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紅
2014年6月5日,天氣晴轉(zhuǎn)陣雨。
每天都被鬧鐘叫醒的我,今天竟提前半小時就醒了。我們省婦聯(lián)幾個黨支部的同志和機關(guān)黨委戴書記6點出發(fā),到朝陽北票市泉巨永鄉(xiāng),了解各自幫扶的單親貧困母親的家庭情況。路上,我的心情很復(fù)雜,一方面迫不及待地想看看我們支部幫扶的那位母親的生活狀況,另一方面,又為自己的幫扶能力而擔憂。
歷經(jīng)4個小時,終于到達了目的地。我和戴書記一組,走訪了十八臺村的幾位單親貧困母親,印象非常深刻。
“這么多年,我已經(jīng)不怨她了”
到十八臺村,村婦代會主任黃文芹為我們引路。一開始,我并沒太注意這個瘦小的女人,只是從簡單交談中了解到,她1992年就開始當婦代會主任,已經(jīng)干了20多年。當看到第一戶救助對象名字時,我甚至對黃文芹有點反感,從直覺上我認為這個救助對象一定是黃文芹的直系親屬,因為她們的名字很相像。當時心想,怎么能把自己的親戚報上來呢?心中有些不滿。當走進黃文美(化名)家,和她嘮了幾句后就知道,她果然是黃文芹的親妹妹。但丈夫的離世、生活的重壓,讓她看起來比姐姐還要蒼老。黃文美的丈夫得了肺癌,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積蓄。丈夫去世后,兒子初中沒畢業(yè)就外出打工。交談中,黃文美一邊講述自己的不幸,一邊哭泣,站在一旁的姐姐黃文芹也偷偷地掉眼淚。當著我們的面,黃文美還抱怨姐姐對她關(guān)照不夠,有什么“好事兒”都想不到她,沒幫她申請低保。別人怎么都可以,為什么偏偏她不可以,更何況她的姐姐是村婦代會主任。在妹妹眼里,這是一個最便利的條件。但黃文芹并沒有反駁什么,只說了一句:“如果我?guī)湍戕k了,那些比你還困難的人怎么辦?現(xiàn)在她們都差不多了,婦聯(lián)這次不就來看你了嗎。”雖然黃文美心中有埋怨,但她最后還是說:“這么多年,我已經(jīng)不怨她了。我知道她是什么樣的人,她要幫的人太多了,慢慢就理解她了?!?/p>
聽到妹妹這些話,黃文芹的眼淚更是止不住地流了下來。也許她心中也有太多委屈,身肩婦代會主任擔子,她只能將姐姐這個角色放在第二位。默默無聞20年,每年的工資只有3000元。黃文芹是她的真實姓名,因為在我心里,這位可親、可敬的最基層的婦女干部值得被更多人知道。我為她豎起大拇指,也為自己一開始的錯覺感到慚愧。當婦女們最需要幫助時,是一個個村婦代會主任第一時間沖上前,是她們用行動和真情演繹了婦女姐妹們最貼心的“娘家人”這個角色。
不讓婦女健康成為夢想
走出黃文美家,老遠就看到一位婦女站在那兒,走近一看,是一位50多歲的婦女。村婦代會主任告訴我,她就是我們支部要幫扶的李麗(化名)。跟隨她,我們來到了一處破舊的房屋前。和別人家氣派的院墻、敞亮的房屋相比,這間已有30多年房齡的房子看起來就要塌了。全家的“資產(chǎn)”除了這處舊房子,就只有那頭用來耕地的小毛驢了。大門、房門都破舊不堪,走進屋子,里面黑漆漆的,幾根很粗的大柱子支撐著快要塌下來的房頂。環(huán)顧四周,只有炕上那幾只剛剛孵出的小鴨雛為這個家增添了一絲生氣。
通過和李麗聊天了解到,她的丈夫2010年被確診為尿毒癥后,第一次治療就花了4000元,此后,丈夫選擇了放棄治療,為的是能讓孩子繼續(xù)上學(xué)。丈夫去世后,母子倆相依為命。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失去了經(jīng)濟來源,李麗又有腰脫病,沒法干重活兒。家里雖有15畝山坡地,但主要是種玉米,受氣候影響,每年的收入才1萬元左右。好在當?shù)卣畮退麄兡飪簜z辦了低保,每年能有3000元左右的生活補助。李麗的兒子在哈爾濱讀大專,學(xué)建筑專業(yè),明年畢業(yè)。李麗每年只能拿出1萬元用于兒子的學(xué)習(xí)和生活,但這已幾乎是全家全年的收入。兒子特別懂事,也很自立,每年都利用寒暑假時間打工,雖然一年只能在春節(jié)回家一次,但隔三差五就會打電話問候李麗。丈夫的離世讓李麗痛苦了好一陣子,但懂事的兒子又讓她感到欣慰。
打開李麗家的碗柜,一桶豆油還是春節(jié)期間慰問時給的,一點兒沒動。問她怎么不吃,她說舍不得;一壺醬油也過期了,她說過期了也得吃。雖然李麗是笑呵呵地和我們聊著這些,但我能感受到她心里的掙扎和無奈。聽村婦代會主任介紹,這幾年來,小小的十八臺村,就有19個男人患癌癥去世,留下妻兒艱難度日。
這個數(shù)字深深地觸動了我。想到近兩個月來部門一直忙著策劃的農(nóng)村婦女“兩癌”(乳腺癌、宮頸癌)預(yù)防知識培訓(xùn)項目,就顯得更有意義。農(nóng)村婦女“兩癌”免費檢查和救助這項工作已經(jīng)開展快5年了,但我們始終認為,檢查和救助只是一種手段,預(yù)防才是根本。今年,省婦聯(lián)專門拿出88萬元用于全省44個農(nóng)業(yè)縣開展農(nóng)村婦女“兩癌”預(yù)防知識培訓(xùn),就是為了提高婦女們的健康意識,希望農(nóng)村婦女能關(guān)愛自己,關(guān)注健康,避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我要搬新家啦”
雖然李麗看起來有些蒼老,日子過得也很艱難,但她一直笑呵呵的,使我們原本比較沉重的心情也稍稍寬慰了一些。聊到最后,我們才知道,原來李麗享受到了今年省婦聯(lián)為其爭取的“單親貧困母親安居工程”1萬元建房補貼,這是讓她最高興的事兒。聽到這個消息,我們也十分激動。本想繼續(xù)走訪下一戶,但她非拉著我們的手,讓我們?nèi)タ此男录?。雖然新家也是一所舊房子,但房齡短一些,豬圈、菜園子和大圍墻的確比現(xiàn)在住的家要強百倍。李麗興高采烈地向我們介紹著她的新家,還規(guī)劃著要請親戚幫她把房子再簡單粉刷一下,再抓兩頭小豬養(yǎng)。菜園子里的菜足夠她一年吃的了。她還承包了新家前的一大片地,全都種上了玉米,綠油油的。李麗那滿臉洋溢的笑容和周邊那么和諧的自然畫面深深地吸引了我,都差點兒忘了她是我們要幫扶的對象。李麗一直說著感謝婦聯(lián)的話,在她眼中,是婦聯(lián)讓她有了這個新家,再想想即將學(xué)業(yè)有成的兒子,也許就是她最幸福的事了吧。今年,全省還將有1002戶農(nóng)村單親貧困母親在婦聯(lián)的幫助下搬進新家。如果把每一張搬進新家時的幸福笑臉拼接在一起,那一定是一幅最美的畫卷。
“你們讓我們感到舒心”
走進又一戶貧困婦女家時,我們和這位婦女嘮起了家常。旁邊站著一個看起來20多歲的女孩,是這次要幫扶對象的兒媳。從我們進屋起,她就比較拘謹,不說話,等我們快離開時,她小聲地跟我們說了句“你們都那么親切,讓我們感到舒心”。是啊,和她們聊天時,我們的手是緊緊地握在一起的,我們是把她們當成親人來相處的。作為她們的“娘家人”,我們就是要在她們有困難時伸出援手幫她們一把。
看到婦女姐妹們最樸實、最真實的情感表達,我的心里感到很滿足。正在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讓我們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里,用行動說話,讓群眾滿意。面對群眾,我們的角色就是人民公仆,無論是群眾來我們這里辦事,還是我們深入基層走訪調(diào)研,都不應(yīng)該給群眾臉子看,應(yīng)該讓他們感到舒心、暖心,而不是堵心。
一天連續(xù)走訪了十幾家,雖然有點疲憊,但心里卻很踏實。此行讓我真正了解到了一些農(nóng)村貧困婦女的生活現(xiàn)狀。通過走訪慰問,也讓我思考該如何去幫助她們。返程途中下起了雨,我半開玩笑地說:“看來我們省婦聯(lián)這次來,給她們帶來了一場及時雨?!贝蛐难蹆豪锵M@場雨能夠給她們帶來一個好收成,更希望那些貧困單親母親早日擺脫貧困,早日圓了她們的健康夢、安居夢、幸福夢。
(作者單位:遼寧省婦聯(lián)發(fā)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