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琴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可這樣理解:記性再好的人也沒有多做作業(yè)的人記得更牢固。所以許多老師提倡多寫多練,特別是對基礎知識,如:抄詞語、看拼音寫詞語等練習。
想到我第一年上班的情景,那時我很“賣力”,每天5點后才回家,學生默寫差,于是默了再默再默再默……期末時,學生成績卻和其他班的學生沒有多少分別。我開始思索“題海”是否應真正成為學生“生存”的出路?題??梢岳斫鉃闊o數(shù)的題目,就像海洋那樣無邊無際,做也做不完。生存則主要指學生能較好地掌握知識??偨Y(jié)六年的工作經(jīng)驗,我確立了自己的教學理念:注重文本、題型等的解讀,不讓低年級學生在“題?!敝星蟆吧妗薄?/p>
一、體驗各種方式,讓識字形象有趣
1.猜謎法。參與活動是學生喜歡而且愿意的環(huán)節(jié),所以在認識生字的時候,結(jié)合一些謎語讓學生記住字比直接記生字的效果要好得多。例如:王先生和白先生一起坐在石頭上(碧);一個日本人拿著一把刀殺了一口人,留下四滴血(照);一只無尾羊,坐在器皿上(蓋)。這樣學生可以在游戲中加深記憶。
2.加減法。并不是所有的字都可以編成謎語的,那么怎么辦呢?可以讓學生做做加減法,在學生的心中加減法只有數(shù)學課才用得到,在識字中用加減法會不會也很有趣呢?例如:柏-木+單人旁=伯,那么學習新字“換”的時候就可以問學生,如果用加減法你是否可以認識這個字呢?學生會告訴你:王之渙的“渙”減去三點水加上提手旁就是“換”了,這個“換”,是要動手完成的,所以用“提手旁”。這樣一個新字就比較容易地被學生認識了。
3.增減法。這個方法一般由于兩個比較相近的字加以區(qū)分,如“住”和“隹”,在不少生字中,這兩個部分經(jīng)常出現(xiàn),那么讓學生先認識他們,進而在學習的時候看清楚一點就可以了。
4.會意法。這個方法要借助圖片幫助學生認識和記住生字,可以直接觀察字和圖的關系及字和意思之間的關系。如:“鳥”和“隹”都代表鳥類,那么“鵝”和“雀”為什么偏旁不同,看了圖就可以讓學生了解“鳥”字旁代表廣義的鳥類,而“隹”字旁代表短尾巴的鳥。又如:“月”這個偏旁,為什么“朦”“腿”都可以用“月”字旁呢?原來,“月”字旁在圖上可以代表兩個意思,一是直接跟月亮有關,二是由一塊肉象形而來,所以可以與“肉”有關,這樣學生就能知道為什么這兩個字都可以用“月”字旁。
5.查字典法。字典是不說話的老師,所以老師要鼓勵學生用好這本無聲的工具書。如:在看課外書或者學習古詩的時候,用上部首查字法就可以認識一個又一個的漢字,方便又實用,而且可以知道這個字的意思。
二、用好課本習字冊,讓寫字深入生心
1.用好課本。課文是學生學習的一份材料,課文上的每篇課文后面都有紅色的描紅作業(yè),老師在新授課上可板書后讓學生嘗試描一描。同時細心的你一定發(fā)現(xiàn)了每個練習上的“寫好鉛筆字”,這個環(huán)節(jié)在設計的時候還有意識地把一類字放在一起,如“小問號:橫畫多的字怎樣寫才好看?”讓學生先觀察、說一說、再描一描,這樣以后遇到橫畫多的字學生會有點自己的想法,嘗試把字寫端正、寫美觀。
2.用好習字冊。習字冊是小朋友練字用的,上面分了描紅、臨寫兩部分,不過這習字冊最經(jīng)典的還是開始的那個打字,它上面有要求,這個字要達到什么比例才會更美觀,它都會用小圓點加以間隔,必要時還會畫上三角形等形狀。這樣直觀的方式,我覺得比較適合低年級學生,所以要認真寫好習字冊。
三、時時刻刻想著閱讀,養(yǎng)成閱讀習慣
說起閱讀,并不是我們平時說的只讀語文書,也包括課外閱讀。
1.繪本。一個4歲的男孩讀了幾千本書,我想怎么可能。后來才知道他讀的就是繪本。繪本是那種整面都是圖的加上幾句話的書本,的確很適合低年級孩子,故事生動有趣,沒有文字的地方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
2.課文。課文中其實蘊含了許多哲理,在注重抓知識技能的同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文中人物思想及道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3.成長閱讀。課前的兩分鐘或者每周五的校本課,老師可以引導學生讀讀《成長閱讀》,對于上面一些喜歡的故事可以回家講給爸爸媽媽聽,一些自己覺得寫得優(yōu)美的句子可以畫一畫、寫一寫。
4.課外閱讀。提倡學生每天回家進行課外閱讀,如《寓言故事》《一千零一夜》、《十萬個為什么》等。不僅可以增加閱讀量,而且可以知道更多知識。老師也為小朋友們提供展示的舞臺,如:周三晨會,進行好書推薦,讓學生講講自己最喜歡的故事;也可以問問小朋友們一些科學知識,幫助大家成長。
四、動手又動腦,讓寫話成為一種樂趣
寫話是二年級學生為進入三年級進行寫作打基礎,所以如何讓學生能寫又愿意寫呢?我做了以下嘗試。
1.剪貼畫寫。小朋友們很喜歡手工,我上了一節(jié)《春天在哪里》,準備了一些材料,讓學生貼一貼自己心中的“春天”。學生很喜歡也很有熱情。我趁熱打鐵,說道:“小朋友們貼的春天真美,可以寫下來并且介紹給大家嗎?”學生都很樂意。
2.想象畫寫。補充習題或者課文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個標點符號“……”這個符號后面省去了很多東西,如:春天是綠色的,你看,小草綠油油的……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顏色的呢?想一想,畫一畫,并寫一寫。學生如果畫“桃花”,那么可以寫“春天是粉色的,你看,桃花粉嫩嫩的”等。
3.以點帶面寫。在聽課中,經(jīng)常聽見老師讓小朋友們一個一個地回答,然后請最后一個小朋友連起來說一說,這個就是以點帶面的方法。當老師出示一組圖片時,學生往往一個人不能很好地表達,那么請幾個小朋友一個一個地說一說,再完整說一說,這樣效果會比較好,說好了再寫下來就容易多了。
4.續(xù)編故事。培養(yǎng)想象力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很有必要,而編故事就是一條良好途徑,故事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呢?學生可以憑借想象寫下去,老師要指導學生進行合理想象,并且在寫話中進行德育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