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軍明
【導(dǎo)語】
時間,真是很奇妙的一種東西,那么虛幻地存在于我們的意識中,卻又那么真實地游走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時間無影無聲,如夢如幻,卻一路輕歌曼舞,似花若霧,鋪就了我們有聲有色的人生之路。珍惜時間,讓人生少一分無奈與遺憾吧!
選文一 珍惜時間
時間經(jīng)過
翁秀美
存一份執(zhí)著人生的曠達情懷,便是老去又何妨?
時間,是甚么呢?現(xiàn)代漢語解釋為:是特質(zhì)存在的一種客觀形式,由過去、現(xiàn)在、將來構(gòu)成的連續(xù)不斷的系統(tǒng),是物質(zhì)的運動、變化的持續(xù)性、順序性的表現(xiàn)。
時間甚么時候開始的呢?無法溯其源頭。老輩人給我們講故事時,說不出具體時間,只能籠統(tǒng)地講:在很久很久以前……
天地間,我們仰望天空的渺遠,崇拜山的偉岸,贊嘆水的寬容,喜愛花草樹木的千姿百態(tài),欣賞魚蟲鳥獸的頑強生存。時間,讓大自然在不同時期呈現(xiàn)復(fù)雜多變、豐富多彩、漫無邊際的美。因為時間,事物外在的美在驚艷之中很快轉(zhuǎn)化或消失;因為時間,人類精神與藝術(shù)的美又成為永恒。
時間細數(shù)一年年的日升月落,草長鶯飛,描畫天上的月圓月缺,守候塵世的人來人往。
江南小鎮(zhèn),寬闊的庭院,老而舊;幽靜的小巷,深而長。踏著青石板,心瞬間安寧。河中鵝鴨鳧水,河邊女子正浣洗,棒槌聲聲,水珠碎了又圓;墻根下閑坐的老婆婆和身后房屋融為一體,陽光下,仿如看見舊日時光里風(fēng)搖荷葉般的清秀臉龐。時間微笑而過,鬢發(fā)間開了朵花兒。
在一家木工作坊停留。隨著刨子一下下推進,半卷的刨花漫然飛出,香味四溢,專注的目光下,刻刀游走處,木質(zhì)如玉,紋路清晰,實用的生活用品、生動形象的工藝品在耐心與寂寞里悄然生成。時間穿行于木片中,衣襟上沾了些木屑。
記憶中,老家墻上一鏡框的照片將歲月懸掛。時間給了我們美妙的童年,兄弟姊妹排排站,眼神純凈,衣裳窄小,摟著肩膀,笑容羞澀。簡單又溫馨的黑白照,盡管有些泛黃,邊角卷起,折痕多處,卻把一個曾經(jīng)真實存在過的空間定格。時間在邊上掠過,百味雜陳,睫毛上掛滿淚珠。
看書的時間里,知曉了食物發(fā)酵王國的美味。糯米落入酒曲,轉(zhuǎn)化為糖,發(fā)酵成酒;加入面肥的面團,發(fā)酵后膨脹,氣孔均勻,瑩白如玉。發(fā)酵的過程,將食物轉(zhuǎn)化成另一種生命特征,帶著宿命感,緩慢而醇厚。時間深情呵護,伴著壇子里的生命走向新生。
也許,只有時間是最滄桑最厚重的行者,它有停不下的腳步,走不完的行程。千年前孔子就曾對著流水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光迅如白駒過隙,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大文豪魯迅一生都在拼時間,他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
時間卻難以回頭。《圍城》的結(jié)尾,那只走慢的老鐘,敲響五個鐘頭前的時辰時,鴻漸正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柔嘉正在家里等鴻漸回來吃晚飯,希望他會跟姑母和好,到她廠里做事。然而,時間終究過去,美好愿望也成過去,不可改變。
幼年,快樂不知時日過,年少的青春,一抓一大把,奔跑著揮霍;奔到中年,猛然醒悟,開始小心翼翼,倍加珍惜。青春固然一去不返,但如何對待還要看人的心態(tài)。蘇軾很早就爽朗地吟出:“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碧饶懿皇ξ磥淼淖非笙蛲?,存一份執(zhí)著人生的曠達情懷,便是老去又何妨?
寫以上文字時,時間正經(jīng)過,給我靈感,容我思索。人生短暫,唯愿光陰與我,兩不相負。
(選自《香港文匯報》2013年3月6日,有刪改)
[含英咀華]
散文語言優(yōu)美,構(gòu)思獨特,文氣縱橫,字里行間流瀉著別樣的光芒,讀來令人愛不釋手。這樣的文字,如一籬菊花,讓人的心變得寧靜芬芳起來。
[思考練習(xí)]
1.作者認為時間是什么樣的呢?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概述。
2.你對時間有怎樣的看法?請據(jù)此寫一段文字,不少于200字。
選文二 主宰時間
觸摸時間的質(zhì)感
張金剛
秒針、分針、時針,日月旋轉(zhuǎn),嘀嗒不止,記錄了晝夜交替、四季輪回,更見證著時世變遷、物是人非。時間,就這樣永不回頭地悄然滑過,似乎無從察覺,但卻依存載體留刻下過往的印痕,亦可觸摸,充滿質(zhì)感。
我尤其鐘愛獨自到古城、古街、古村落中游走,融入其間,心靜且凈,目明且敏,步漫且慢,倏地迷失了時間,思緒在古與今、前朝與今世間飄忽穿越。那古典的亭臺樓榭、長苔的青石板路、空落的桌椅床幾、仍在的花樹石池,不知演繹過多少悲歡離合、世事滄桑,寫滿故事,氣息猶存?!暗駲谟衿鰬?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昔日繁華,人影不再,獨留空寂,遐思無限,上下千年一夢長。之于時間,生命真謂短暫一瞬;而建筑卻與時間的擦肩,形成了可觸摸的古建筑,厚重且永恒。
舊物,作為人生長劇的道具,一直牽引著熱愛生活者的心性與情感。撣去歲月的風(fēng)塵,百寶箱如老電影般呈現(xiàn)出往事一幕幕。那封折皺的情書,還留有戀愛時滿眶熱淚的余溫;那本發(fā)黃的課本,還閃爍著黑夜捧讀時相伴的燈光;那臺舊式的錄音機,還回響著青春舞曲、心情旋律的余音;那沓破損的票根,還浸有輾轉(zhuǎn)各地、求學(xué)打拼的汗?jié)n;那把黑亮的鐵鍋,還彌漫著我這小家油鹽醬醋茶的滋味……其間融注了生活的點點滴滴,讓時間具象,饒有感覺。物件與時間的積淀,形成了可觸摸的舊物,親切亦情濃。
人與人,從相識到相知,成為朋友;日久見人心,時間是最好的檢驗。有福能同享,有難是否能同當(dāng)?小事能共度,大事是否能共擔(dān)?時間說了算。昔日好友,面對權(quán)、利、錢、難,襟懷坦蕩、心底無私,那便是真朋友,否則終會走散。他與她,從相遇到相守,成為夫妻,能否執(zhí)手偕老,需要時間的磨合。激情沒了,感情是否變淡;瑣碎事來了,情感是否游離,時間說了算。面對白開水般的日子、共患難的考驗,不離不棄、牽手一生的,那才是真夫妻,否則難到白頭。人際與時間的融合,形成了可觸摸的真情,地久伴天長。
老人若寶,源于時間在鍍金。常與老人坐坐、聊聊,那風(fēng)風(fēng)雨雨的過往與體悟,經(jīng)驗也罷,教訓(xùn)也罷,都是寶貴的財富與營養(yǎng),定會讓自己的前路更有方向,讓內(nèi)心的積郁豁然開朗,受益匪淺。生命終將被時間打敗,在時間里終結(jié);從呱呱墜地的嬰兒到生龍活虎的青年,從責(zé)任加身的中年到夕陽垂暮的老人,時間為人化了濃濃的妝。瞅著老人那深刻的皺紋、松弛的肌膚、佝僂的身形,恰如看到了未來同樣將受時間耗蝕的自己,不由心感凄然,對當(dāng)下更多了份珍惜與感恩。人與時間的較量,形成了可觸摸的老態(tài),滄桑卻閃光。
時間,在自然嬗變中、喧囂塵世間、季節(jié)更迭時,悄悄溜走,或急促或緩慢,或緊抓或浪費,它都可尋見。觸摸時間,質(zhì)感如何?怕只有我們自己才能體會真切。因為,我們永遠是時間的主宰。
(選自《思維與智慧》2013年第7期,有刪改)
[含英咀華]
時間無色無形,悄然滑過無從察覺,但它卻留下了痕跡。觸摸那些存留時間痕跡的載體,我們可以感受時間的存在。世間萬物皆因時間而改變,這是不變的自然法則,但請記?。何覀冇肋h是時間的主人,我們的每一份努力都不會白費,都會提高時間的質(zhì)感。
[思考練習(xí)]
1.請簡要概述本文的結(jié)構(gòu)特點。
2.請對本文的語言風(fēng)格進行探究。
選文三 熱愛時間
時間怎樣地行走
遲子建
墻上的掛鐘,曾是我童年最愛看的一道風(fēng)景。我對它有一種說不出的崇拜,因為它掌管著時間,我們的作息似乎都受著它的支配。到了指定的時間,我們得起床上學(xué),得做課間操,得被父母吆喝著去睡覺。雖然說有的時候我們還沒睡夠不想起床,在戶外的月光下還沒有戲耍夠不想回屋睡覺,都必須因為時間的關(guān)系而聽從父母的吩咐。他們理直氣壯呵斥我們的話與掛鐘息息相關(guān):“都幾點了,還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幾點了,還在外面瘋玩,快睡覺去!”這時候,我覺得掛鐘就是一個拿著煙袋鍋,磕碰著我們腦門的狠心的老頭,又兇又倔,真想把它給掀翻在地,讓它永遠不能再行走。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個看不見形影的家長,嚴(yán)厲而又古板。但有時候它也是溫情的,在除夕夜里,它的每一聲腳步都給我們帶來快樂,我們可以在子時鐘聲敲響后得到夢寐以求的壓歲錢,想著用這錢可以買糖果來甜甜自己的嘴,真想在雪地上暢快地打幾個滾。
我那時天真地以為時間是被一雙神秘的大手放在掛鐘里的。它每時每刻地行走著,走得不慌不忙,氣定神閑,不會因為貪戀窗外鳥語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腳步,也不會因為北風(fēng)肆虐、大雪紛飛而加快腳步。它的腳,是世界上最能禁得起誘惑的腳,從來都是循著固定的軌跡行走。我喜歡聽它前行的聲音,總是一個節(jié)奏,好像一首溫馨的搖籃曲。時間在掛鐘里,與我們一同經(jīng)歷著風(fēng)霜雨雪、潮漲潮落。
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較普及了。我看見時間躲在一個小小的圓盤里,在手腕上跳舞。它跳得靜悄悄的,不像墻上的掛鐘那么清脆悅耳,“滴答——滴答——”的聲音不絕于耳。手表里的時間給我一種鬼鬼祟祟的感覺,少了幾分氣勢和威嚴(yán),所以明明到了上課時間,我還會磨蹭一兩分鐘再進教室,手表里的時間也就因此顯得有些落寞。
后來,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了,時間棲身的地方就多了。項鏈墜可以隱藏著時間,臺歷上鑲嵌著時間,玩具里放置著時間,至于電腦和手提電話,只要我們一打開它們,率先映入眼簾的就有時間。時間像繁星一樣到處閃爍著,它越來越多,也就越來越顯得匆匆了。
十幾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發(fā)現(xiàn)了時間的痕跡。我在梳頭時發(fā)現(xiàn)一根白發(fā),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麗的雪線一樣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時間其實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頭發(fā)里行走,只不過它這一次露出了痕跡而已。我還看見,時間在母親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齒脫落得越來越多。我明白,時間讓花朵綻放的時候,也會讓人的眼角綻放出花朵——魚尾紋。時間讓一棵青春的小樹越來越枝繁葉茂,讓車輪的輻條越來越沾染上銹跡,讓一座老屋逐漸駝了背。時間好似變戲法的魔術(shù)師,它能讓一個活生生的人瞬間消失在他們辛勤勞作過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親,就讓時間給無聲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們的腳印,只能在清冷的夢中見到他們依稀的身影。他們不在了,可時間還在,它總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著——在我們看不到的角落,在我們不經(jīng)意走過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夢中。
我終于明白掛鐘上的時間和手表里的時間只是時間的一個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豐富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們在行走,時間就會行走。我們和時間如同一對伴侶,相依相偎著,不朽的它會在我們不知不覺間,引領(lǐng)著我們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選自《遲子建散文集》)
[含英咀華]
這是一篇哲理意味濃郁的散文。時間棲身在日常生活中,行走在世間萬物的發(fā)展變化中;時間是我們的伴侶,與我們相互依偎走過一生。因此,我們應(yīng)該熱愛時間,讓有限的生命變得充實而美好,讓生命充滿意義,綻放光彩。
[思考練習(xí)]
1.本文的線索是什么?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2.請對本文的語言藝術(shù)進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