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娜
[摘要]通過對杜重遠的生平介紹,以及他的思想轉變過程,由實業(yè)家到愛國民主戰(zhàn)士,以他特殊的身份,對張學良、楊虎城思想的轉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為西安事變的發(fā)動,做出了積極貢獻,體現(xiàn)了他崇高的愛國精神和高尚的革命氣節(jié)。
[關鍵詞]杜重遠;西安事變;抗日救亡
1936年12月12日,對于國民黨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率部發(fā)動的西安事變震驚中外,盡人皆知。但對杜重遠與西安事變的關系卻鮮為人知。西安事變是當時中國民族矛盾上升的產物,促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在關鍵時刻挽救了整個中華民族的危亡。發(fā)生在75年前的這場事變,對于我們來說貌似太過熟悉,其中的主要當事人,雖然都已離我們遠去,其過程也都大致清楚,但對于這一事件中的其他人物,尤其是幕后人物,是否也清楚?恐怕往往不為人知,本文就西安事變中鮮為人知的杜重遠及其在此事變中的貢獻做一論述,以對今后研究有所幫助。
一
提起“西安事變”,自然而然地會想到主要發(fā)起人張學良、楊虎城,更進一步講,可能會想到中共得力代表周恩來,而杜重遠鮮為人知。杜重遠,祖輩世代務農,家境貧寒,從小立志上進,1916年考取官費,留學日本,入東京高等工業(yè)學校窯業(yè)科學習。由于他的童年和少年都生活在清朝統(tǒng)治末期,帝國主義列強加緊瓜分中國,中國民族危機日益嚴重,因此立志報國,經過反復思考,決定走“實業(yè)救國”的道路[1]。1923年畢業(yè)回國后,放棄了一切做官的機會,自籌資金,在沈陽創(chuàng)辦了當時我國最大的機器制瓷工廠——肇新窯業(yè)公司。
他從少年到留學再到回國,一直都懷揣著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在留學期間,正值旅順、大連由帝俄轉租日本為期二十五年期滿,北洋軍閥政府默許日本企圖展延租期為九十九年的要求,杜重遠滿腔怒火,便在東京組織東北籍留日學生游行,春節(jié)期間又回國組織北京天津各大學校學生示威游行,畢業(yè)后更是聯(lián)合商會對日實行經濟絕交,并進行了一系列的演說。后來他領導商民進行斗爭得罪了親日派軍閥和統(tǒng)治階級的上層人物,被迫放棄實業(yè),離開了東北。但他不甘心做日本帝國主義的順民,[2]毅然決然地投身了抗日救亡運動。
這一時期,他先后在長江、華南華北和上海一帶進行抗日救亡宣傳工作,結交了沈鈞儒、鄒韜奮、夏衍、胡愈之等進步人士,并通過夏衍牽線秘密會見了周恩來,還與潘漢年取得了聯(lián)系。[3]除此以外,他大力支持鄒韜奮的《生活》周刊,積極為周刊寫通訊,由于《生活》周刊被國民黨查封,杜重遠繼之主辦《新生》周刊,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本性和國民黨反動派的賣國行徑,他的這些活動都是為了達到抗日救國的目的。但是他最突出的愛國行為就是在西安事變中的貢獻。
二
“西安事變”的名單中沒有提到杜重遠,而他的影響和實際作用卻是不能忽視的。杜重遠入獄以后,早年與他建立聯(lián)系的中共地下黨員孫達生(宋介農)對他十分關切,給他送去大量的馬列主義著作和黨的抗日政策文獻,杜重遠利用這個機會,閱讀了馬列經典著作,對其思想起到了很大影響,深為共產黨的聯(lián)合抗日方針所鼓舞。眾所周知,他是東北地區(qū)的著名愛國人士,加之“新生事件”在群眾中產生了很大的反響,尤其是東北軍中的許多官兵。因此,在杜重遠入獄期間,各界人士包括大批的東北軍將領以及愛國青年學生絡繹不絕地前來慰問,杜重遠在接待他們和愛國學生的同時,乘此機會繼續(xù)宣傳抗日思想。
除此以外,還和沈鈞儒、鄒韜奮等人士相互交換消息,討論時局問題。一致?lián)碜o中共中央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 ,鼓舞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12月 “一二九”學生運動爆發(fā),這些現(xiàn)實使杜重遠進一步認識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正確性,決定響應聯(lián)合抗日的主張,利用蔣張之間的矛盾,積極去做張學良、楊虎城及東北軍、西北軍聯(lián)合抗日的工作。
1935年10月東北抗日團體代表高崇民、閻寶航去探望杜重遠,對蔣介石調集東北軍到陜北“圍剿”紅軍強烈不滿,聯(lián)名致函張學良,提出一致對外,并與楊虎城聯(lián)絡,進行西北大聯(lián)合的主張。1936年又派高崇民帶著杜重遠的親筆信來到西安,親自會見了張、楊二人。杜重遠雖然與西安事變的發(fā)起人之一張學良是同鄉(xiāng),也是摯友,兩人關系密切,有著深厚的友誼,張學良曾經支持杜重遠發(fā)展窯業(yè)公司,在創(chuàng)辦實業(yè),抵制日貨,發(fā)展東北經濟方面,有著共同的志向。但在抗日救國這一點上,杜重遠先邁出了一步,而張學良則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
他多年受命于蔣介石,實行“剿共”政策,兵力大損以后,看穿了蔣介石一箭雙雕的陰謀,倘若剿共成功,東北軍損失嚴重,從此一蹶不振。反之,則全軍覆沒,無論怎樣都是絕路一條,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影響下,加之其愛國心的驅使,終于認識到了國共合作的重要性??梢?,杜重遠在促使張學良思想轉變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當然在此過程中,周恩來也起到了幕后策劃的作用,代表中國共產黨給予杜重遠正確的指示,杜重遠在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領受了周恩來交付的任務,把中共的抗日思想傳達于張、楊,起到橋梁的作用。當時,國共之間十分需要這樣的橋梁,杜重遠正是扮演了這個角色。在中國共產黨最困難,處于低谷的時候,他靠攏黨,支持黨,接受黨的領導,響應黨的號召。
杜重遠在周恩來的影響下,更加堅定了抗日的決心,因此開始做張、楊的動員工作。1935年杜重遠被監(jiān)禁在上海漕河涇監(jiān)獄,張學良到南京參加國民黨會議,順便去看望了杜重遠。杜向他推心置腹地商討抗日救國,聯(lián)合戰(zhàn)線的問題,介紹了沈鈞儒、鄒韜奮、章乃器等人從事抗日救國運動的情況,奉勸他要改變“剿共”政策,蔣介石是借剿共消滅異己,必須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把矛頭指向中華民族的敵人——日本侵略者,指出“日寇并不可畏,真正可畏的是一個民族喪失了氣節(jié)。只要萬眾一心,中國是有前途的,也只有消滅了外患之后,才能談到中國的光明前程”[4]。同時向張學良傳達了《八一宣言》的內容,建議他聯(lián)共、聯(lián)楊(楊虎城)、聯(lián)盛(盛世才)。
杜重遠誠懇相勸使張學良受到感動和啟發(fā),對張學良下定聯(lián)共抗日的決心起到了促進作用。1936年張再次借到南京開會的機會,在中共地下黨員宋介農的安排下,去上海虹橋療養(yǎng)院探視杜重遠,再次商討抗日問題。[5]同時張學良提出西北相關方面要給予配合,在西北要有所行動,首先與西北軍隊進行接洽,并與陜北紅軍達成一致。其次,在政治方面張學良委托杜重遠代為邀請一些民主人士共赴西北,配合軍事,組成政治班子以配合軍事行動。
杜重遠不僅對張學良,而且對楊虎城的思想轉變也曾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之前,雖然楊虎城有抗日思想,但是不夠堅決,杜便介紹高崇民、孫達生去西安,與楊虎城、杜斌丞聯(lián)系,[6]以加強張、楊的聯(lián)系。1936年國民黨政府懾于全國輿論的壓力,將杜重遠轉入虹橋療養(yǎng)院軟禁,楊虎城正好借治牙病就醫(yī)于虹橋療養(yǎng)院,與杜重遠經常會面交談,商討抗日救國之事,他們這段的相處,進一步促進了張學良和楊虎城的聯(lián)合。
事變前夕,杜重遠刑滿出獄便親赴西安與張學良楊虎城晤談,杜重遠在軍官團、通信大隊等地做了大量的宣傳工作,并在東北軍、西北軍中進行了廣泛的政治聯(lián)絡工作,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fā),張學良、楊虎城聯(lián)合發(fā)動兵諫,扣押了蔣介石,逼蔣抗日。可見,杜重遠為西安事變的順利進行創(chuàng)造了必要的條件,也為國共第二次合作出了重大貢獻。
三
西安事變爆發(fā)后,杜重遠回到江西,國民黨南京政府方面盛傳杜重遠是張學良思想轉變的幕后策劃者,是紅軍與西北軍、東北軍聯(lián)系的牽線人,扣押著杜重遠遲遲不放。當他被陳立夫軟禁在景德鎮(zhèn)時,[7]杜重遠表明完全同意共產黨的抗日主張擁護《八一宣言》 ”[8]。陳立夫大怒之下,將杜重遠押送到南京,直到蔣介石回到南京,杜重遠才被釋放。
杜重遠未被釋放前,在給杜月笙、黃炎培的信中,呼吁:“各黨各派均宜打破成見,共救危舟”[9]?!拔靼彩伦儭焙蟾鞣矫嬖陶劤闪⒚裰髀?lián)合政府,周恩來代表中共方面推薦宋慶齡、杜重遠、沈鈞儒等五人為聯(lián)合政府負責人。由此可見,杜在當時的影響和聲望是不一般的,充分受到了中共的信任,杜重遠在寫給妻子的信中說:“獲悉這一消息,余徹夜未眠,余定不負周君之期望”[10]。
盡管杜重遠與張、楊都抱有為民族和國家犧牲的雄心壯志,但是結果并不令人完全滿意,任何一次革命的成功,不可避免地要付出一些代價,[11]西安事變促成了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為國共兩黨重新合作創(chuàng)造了必要的條件,是中國抗戰(zhàn)的重要轉折點,在歷史上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12]張學良成為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人物之一,贏得世人的敬重。然而,張學良的命運也由此發(fā)生了巨變,幾乎性命不保。
杜重遠根據周恩來的指示,利用與國民黨上層的關系向宋子文等人做了大量工作,多方設法營救,但都未能奏效。最后,宋美齡威逼蔣介石:“西安事變,他不要錢,也不要地盤,要的是犧牲。你要殺他,那我就走開”[13],方才保住性命,但他從此被幽禁長達半個世紀。楊虎城一家慘死于冤獄,事變后東北軍內發(fā)生混戰(zhàn),黨內黨外愛國進步人士因事變而遭犧牲、迫害者,不在少數。杜重遠雖然沒有遭到迫害,但最后還因為宣傳抗日而被殺害。
杜重遠并非共產黨員,甚至連民主黨派成員也不是,只能算得上是一名銳意改革的實業(yè)家,但他是真正的愛國民主戰(zhàn)士,是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戰(zhàn)友,在黨危在旦夕之時,毫不猶豫地接受黨的領導,赤誠愛國,要求進步,生前曾表示要去蘇聯(lián)學習,去延安干革命,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是我國現(xiàn)代革命史上有著特殊貢獻的重要人物,是中國革命知識分子的一個典范,被稱為“革命左派先驅,愛國擁黨英烈”[14]。
他為西安事變做出過貢獻,進而促進了第二次國共合作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形成,這是很多人所不知道的。他在事變前后的秘密工作中,對當局轉變態(tài)度,停止內戰(zhàn),對抗日救亡起到的影響,了解最多的恐怕只有與他接觸較多的周恩來,[15]杜重遠從未標榜過自己,他放棄了優(yōu)越的安定生活以及去美國辦實業(yè)的良機,在極端嚴酷艱苦的環(huán)境下,拯救水生火熱中的中華民族,為抗日救國、喚起全國民眾而奔波,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不畏險阻挺身保護友人,繼承戰(zhàn)友的革命事業(yè),永遠值得我們敬仰,我們將永遠懷念杜重遠先生熱愛祖國、為革命獻身的精神。
[參考文獻]
[1] [7]張寶裕,楊美君,關繼廉.杜重遠[M].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出版社,1987.
[2][14][15]杜毅,杜穎.杜重遠文集[M].上海:文匯出版社,1990.
[3] 常希梅.杜重遠在抗日戰(zhàn)爭中的貢獻[J].黨史文苑,2005,(10).
[4] 杜重遠.盛世才與新新疆[M].安徽:生活書店,2010,(6).
[5] 周天度.杜重遠與30年代的抗日救國運動[J].抗日戰(zhàn)爭研究,1999,(4).
[6] 朱寶琴.杜重遠——從自發(fā)的愛國人士到自覺的民主戰(zhàn)士[J]南京大學學報,1996,(4). [8] 杜重遠.青年的愛國義憤(獄中雜感)[J].大眾生活,1936,(8).
[9] 中國科學院現(xiàn)代史研究室.杜重遠致函杜月笙、黃炎培.西安事變資料(第一輯), 北京:人民出版,1980.
[10] 王士雄.周副主席關懷民主人士——訪杜重遠的夫人侯御之[J].支部生活,1982,(15).
[11] 徐建東.張學良與杜重遠的愛國友誼[J]黨史文匯,2000,(5).
[12] 劉寶東.西安事變:時局轉換的樞紐[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1,(6).
[13] 石灣.張學良與保命恩人宋美齡[J].世紀,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