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如何經營周邊?知名國際問題專家對此進行了分析探討。
負責任大國要從周邊做起
2013年10月24日中央召開了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召開如此高級別的會議專門研究周邊外交工作,這是否代表周邊外交地位的提升?
曲星(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教授):我國一直遵循“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fā)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重要舞臺”的外交總體布局,現(xiàn)在則更加突出周邊外交在中國外交中的位置。
張勝軍(北京師范大學政治學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中國的發(fā)展不是內向發(fā)展,和周邊國家的互動會越來越密切。這些年來,東海、南海都有些爭議存在,中國的外交面臨一定的挑戰(zhàn),這次會議的召開正當其時。
在處理大國關系時,中國往往將與美國的關系擺在第一位。隨著周邊外交地位的提升,其重要性是否會超過對美外交?或者說該如何協(xié)調周邊外交與大國外交的關系?
曲星:周邊外交與大國外交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首先中國要把自己周邊經營好,最大的機遇、最大的挑戰(zhàn)都在周邊,最容易傷筋動骨的問題還是可能出現(xiàn)在周邊。一方面處理好大國關系有利于周邊關系,另一方面周邊很多事情都有大國的因素,大國關系處理不好必然也會輻射到周邊。
金燦榮(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周邊外交很重要,但在10年內并不能超越對美外交。經營周邊,也是在先穩(wěn)定大國關系的前提下進行的。周邊是各種矛盾的交匯點,美國重返亞洲也不是直接碰撞,而是“借力打力”。所以我們做負責任的大國要從周邊做起。中國歷來遵循“韜光養(yǎng)晦、有所作為”,現(xiàn)在強調周邊外交也是在不改變韜光養(yǎng)晦的基礎上加強有所作為的比例。
張勝軍:周邊外交與大國外交是相互影響的。以前有一種理念是,發(fā)展好與大國的關系對周邊關系的改善有益,現(xiàn)在注意到,如果周邊關系惡化也會影響到與大國關系的發(fā)展。很多周邊問題背后有大國的影子,尤其美國重返亞太后,周邊很多問題與之的聯(lián)系就更緊密了。
推進與周邊國家安全合作
有人認為目前中國外交上遇到兩個困境:一是美日對中國有圍堵意圖,二是部分周邊國家和中國存在矛盾,如何化解這些矛盾?
曲星:現(xiàn)在中美之間正努力建立新型大國關系,最重要的是合作共贏。目前中日關系處于低谷,但從長遠來看,我對中日關系也還是樂觀的。至于周邊矛盾,其實鄰居相處,有一些疙疙瘩瘩是很自然的事情,關鍵看怎么處理?,F(xiàn)在我們處理的方式是增加和周邊國家的合作,合作增加了分歧的比重自然就會減少。
張勝軍:中國與美國和周邊國家在互信方面需要提高,有些猜忌的化解需要花些時間。在發(fā)展周邊外交的同時,也可以通過繼續(xù)發(fā)展與美國和歐洲的關系找到更多的突破,帶動和周邊關系的改善,經營一種大的戰(zhàn)略關系。我想2014年很可能還是一個周邊關系麻煩年,在周邊國家看清形勢之前,此前積累的矛盾會持續(xù)發(fā)酵。中國在應對這些問題的時候要保持戰(zhàn)略克制和耐心,積極尋求外圍突破。目前,中國和平發(fā)展的意愿已經傳遞出去,外界需要有一個接受過程。
以往的睦鄰友好外交政策更突出經濟議題,但近年來矛盾逐漸凸顯,安全議題成為中國周邊外交的新挑戰(zhàn)。該如何平衡這兩個議題間的關系?
曲星:下一步我們和周邊國家在經濟和安全上的合作都要推進。當然,涉及領土主權、海洋權益等問題,對各個國家來說都是非常敏感的,對有關國家政府決策的影響和牽制力都非常強。與此同時又有一些地區(qū)外大國攪在里面,處理不好就會出現(xiàn)大問題。
金燦榮:中國和周邊國家在經濟合作方面還會繼續(xù)加強。與大部分周邊國家保持良好關系,與一部分國家進行安全合作或者提供安全保護。
張勝軍:中國外交的發(fā)力點不僅僅局限于經濟和安全,還有政治對話、公共外交、人文交流、國家形象和軟實力的改善提高等。我認為經濟還是重點,另外也會加強政治對話、安全合作和制度性建設。
經營周邊不是“排排坐吃果果”
中國有14個陸上鄰國、7個海上鄰國,發(fā)展周邊外交是同時發(fā)展與這些國家的關系,還是會有側重點?
曲星:中國對周邊采取的是全方位外交,由于各國歷史和現(xiàn)實狀況不同,互信水平不一樣,所以體現(xiàn)出的重點也不同。與日本的互信水平是比較差的,日本否定侵略戰(zhàn)爭歷史和參拜靖國神社等做法也不利于中日合作進一步深入。在南海問題上,菲律賓的一些做法影響雙方政治互信的程度,對中菲合作有不利影響。推進海上絲綢之路,和東南亞之間互聯(lián)互通,那么東南亞這邊會是重點。在西北方向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包括了中亞國家和俄羅斯,這邊肯定也是合作的重點。往東邊看,中日關系會受到一些影響,但中國和韓國的合作就非常好。
金燦榮:我們會逐步加強對周邊外交的投入,但投入也是有區(qū)別的,這就是不等距外交,不再是“排排坐吃果果”了。
張勝軍:對周邊國家,中國一直沒有平均用力。重視周邊意味著不單單重視一個向度,因為全方位都是緊密聯(lián)系的。當今中國發(fā)展的要求和對外拓展的需要已然超越了簡單的重點區(qū)域劃分。隨著我們國力的上升,對外合作的輻射范圍會變得更大。
怎么看待中國和俄羅斯、印度、泰國、韓國周邊外交的發(fā)展形勢?
曲星:俄羅斯和中國是全面戰(zhàn)略協(xié)作伙伴關系,中俄領土邊界的問題已經解決。剩下的“灰色清關”、“非法移民”等問題,都是國家關系中很尋常的問題,可以通過雙方政府的合作來找到解決方式。
中印是友好鄰國,中印邊界還有些問題,但邊界總體上還是安寧的,兩國關系發(fā)展的空間很大。雖然泰國政局不是很穩(wěn)定,但泰國政府在與中國發(fā)展友好關系這點上是一致的。泰國也是中國在東盟里一個非常好的合作伙伴。
金燦榮:俄羅斯是北方近鄰,是大國,也是外交中的核心國家,發(fā)展與俄的關系特別重要;發(fā)展與印度關系對穩(wěn)定西南有助力,中印之間合作能在國際上擠出一定空間。然而印巴問題和中印邊界問題,卻也是硬障礙,所以說印度是考驗中國周邊外交技巧的一個國家;中泰關系一直比較穩(wěn)定友好,以后可以“親上加親”。
張勝軍:俄羅斯和中國目前在經濟上合作的潛力沒有全部發(fā)揮出來,在這點上,印度和俄羅斯有相似性。中印兩國政治關系有改善,經濟上也有加強合作的空間,要逐步形成更緊密的聯(lián)系;中國和泰國是傳統(tǒng)友好國家,中泰之間政治經濟發(fā)展都很不錯,還需加強人文交流。中韓戰(zhàn)略互動對東北亞地區(qū)安全構建有重要意義。
(摘自《思想理論動態(tài)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