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國通
摘 要:中國民族聲樂有其自身特殊之處,具有獨特的藝術美感,而這些美感的表現則是通過民族聲樂的運用,諸如聲腔、音色、神韻以及感情等因素,本文將通過這些具體的表達方式來深入分析民族聲樂演唱的藝術美感。
關鍵詞:聲腔;音色;以聲傳情;神韻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民族聲樂演唱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繁榮發(fā)展,發(fā)展至今已經比較成熟。這其中的發(fā)展和變化值得今后的民族聲樂演唱進行借鑒??傮w來看,在中國民族聲樂演唱領域,其從變化到成熟表現在各個方面,諸如歌曲風格的表現方式和能力,歌曲作品的內容和題材,歌曲演唱的技術難度和技巧。[1]本文力圖通過分析幾位優(yōu)秀的中國聲樂演唱家以及其代表作品來具體闡述民族聲樂演唱的特點、表現手法以及藝術美感,以期能夠為今后作品賞析以及民族聲樂創(chuàng)作者以及演唱者帶來啟示和指導。
1 “聲腔美感”的造型運用
聲腔的表現力在中國民族聲樂的演唱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民歌、曲藝以及戲曲等藝術相互糅合、作用發(fā)展形成民族聲樂,因而前者對傳統(tǒng)音樂聲腔的重視和把握影響著我國民族聲樂的發(fā)展,并使聲腔的表現作為演唱發(fā)熱主要處理手段。這樣的例子非常多見,如《辣妹子》作為我國民族聲樂女高音歌唱家宋祖英的一首代表,將“聲腔美”發(fā)揮到了極致。歌曲中的每句詞曲都抑揚頓挫,節(jié)奏穩(wěn)定中彰顯強弱對比,行腔中的“揚抑”變換有力的展現了歌曲的主題—湖南妹子潑辣、俏皮的性格特點,完美地詮釋了民族聲樂聲腔美的表現力,給學習者和創(chuàng)作者以啟示和指導,即把握歌曲行腔的鮮明風格,充分融會地方地域的特征和藝術特色,用聲腔美給作品注入靈魂。同時值得一提的是《龍船調》中對于行腔的字音美感的把握。歌曲中“妹妹要過河,是哪個來推我嘛”被大聲地道白表現出,而且一音一字都非常到位,深刻的刻畫出一位害羞但喜悅的姑娘,使得欣賞者領略到獨特的韻味,歌曲藝術的美感也便如此自然淋漓地展現出來,可謂是民族聲樂聲腔美的佳作。除此之外,“潤腔”作為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行腔演唱方式也在我國民族聲樂的演唱中發(fā)揮著重要的打造聲腔美感的作用??傊诰唧w的民族聲樂的創(chuàng)作和演唱中要充分結合作品的內容和主題以及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對行腔進行適宜的突出和表現,達到展現民族聲樂燦爛之光的目的。
2 “音色美感”的多元運用
當今的中國民族聲樂在演唱中已經把民族聲樂的獨特音色、音質和美感藝術表現得很完美和成熟。民族聲樂的作品千變萬化,主題和內容豐富多彩,描繪出的世界也迥然相異,展現的精神層面也多姿多彩。顯然,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依舊按照固執(zhí)、特定的思路運用單一的或者缺少變化的音色去進行演唱,難免落入舊柯、缺乏生機和吸引力。[2]因此,在實際的演唱中要結合具體的作品情況進行深入的探析,尋求適宜的歌唱者的音色去展現作品的獨特魅力,表達出作品的深入內涵和情感內容,達到與欣賞者的共鳴,唯有如此才能夠使得我國的民族聲樂取得長久的發(fā)展和繁榮,得以長久活躍在百姓的舞臺上。
常思思作為一位青年花腔女高音歌唱家,一曲《瑪依拉變奏曲》打開了中國民族聲樂演唱的不斷創(chuàng)新進步的大門。她在《瑪依拉變奏曲》中將音色完美地進行處理以適應歌曲的內容和表達情感,同時滿足創(chuàng)作體裁的要求,進而在其圓滿的音色表達中,該歌曲得到了完美的詮釋和解讀,震撼了無數欣賞者,同時也給學習者和創(chuàng)作者帶來很大啟示,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眾所周知,豐富的聲音色彩是歌曲作品演唱中賴以傳情達意、展現情感、凸顯特色、描繪事物的重要的“工具”,缺少變化的聲音無法完全描繪事物的變化和人的特殊情感,而不恰當的聲音也不能精準表達既定感情和主題,只有完整、靈活多變、準確到位的音色和音質與作品的完美結合才能夠在真正意義上達到作品的傳情達意、塑造形象以及其他功能,體現作品的價值和意義。[3]
3 “以聲傳情”的美感表達
如果說聲音是歌唱的靈魂,那么歌唱者的表情就是靈魂的軀體和歸宿,只有當靈魂與軀體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時,歌曲才能夠展現其獨特的魅力和光芒。尤其是在聲樂領域,單純的歌唱者的聲音有時還不能夠完全達到打動欣賞者或是聆聽著的目的,在很多時候必須借助演唱者的表情語言達到最終與欣賞者的共鳴。而王麗達作為一名新生代的歌唱家卻能夠很好地在歌唱中將聲音與表情相結合,在一聲一音中配以一顰一笑、一蹙一展等。[4]現場的觀眾總能夠在王麗達的演唱現場領略到獨特的藝術美感,這是她的表情和聲音共同達到的。她給予了我國民族聲樂又一新的啟示和指導,演唱者不僅僅要靠嗓子來演唱,更有表情動作甚至是肢體語言,這也打破了民族聲樂傳統(tǒng)的固定唱姿和“冷板”演唱面孔,使得民族聲樂的舞臺更具欣賞性。
“聲情并茂”是一種理想的演唱狀態(tài),而要達到這種演唱狀態(tài),絕非易事,演唱者只有通過一系列的方法盡量地去把握。表演者要在演唱中做到以情帶音,以音抒情,對每個段落的音樂思想的計劃,進行完整的刻畫和表現。也就是把練習過程中積累起來的動作意識,與感情心理進一步的整合、鞏固、加工完善,讓心中之情與嗓音相互融合、協(xié)調,達到情動音發(fā),音中孕情,音情交融,如身體與精神之不可分離的理想境界。同時演唱者還要練習段落與段落之間的情緒轉換,進行準備自然地適當轉換。從而要求演唱者沉醉在感情體驗之中時,處于既醉又醒的邊緣地帶,達到聲音與表情的完美結合和展現,才能使表演者的感情與作品的客觀要求相統(tǒng)一。
4 形、神、韻兼?zhèn)涞拿栏畜w現
在我國民族聲樂的演唱中格外注重形、神、韻三者的相互結合。“形”,指的是演唱的表現形式;“神”,講的是歌唱的精氣神韻,“韻”指的是演唱所傳達的情感內涵。“形”是軀體,“神”是靈魂,“韻”是情感;“形”是載體,“神”是思想,“韻”是感情。形神韻高度統(tǒng)一的演唱能夠給予欣賞者難以尋求的新鮮、深刻的感受,達到人類藝術文化美感的展現。在眾多的民族聲樂的演唱家中,閻維文是一位突出的能夠在演唱中做到“形神韻”兼?zhèn)涞闹璩?。[5]他的作品《一二三四歌》在演唱中,做到了服裝、肢體、表情和聲音的高度統(tǒng)一,能夠展現軍人的風采和氣概,令人影響深刻。在民族聲樂的教學中,形神韻的兼?zhèn)湟惨玫阶銐虻闹匾?,才能夠使得學者在實際的演唱中時刻注意“形神韻”演唱的鍛煉,從而促進演唱能力的進步和藝術素質的提升。
中國民族聲樂演唱美感主要通過聲腔、音色、聲情結合、形神韻融合等方式來達到,新時期,民族聲樂必須在繼承并發(fā)揚了這些傳統(tǒng)演唱藝術精華與特點的基礎上,借鑒、吸收西歐美聲唱法的歌唱理論和優(yōu)點形成的獨樹一幟的,具有科學性、民族性、藝術性和時代精神特征的新民族歌唱藝術,使得我國民族聲樂演唱得以散發(fā)更多光芒。而中國民族聲樂演唱領域的學習者和工作者們也應當在前輩的經驗和優(yōu)點之上繼續(xù)探索追尋中國民族聲樂演唱美感的更多的發(fā)展空間和詮釋其魅力的更多的表現手法和途徑。
參考文獻:
[1] 周晶.民族、科學、藝術與時代,一個都不能少——兼談民族聲樂演唱者之素質[J].文教資料,2008(15).
[2] 李佳佳.中國民族聲樂演唱藝術中的情韻、神韻[J].名作欣賞,2011(06).
[3] 崔蕾.淺談民族聲樂演唱的風格特色[J].新課程研究(職業(yè)教育),2007(05).
[4] 曹新華.民族聲樂演唱中語言的重要性[J].民族藝術研究,2000(05).
[5] 鄔丹.民族聲樂演唱的藝術處理[J].大舞臺,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