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兆軍
美食家蔡瀾教人做五香花生,這樣強(qiáng)調(diào)過:“記得只拿一小碟上桌,等客人吃不夠要求時,再出一小碟……兩碟為限度。不管他們再三哀求,也不能心軟?!弊屗灾€能想著——這老饕,真是把食客的心理摸透了。
“半飽”策略也通常用在商場,想起了前段時間蘋果公司在中國發(fā)售的金色版iPhone5S,僅僅換換外殼的顏色,再加上搞點“貨源不足”的假象,就把一些“果粉”們撩撥得饑腸轆轆,群起而哄搶。
對于現(xiàn)在人來說,憂心的不再是吃不飽,吃不好,而是營養(yǎng)過剩的問題,比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一系列“富貴病”越來越多,這些追根究底都是吃出來的。
古人曾說過:“若要身???,腹中三分饑”。《紅樓夢》第四十二回中寫王太醫(yī)給巧姐兒診病,就說:“我說了,姐兒又要罵我了,只是要清清靜靜餓兩頓就好了……”《戰(zhàn)國策·齊策四》中講了這樣一件事:有一次,齊宣王要任用名士顏斶做官,以利祿引誘他,說,做官多好啊,“食必太牢,出必乘車,妻子衣服麗都?!鳖仈吆敛粍有?,堅決辭謝,他說:“晚食以當(dāng)肉,安步以當(dāng)車,無罪以當(dāng)貴。”所謂的“晚食以當(dāng)肉”,就是在饑餓的時候再進(jìn)食,吃的時候就有一種山珍海味的感覺。
半飽是知足,是節(jié)制,一些聰明的人只吃到半飽便停箸不食,這大合養(yǎng)生之道。但也有一些人,吃相兇惡,不吃到無法下咽絕不罷休,不僅全無美好回味之趣,而且還吃出了渾身的倦氣、濁氣,那辛苦勁兒,最是難受。
人生事多是如此,莫要做到極致,就會回味悠長。蔣方舟有篇文章,說小蘿莉都愛大叔。為何?關(guān)鍵在于大叔們有閱歷,深諳“只愛一點點,別人的愛情像海深,我的愛情淺”,早沒饑餓感了。就算你總是被小正太寵著愛著,我還一副愛答不理的樣子,反而讓小女生更仰慕。
吃飯要吃七八成,做事留三四分。半飽,表面上看是虧損的,實則是豐盈的。香港人歐陽應(yīng)霽在《半飽——生活高潮之所在》一書中說:“半飽是一種完美的缺陷,一半的希望,再加上一半的耐心,才是一整片藍(lán)天?!?/p>
半飽,實際上是一種自我約束,收納更多誘惑的生活哲學(xué)。為人不要太過貪心,不給自己過不去,不給朋友找別扭,取舍有度,方是做人最高境界。
(趙幾薦自《羊城晚報》)
責(zé)編: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