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鄂平
有些行業(yè)愛自稱“××人”,如“交通人”“水利人”“民航人”“審計人”之類。這種稱呼源起何時未見有考證文字,只是觀察到,也有不少行業(yè)不隨波逐流,比如文化行業(yè)就沒自詡“文化人”,地震局、文物局也不自稱“地震人”“文物人”。當然,稱“扶貧人”的則有。
雖然“自稱者”口氣是自豪的、正向的,但這類稱呼是否科學(xué)尚存疑,疑問就在后面那個“人”上。這里就以“扶貧人”為例來分析個子丑寅卯。
這個“人”,應(yīng)該包括做扶貧工作的所有人。但是,“扶貧人”這個稱呼感情色彩是褒義的,而現(xiàn)實不是所有從事扶貧工作的人都是同一個“色彩”。比如一些合伙“私分”扶貧款的人、編造戶頭“吃空餉”的人、虛報項目套取資金的人,他們損毀扶貧隊伍形象,不可能匹配褒義的“扶貧人”這個稱呼。連習(xí)總書記都說了,“我非常不滿意,甚至憤怒的是扶貧款項被截流和挪作他用,和救災(zāi)款被挪用一樣,那是犯罪行為。必須堅決杜絕,堅決反對,堅決查處?!比齻€“堅決”,千夫所指,但他們確實是干扶貧工作的人,即便被詛咒“真不是人”,也還是扶貧隊伍中的人。
所以,馬云說:“一個團隊里,人分為五種: 人渣、人員、人手、人才、人物?!钡R云玩轉(zhuǎn)電子商務(wù)卻不一定精通漢語邏輯,他違反了邏輯上的“同一律”,因為“人員”的分類標準顯然和其他四個不同,其涵蓋面更廣,可包括其他四個。因此只能說,一個團隊里的人有四種:人渣、人手、人才、人物。而“扶貧人”里,自然也有人渣了——聽起來感情上似乎有點接受不了,總感覺“扶貧人”是好人、好詞?再打一個比方就明白了,中國人比較反感日本人,有世仇,但“日本人”不可能個個都是壞蛋,正如“中國人”也不會人人都是好人一樣。
現(xiàn)在,精準扶貧是熱詞,其內(nèi)容包含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是扶貧系統(tǒng)首要的重要的工作。在一片“精準”聲中,每一個扶貧干部是否還要思索一個問題:精準定位自己了嗎?
人的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因此必須承認,扶貧工作中人物、人才、人手和人渣并存。作為扶貧工作中的一員,我們要衡量自己究竟是這四類人中的哪一類人。人渣不用說了?!叭耸帧笔窃鯓拥娜??得過且過,有你一個不多,缺你一個不少。人才呢?有一技之長,做事有目標、有思路、有方法。人物呢?成為人物不容易,不光需要自身卓異的天資秉賦和后天努力,還離不開時勢、環(huán)境和機遇的造就,不是誰想當人物就能成為人物。人物總是處在人們視線的焦點之中,有足夠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對事物進程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時勢造英雄,全身心投入,用靈魂去思考、做事,為扶貧事業(yè)做出巨大的貢獻,你就成了人物。
人渣需要清理,人手需要引導(dǎo),人才關(guān)注當下,人物放眼未來。
很欣賞騰訊微信公眾平臺的那句廣告語:“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币粋€組織、一個產(chǎn)品會有品牌意識,一個從事扶貧工作的人也應(yīng)有自己的品牌,找準自己的定位,做一個精品“扶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