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是人類文明和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者,其在教書育人活動過程中,無論是言行舉止還是著裝打扮都具有為人師表的作用。本文重點談教師授課時的服飾禮儀對教學的作用以及教師服飾應遵循的幾個原則。
關(guān)鍵詞:教師 課堂教學 服飾
莎士比亞曾經(jīng)說過,一個人的穿著打扮是他修養(yǎng)、品味、地位的最真實寫照。作為教師,他是文明和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者,他的服飾同樣也反映著個人的修養(yǎng)和品位,同時也直接地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榜樣作用。在課堂上,教師的服飾禮儀同樣直接地影響到整堂課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授課時如何著裝打扮才能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教師服飾對學生注意力的作用
服飾包括服裝、鞋帽、發(fā)型、化妝、飾物、隨身攜帶物品等等。對于服飾來說,其功能主要表現(xiàn)為:舒適、保護遮羞與文化展示。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服飾依然具有前兩個功能,同時,服飾作為文化標志的作用越加地明顯。外貌作為一個整體,通常情況下由人體特征、情緒狀態(tài)和服飾共同構(gòu)成。但是,在對一個人進行觀察的時候,其中注意力的70%-80%集中在服飾方面,因此,教師的服飾是否得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給學生留下不同的印象。由于服飾附著在人體上,進一步顯示其意義,所以說服飾是非語言交流的媒介之一。西方的一些學者認為,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與正規(guī)教學本身相比,課堂上的非語言(包含服飾、肢體、環(huán)境等)交際作用要大很多。研究表明,在課堂上有效地運用非語言交際,對于教師來說,通常情況下,可以改善師生之間的關(guān)系。不僅如此,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效率。
2 教師服飾對課堂教學的影響
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任,同時履行為人師表的職責。在服飾方面,與一般人相比,對教師的要求比較嚴格,因此需要高度注意課堂上的服飾。在課堂上,一位教師的音容笑貌、舉手投足、衣著發(fā)式無形中都可能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其中教師服飾在課堂上會對教學產(chǎn)生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
2.1 教師服飾的樣式變化、色彩變化對學生課堂注意力有影響。通過問卷調(diào)查,學生認為教師服飾樣式變化反差大的會對他們集中注意力有影響的占60%,色彩變化反差大對他們集中注意力有影響的占70%。
2.2 教師著裝的佩飾對學生課堂注意力有影響。經(jīng)調(diào)查,70%的學生認為在課堂上教師的佩飾太多或太刺眼對他們的課堂注意力有影響。另外,60%的學生認為男教師上課只能戴手表和戒指;而女教師則還可佩戴手鏈、耳環(huán)等其它飾物。
2.3 男教師和女教師的服飾風格會對學生產(chǎn)生一定影響。通過調(diào)查,90%學生對教師服飾風格認為男女教師服飾應該是不一樣的。70%的學生認為不同階段,不同地域的學校的教師應有不同的服飾風格。但85%的學生認為無論是男教師還是女教老師,還是不同階段和不同地域的學校的教師服飾風格都應“中性化一些”,即不過分嚴肅也不過分時尚。
2.4 教師服飾的整潔對學生課堂的認同心理有影響。經(jīng)調(diào)查,對贊同男、女教師的上課服飾搭配合適、整齊、干凈的學生占88%。對男、女教師的上課服飾搭配不合適、不整齊、不干凈且會影響到自己課堂上的理解認知效果的學生有75%。
3 教師課堂服飾禮儀的基本原則
既然教師服飾對課堂教學有很大的影響,那么如何著裝才能更好地滿足課堂教學的需要呢?這里提出三條教師課堂服飾禮儀的基本原則。
3.1 教師服飾著裝“時令”原則。教師進行著裝時,選擇的服裝需要與時間、地點、場合,以及交際對象等相互協(xié)調(diào)。時間主要涉及時代、季節(jié)等。所穿服飾要展示個性,同時要順應時代潮流。如果在著裝打扮的過程中,過分追求個性、新奇,而不顧及社會規(guī)范往往是不合時宜的。地點、場合是指穿戴能夠適應場所、地區(qū)的變化,在我們國家,夏天有時會穿著睡衣滿街溜達,甚至光膀子,這些在西方人看來是不雅觀、不禮貌的。所謂對象和目的是指通過著裝有利于實現(xiàn)某種目的,同時獲取相關(guān)對象的好感。例如,在參加外事活動時,領(lǐng)導人需要西裝革履,下基層進行考察需要布衣夾克,通過這種著裝打扮通常是為了更好地達到與交際對象相協(xié)調(diào)的目的。所以教師課堂著裝以不同的學生年齡段為“時令”,著裝整潔大方,并隨學生年齡段的不同變換服飾的樣式,這樣課堂教學就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3.2 教師量身定制原則。量身定制不單指量體裁衣,這里主要指服飾要適合社會性、心理性和生理性。要想穿著得體,需要全面的了解和正確的認識自身的特點。所謂社會性是指個人所扮演的社會角色,以及與他人之間的關(guān)系,按照社會角色規(guī)定,每個人都具有心理和行為,這些都規(guī)定了他的服飾。對于教師來說,其服飾通常情況下,需要與自身的教書育人的角色相互吻合,在課堂上借助穿著可以幫助他獲得成功。不同階段不同學校的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需要對服飾做出相應的調(diào)整。同樣是教學活動,與中學老師相比,幼兒園老師的服飾搭配肯定存在一定的差異。心理性指個人的心理品質(zhì),包括興趣、能力、性格、理想等。服飾可以顯示人的心理,一般來說,服裝整齊者辦事認真;穿戴簡樸者勤儉;陳舊、單調(diào)者保守;色彩鮮艷者活潑;全身灰暗者冷靜等等。生理性指個人的軀體。同服飾密切相關(guān)的有臉型、體型、膚色、膚質(zhì)等。
3.3 教師服飾色調(diào)的冷暖搭配原則。服飾是由色彩、款式和質(zhì)地等因素構(gòu)成的,色彩是構(gòu)成服飾的第一要素。通常情況下,色彩分為三類:第一以藍色為基調(diào),稱冷色調(diào),主要表現(xiàn)憂郁、悲涼的情調(diào)。第二以紅色為基調(diào),稱暖色調(diào),主要表現(xiàn)歡快和喜慶。第三以黑、白、灰為基調(diào),稱無彩色或中性色,在色彩搭配時比較隨意。
4 教師課堂服飾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4.1 教師的著裝都要整潔,避免邋遢和骯臟,著裝要干凈和完好、衛(wèi)生,不能皺皺巴巴,不能殘破不堪,補丁遍布,不能臟臭不堪,也不能出現(xiàn)油跡、污漬等。教師在著裝方面要注意以下“六忌”:忌過分亂穿;忌過分鮮艷;忌過分暴露;忌過分的透視;忌過分短小;忌過分緊身。
4.2 在教學過程中,男教師夏季著裝不宜穿短褲,通常情況下以長褲為宜;忌穿無領(lǐng)、無袖上衣上課。對于女教師來說,需要穿長裙上課,一般不能穿短膝蓋以上的短裙。上衣領(lǐng)口不宜過低,與教師身份相比,透胸露背都是不可以的。如果是室外體育課,通常情況下女教師不能穿裙裝。
4.3 男教師穿長袖襯衣時,需要注意以下問題:在正式場合,下擺一律要束在褲腰內(nèi)。不可以挽起袖管,并且一定要系上袖扣。如果不穿西裝上衣,或是穿上衣沒有打領(lǐng)帶,在這種情況下,可以不系襯衣領(lǐng)扣。如果打領(lǐng)帶,在襯衫自上而下數(shù)的第四、第五粒衣扣之間設置領(lǐng)帶夾兒的位置。
4.4 男教師在授課時的著裝,必須遵守“三色原則”的要求。所謂“三色”通常情況下是指全身上下的衣著顏色控制在三種之內(nèi)。
4.5 各種顏色的皮鞋,可以配相似色調(diào)的裙、褲等。但是鞋的顏色往往深于襪子,在鞋、襪、裙或褲子之間,鞋的顏色與裙子或褲子的色彩接近或相似。
綜上所述,教師搭配服飾要嚴謹、適度,避免影響學生的注意力,進而在一定程度上通過服飾進一步彰顯個人的身份和氣質(zhì),進而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賈京生.服飾色彩[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5).
[2]陳郁,尹青麗.服裝·服飾·禮儀[M].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8(03).
[3]陳彬.穿著打扮[M].內(nèi)蒙古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2(06).
課題項目:論文來自海南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海南省師范生教師禮儀養(yǎng)成機制研究》,項目編號QJY125105。
作者簡介:符永(1970-),男,海南文昌人,講師,瓊臺師范高等??茖W校旅游管理系黨總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