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西班牙特約記者 李 戈馬德里瑞克利特大道上有一家享有盛名的咖啡館,名叫“希洪”。這是在文學愛好者中響當當?shù)拿?。法國作家薩特贊美巴黎花神咖啡館,西班牙作家則把同樣的愛投注在了希洪咖啡館上。希洪咖啡館的正面顯得樸素而低調,娟秀的字跡寫在門楣上,希洪是北部阿斯圖里亞斯地區(qū)的一個沿海小城,咖啡館的創(chuàng)始人古梅爾欣多正是在那里出生的??Х瑞^的門口掛著一塊銅牌,那是馬德里市政府1988年在咖啡館百年紀念的時候贈送給咖啡館的禮物。走進希洪咖啡館,迎面是一面巨大的穿衣鏡,讓人想起加西亞·洛爾卡那首迷人的小詩:“每一面鏡子后面/有一處永恒的安寧……”厚重的木門把城市的喧囂隔絕在外,咖啡館的確如詩中所說那般靜謐,為數(shù)不多的幾位客人三三兩兩聚在小圓桌旁低聲談話。這一場景似乎正是洛爾卡當年走進來時所看到的那樣。年輕的詩人那時是這里的常客。20世紀初,馬德里最繁華熱鬧的地方在馬約爾廣場,偏居一隅的希洪咖啡館卻因為其雅致的環(huán)境和清靜的氛圍受到眾多文學家和藝術家的青睞。在西班牙文學史上聲名卓著的二七年一代的詩人在那時候幾乎都聚在這里,參加由詩人吉拉爾德·蒂亞戈組織的詩歌沙龍。很難相信整個西班牙文學的黃金年代作家們就在這小小的咖啡館里匯聚一堂。不僅西班牙作家匯聚于此,寫下過膾炙人口的《蒂凡尼早餐》的美國作家杜魯門·卡波特也曾流連在這里。西班牙內戰(zhàn)時期,美國文豪海明威客居馬德里,希洪咖啡館也是他最常出現(xiàn)的地方。事實上,也許是戰(zhàn)爭的激烈和社會的動蕩給了藝術家們更多的靈感。那時候的咖啡館沙龍也不僅僅是探討純粹的修辭與音韻,也許是一場批評政局的慷慨激昂的演講,也許是關于一次驚險流亡的回憶,這些五光十色營養(yǎng)豐富的思想風暴也讓這些藝術家們的心靈得到了滋潤,茁壯成長而至開花結果,加利西亞·涅托、布埃羅·巴耶霍和烏姆布拉爾都曾經在內戰(zhàn)時期,在這家小小的希洪咖啡館里,留下了他們各自的輝煌篇章。曾經在這里工作過幾十年的老服務員何塞·巴塞那在他的那本《希洪咖啡館的波西米亞人》中不無深情地寫道:“在陽光明媚的下午,咖啡館里總是有各種各樣的沙龍,關于文學、電影和繪畫,人們不僅迷醉在咖啡香氣中,也迷醉在藝術的海洋之中?!?949年西班牙作家費爾南多·戈麥斯決定以這家咖啡館為一項文學獎命名。希洪咖啡館作為“大師之家”的赫赫聲名很快吸引了當時最優(yōu)秀的作家們,希洪咖啡館獎也逐漸成為西語世界最有影響力的短篇小說獎項之一。安娜·瑪利亞·馬圖特和凱撒·岡薩雷斯都曾經獲得過這一榮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