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春子
一、廣播中多檔節(jié)目聯(lián)動,創(chuàng)造“愛心奇跡”
2014年4月15日,遼寧交通廣播熱線接到一位聽眾電話,一個哭泣的女孩子的聲音傳來,“我想救他,因為他才16歲,希望好心人能幫幫我們,幫我救救弟弟,我一定會報答所有好心人?!痹瓉砼⒌牡艿艿昧税籽?,她希望好心人能夠救救她的弟弟。
2013年9月,這位女孩16歲的弟弟呂學利患了白血病。治療這個病的最佳方案就是干細胞移植,為救弟弟,今年18歲的姐姐和爸爸自愿捐獻骨髓,兩人的配型都成功了,40萬手術費卻成了這個普通家庭挽救呂學利生命的“攔路虎”。
在交通廣播全天早晚收聽率最高、影響力最大的三檔節(jié)目中,遼寧交通廣播連續(xù)報道發(fā)出救助白血病少年的呼吁,讓更多聽眾關注并加入到愛心救助的行列。同時啟動交通廣播官方微博、微信,三檔節(jié)目及節(jié)目主持人的微信、微博都同步推出救助白血病少年的報道和匯款方式。
4月16日呂家賬號上總計收到9.9萬,4月17日總計收到18萬元,4月18日總計收到26萬元,4月19日總計收到34萬元……
一周時間,40萬的巨額醫(yī)藥費湊齊,呂學利在五月中旬成功進行骨髓移植手術。交通廣播的愛心聽友用愛托起了這個年輕的生命!
遼寧交通廣播的系列報道受到遼寧省委宣傳部的高度評價,遼寧廣播電視臺《遼寧新聞》、遼寧日報、遼沈晚報、東北新聞網(wǎng)、華商晨報等多家媒體對此事進行了報道。遼寧交通廣播的愛心活動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涂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不僅彰顯了主流媒體的社會責任感,也有效提升了媒體的公信力和影響力。
二、創(chuàng)造“愛心奇跡”,體現(xiàn)媒體影響力
在遼寧交通廣播的倡議下創(chuàng)造的這個募捐紀錄并非偶然,它是一個有著良好的責任感的媒體與社會互動的結果。
1.遼寧交通廣播有著廣泛的收聽群體和影響力
從遼寧交通廣播誕生之初,一直緊緊地圍繞頻道定位,以交通為特色,主打新聞資訊,從“交通”這個點,切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打造與移動人群生活最貼近的廣播節(jié)目。每天大時段播報民航、鐵路、高速、普通公路等各類交通資訊,成為省內(nèi)出租車司機和私家車主們在出行路上的首選電臺。其成功打造的“愛心送考”、“交通安全宣傳”等活動成為頻道品牌,“愛心廣播,平安調(diào)頻”的傳播理念深入人心。
2013年,遼寧省撫順市清源滿族自治縣南口前鎮(zhèn)遭受洪災。洪水造成遼寧省撫順等9個市35個縣(區(qū))180萬人受災,獲悉消息后,遼寧交通廣播第一時間派出記者前往災區(qū)報道。了解到當?shù)厥転娜罕娙鄙僖挛?,?jié)目主持人便在電波中不斷呼吁聽眾援贈衣物,特別節(jié)目“愛心營救”連續(xù)播出。撫順市清源受災的消息依托省級電臺傳遍了省內(nèi)外,愛心捐助的呼吁一經(jīng)播出,便迅速得到了廣大聽眾的積極響應,源源不斷的援助款和救災物資在第一時間內(nèi)迅速集結,并由交通廣播組織的愛心人士、車隊送往災區(qū)。
2.受眾社會責任感的提升
責任感是社會前進的精神動力,責任感是人的道德情感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方面。以“愛心廣播”為重要品牌的遼寧交通頻道一直以其影響力、行動力踐行和塑造著一個強勢而負責任的媒體形象,“互助、愛心”的傳播理念廣為聽眾所推崇和贊揚,這對“一周時間募捐40萬元”這一“愛心奇跡”的誕生不能不說是一個有力的促成因素。交通廣播公布的名單中捐款數(shù)上萬元的企業(yè)單位和捐獻幾千元的個人都不在少數(shù),這也直接體現(xiàn)了人們道德素質(zhì)和生活水平的同步提高。
三、交通廣播“愛心救助”的優(yōu)勢
交通頻道的這一“愛心救助”詮釋了其社會責任感,同時我們也可以從活動中看到交通廣播在追求發(fā)展與差異化競爭中的一些特點。
1.辦看得見的廣播,舉辦系列公益活動,凸顯媒體責任
遼寧交通廣播在中高考期間,都會舉行“愛心送考”活動。幾年來通過舉行參與面廣、服務面廣、影響力大的大型公益活動,體現(xiàn)了參與社會、影響社會的發(fā)展理念,體現(xiàn)了媒體的社會責任感,也是認真貫徹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的具體表現(xiàn)。
辦臺十余年以來遼寧交通廣播策劃和舉辦的一系列活動在成功地推介“互助、愛心”的品牌,擴大頻道影響力的同時,讓更多的人從心底感受到這個頻率散發(fā)的溫暖。愛心送考,緊急救助,資助貧困大學生,為鄉(xiāng)村小學捐贈圖書,制作交通安全提示牌……以交通之名,行服務大眾之責。
2.善于捕捉生活細節(jié),培育放大正能量
2014年3月,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沈河區(qū)大南街道紅巾社區(qū),有一位79歲的亢秉銓老人:巡邏,走訪、調(diào)解糾紛、義務維修,他被稱為“大院管家”。2009年,紅巾社區(qū)設立了全國第一支“特設”黨支部——“亢秉銓勞模黨支部”。 “亢秉銓勞模志愿者服務團隊”隨之成立。2014年,這只服務團隊被評為“沈陽市學雷鋒,學郭明義先進集體”。有3000多名普通群眾自愿加入志愿者隊伍。
交通廣播以敏銳的眼光迅速抓住這一新聞點,反復倡導廣大聽眾加入志愿者服務隊,傳播和弘揚社會美德,展現(xiàn)城市精神,唱響了一曲精神文明之歌。
3.整合社會力量,鞏固頻率特色品牌
廣播及時、迅速、便捷傳遞信息的優(yōu)勢在多次抗洪搶險救災報道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在自然災害形成的公共危機中,媒體尊重公眾的知情權,滿足受眾不同層次的信息需求,會有效提升公眾對媒體的認知,并在媒體和受眾之間建立良好的依存關系。
遼寧交通廣播多年來用多組系列報道證明,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平凡生活中的道德高度,大膽堅持立場,從而真正履行生產(chǎn)凝聚力、釋放正能量、增強社會活力的責任。媒體的責任源自于傳播的影響力。因此,媒體的責任首先不在于具體的報道事件,也不是具體的報道技巧,而是要求我們站在整個社會的高度,以對社會整體發(fā)展負責任的態(tài)度,去辨別事實和是非,并傳播給大眾,提供一種幫助,一種支持。將專業(yè)能力融匯于社會發(fā)展的潮流當中,媒體的價值才能體現(xiàn)。■
(作者單位:遼寧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