽象表現(xiàn)主義繪畫,將色彩與形狀逐漸推向制高點。
美國抽象表現(xiàn)主義畫家,羅斯科與戈特利布曾在《紐約時報》上發(fā)表過共同宣言,他們希望運用最簡單的方式表達最復雜的思想,并重新審視繪畫的平面性特征,因為它能破壞假象,接近真實。
戈特利布(Adolph Gottlieb,1903~1974)有一個與大多數(shù)抽象表現(xiàn)主義藝術家不同的地方,就是比較注意畫面的留白,他不會讓畫面布滿顏色,而是在空白的畫面上作有限的勾勒和布置。戈特利布對空白的處理很有中國寫意水墨畫的效果。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常??梢钥吹絻蓚€部分,上面有圓形,下面是墨線。戈特利布推崇簡約,色彩也只剩下一到兩種。他這種極少的用色與畫面中簡單的形象,也正是體現(xiàn)了他所想表達的思想。正像他說過的:“我企圖砍掉空間,砍掉陳舊的三維空間,這種空間對表現(xiàn)真人實物或許有效,可就我所畫的內容,那不是我需要的空間。所以我必須去創(chuàng)造另外一種畫面空間,也就是以線條突破畫面邊緣的方法,構成這些矩形結構?!?/p>
戈特利布不僅僅將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觀念融入作品,更是形成了自己的理論,述諸文字。在他和馬克羅思科的《致紐約時報的信》①中寫道:“1.我們認為藝術就是進入未知世界的冒險,只有那些敢于冒風險的人才能夠探索它。2.在此,想象力是無拘無束的,它強烈反對類似的感覺。3.藝術家的職責就是讓觀眾用我們的方式,而不是用他的方式觀察世界。4.我們注重用簡單的方式表現(xiàn)復雜的思想。我們用大的規(guī)格,是因為它給人毫不含糊的強烈印象。我們希望重申繪畫的平面性,我們強調繪畫的平面性,是為了消除幻覺,重申真實性。5.我們強調主題的重要性,而且只有那種悲劇性的、非時間性的題材是有效的,這就是我們強調與原始古典藝術精神上的相似性的原因?!雹?/p>
而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1903~1970)對于形狀與顏色,則充分的融入了他的情感以及他的藝術信念。他是一個始終堅信藝術的力量可以改變全世界的猶太人。整張畫面布滿了顏色,或是若影若現(xiàn)的幾何形狀,散發(fā)著一種無名的張力。他拋棄了畫框的邊緣,讓他的顏色仿佛要延伸至畫框之外。畫框的形狀也成了羅斯科作品的一部分。
“那些看了我作品會哭泣的人們,體驗到了當我創(chuàng)作這些作品時自身的體驗?!绷_斯科如是說。《Orange and Yellow》羅斯科1956年的作品。“初次觀看,這些作品顯得如此沉靜,但如果認真看一陣子,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作品發(fā)生了變化,他們仿佛在運動,看起來呼吸起伏,就像在風中掌滿了風帆。他們并不是被動地等著觀眾來觀看,他們是有目的而來的,而目標就是我們這些觀眾,而我們則處于他們的包圍之中?!雹哿_斯科的作品,用最簡單最原始的幾何形狀與單純的顏色,來傳達他最瘋狂的情感。對他來說,他的作品不是鎮(zhèn)靜劑,他不想自己的作品變成一種按摩,他認為自己的作品起到的作用恰恰相反,展現(xiàn)悲劇、暴力、犧牲,激發(fā)關于厄運和狂喜。最簡單的形狀,最單純的顏色,正是羅斯科所認為的最真實最本質的東西,是純粹的。正如他對待他的藝術,羅斯科寧愿放棄巨額的酬勞毀掉與四季餐廳所簽訂的協(xié)約,僅是因為他認為在這種高檔餐廳吃飯的有錢人們根本就不會去,也不懂得欣賞他的作品。
傳統(tǒng)主題的廢除,在羅斯科這里轉換成了人的內心的情感,這些情緒仿佛一顆蓄積好能量的炸彈,借由色彩釋放出來。羅斯科自身有著強大的感情世界,戰(zhàn)爭,社會的變革等等因素對他的感情世界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在他的作品中,他自己也說道:“作品的悲劇性主題,時??M繞在我的腦海中,我不能說出來,因為那里沒有太過確切的東西?!北瘎∈撬闹黝},他的悲劇從何而來,在他自己看來,也許所有一切都是悲劇的。在他的身體里,一直深深的藏著一股悲劇的力量。對于社會的不滿,對于浮華的物質世界的不屑,對于人性的可怕。
一件作品是藝術家對于某一現(xiàn)象或是某一時刻通過藝術形式做出的情感轉換,作品主題由過去的現(xiàn)實世界中的物體或者客觀,被顏色所代替,顏色自己成了主題。然而顏色還是沒有蓋過形狀。顏色依舊需要形狀來傳遞它的能量和它的情感。
古希臘的色彩理論已經(jīng)猜想色彩是有自己的形狀的,因為他是特殊微粒的組成?,F(xiàn)代主義開始的時候,同樣對色與形之間的轉換非常有興趣。20世紀的抽象主義,將顏色引入了一個理性的空間??刀ㄋ够钤谀侥岷谀莻€時期,他就已經(jīng)有相關的思考了。他受到了老師Adolf Hodzel的前衛(wèi)的思想:紅色是圓的,循環(huán)的,藍色是長方形的,黃色是三角形的??刀ㄋ够谒摹端囆g的精神》中分享了Hodzel關于黃色的感覺,但是顛覆了其他的對應。因為他認為藍色如圓形,是向心的,紅色是個中間的穩(wěn)定的顏色。原始形狀的顏色是種理性的證明。
在此研究中,Malevitch自己也研究了一種方式,在一些藝術家的精神中,形狀喚出了顏色的聯(lián)想,和相反的缺點:“對于此,我們可以展示給每一個特定的藝術家一幅簡單的幾何形畫,激起他的色彩的聯(lián)想。經(jīng)驗使得一些藝術家給我們大概近似一種對于著色的聯(lián)想。這樣我們就有好幾個動機說每個新形狀都擁有一個色調,這個色調僅對于她自己是相對的,沒有任何附加的。研究同一形狀繪畫中的不同的聯(lián)想,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他們僅是在聯(lián)合與色調強度的移動中分叉,相互排斥。但基本上,他們仍是同一類的相似?!雹躆alevitch表明,他的研究是純的心理學,他又提出“畫家的想象創(chuàng)作”他這樣總結到:“在物理上,顏色與形式可以被看作是單獨的元素,但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不能被視為兩個不同的元素,去幫助定義感覺。因為顏色和形狀是這樣的結果或獨特的感覺?!雹?/p>
顏色和形狀走上另外一條越發(fā)理性的道路,就是歐普藝術。歐普藝術家使用黑白對比或者色彩強烈的幾何圖形對比,讓觀眾產(chǎn)生一種視覺效果,使作品具有波動變化的感覺。歐普藝術家的作品不再表達作者本人的感情和體驗,他們基本上是用視覺變化來造成幻景。
布里奇特·賴利(Bridget Riley),1931出生于英國倫敦。1955年畢業(yè)于英國皇家藝術學院。1960年前,她主要畫人物和風景,后來她投入到光效應藝術中,創(chuàng)作出一批很富動感的作品。她擅長用曲線組成波紋的圖案,流動起伏的動感使觀眾眼花繚亂,甚至無法在畫前逗留。雖然,萊利的名譽總是和她在20世紀60年代的歐普藝術早期黑白繪畫作品聯(lián)系起來,但是自從色彩逐漸進入了她的工作范疇,她的作品開始平穩(wěn)地增長。賴利曾在1978年指出:“色彩間的不固定和無窮的變化,是建立在一個形狀的基礎之上的?!?/p>
1960年末,布里奇特·賴利從黑白顏色的創(chuàng)作過渡到色彩的創(chuàng)作。她早期的作品多是幾何形的,讓人很容易去辨別,她自己說:“當我們說到紅色、藍色、黃色時,我們一點也不知道有什么差別。我的黑白作品中的邏輯不能在顏色中放大,因為它不能建立于穩(wěn)定和動蕩之間的矛盾中,但我發(fā)現(xiàn)顏色的基本就是他的不穩(wěn)定性。”點線面她通通用在自己的作品當中,她的作品非常的圖案化。在她旅行埃及后,她的作品受到了埃及藝術的影響,于是開始探索色彩的對比度。重復是她作品中非常重要的表現(xiàn)方法。交錯重復的色塊、線條讓她的作品變得眼花繚亂。她的作品不再以感情為重,利用人的眼睛的生理功能,來實現(xiàn)她作品的奇幻的視覺效果。
心理學家Anton Ehrenzweig對她的作品《Song of Orpheus IV》這樣評論道:“里奇特·賴利帶著她的加入色彩的經(jīng)驗到她的眩暈的視覺作品中,橙色和藍色條紋交替更迭逐漸收縮直到關鍵的一點,面積變細,產(chǎn)生出一種眩暈的效果。在這兩種顏色中很難做出評判,誰擁有更深的色調(藍色或橙色)。在那些條狀化較大的區(qū)域倒是真的。在條狀與補色色調之間的強烈的相互作用的色彩幾乎相當于阻礙了觀者做出一個真實的比照。但在關鍵的區(qū)域,面積收縮直至那些眩暈的細線條。又可證明橙色要深于藍色。著色的線性形狀破壞了顏色間的相互作用,并被‘繁殖覺得效果所代替。橙色和藍色已趨向于從一個向另一個轉變,混合并產(chǎn)生了綠色?!雹苜嚴f道:“我需要一個中立的載體,并將它毫無保留的發(fā)展。這些重復的條紋似乎填補了這種情況?!?/p>
顏色的不穩(wěn)定及富于變化,正是這樣的特性吸引著藝術家。藝術家們對于色彩與形狀的探索從未停歇,并貫穿著整個藝術史。但是讓形狀和顏色相一致,卻永遠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注釋:①紐約時報[N].1943-6-13.
②埃倫·H·約翰遜(美).當代美國藝術家論藝術[M].姚宏翔,泓飛,譯.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9.
③BBC.藝術的力量——馬克·羅斯科[Z].
④John Gage.La couleur dans lart.Thames&Hudson,26 mars 2009:98,103-106.
參考文獻:
[1] John Gage.La couleur et culture.Thames & Hudson,16 septembre,2010.
[2] 王天嬋.淺析戈特利布作品的藝術特色[J].大舞臺,2011(01).
[3] 貢布里希.藝術的故事[M].范景中,譯.廣西美術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