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娣 曾映瓊 鄧玉泉 杜新雅
心理護理干預在中期引產未婚患者中的運用
李鳳娣 曾映瓊 鄧玉泉 杜新雅
目的 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對中期引產未婚患者的效果。方法 選取深圳市龍華新區(qū)人民醫(yī)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孕中期引產的未婚患者按先后順序隨機分為研究組及對照組。研究組采用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措施, 對照組按常規(guī)中期引產護理。兩組均在住院時及出院一周后完成心理癥狀清單(SCL-90)、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等心理評估。結果 兩組患者在干預前均存在一定心理問題, 以人際關系、抑郁、焦慮為主, 經(jīng)心理護理干預后, 研究組上述心理問題均低于干預前, 且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 05)。結論 針對中期引產未婚患者的心理問題實施有針性的護理干預, 能減輕其心理壓力, 促進其身心健康, 提高其生活質量。
中期引產;心理護理;對照研究
社會背景的轉變及發(fā)展使人們的觀念更為開放, 對于性及婚姻的態(tài)度也發(fā)生了變化, 致使近幾年未婚先孕的比例大幅上升, 由于部分孕婦未能在早期采取藥流措施, 所以中孕引產的應用率也逐漸升高[1]。由于我國文化背景以及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 未婚先孕的孕婦在我國還難以得到家庭的理解、社會的支持, 因此其心理狀態(tài)非常脆弱[2]。因而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及其生活質量, 甚至給其以后的婚姻生活造成難以彌補的影響, 對這類人群實施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就顯得尤為重要。國內外曾有學者對未婚中期引產患者做過不少研究, 發(fā)現(xiàn)這類患者的心理問題較多, 但缺乏針對評估結果實施的護理干預, 缺乏心理護理干預前后自身對照及空白對照。本文對未婚中期引產患者進行綜合性心理干預的相關研究,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1.1.1 選取深圳市龍華新區(qū)人民醫(yī)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孕中期引產的未婚患者133例。入組標準為:未婚初次妊娠、年齡≤30歲、懷孕14~27周無引產禁忌證者,自愿參加調查;排除標準:有明顯精神(或智力)障礙者,有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者。
1.1.2 研究組68例, 平均年齡(19.51±2.78)歲, 受教育年限平均(11.24±2.74)年, 孕期平均(17.72±2.60)周;對照組65例, 平均年齡(18.78±2.64)歲, 受教育年限平均(10.69±2.92)年, 孕期平均(18.14±2.83)周, 兩組一般情況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評估工具 癥狀自評量表(SCL-90)、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 了解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
1.2.2 責任護士使用統(tǒng)一指導語, 對填寫問卷的患者進行必要的解釋, 征得患者同意, 指導所有入組的中期引產患者根據(jù)最近一星期的實際情況完成SCL-90, 心理評估抑郁自評量表( SDS )和焦慮自評量表(SAS), 并按先后順序對未婚組隨機分組:奇數(shù)號為研究組, 偶數(shù)號為對照組。
1.2.3 研究組在住院期間, 由責任護士實施以下心理干預:①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和心理環(huán)境。未婚患者害怕其他人知道而受到歧視, 同時亦不和他人交談, 表現(xiàn)為愁眉不展、敏感、學習及工作效率下降。醫(yī)務人員在語言、行為上不涉及其隱私部分, 不歧視患者, 采取各種溝通技巧和患者進行溝通, 啟發(fā)訴說, 認真傾聽, 保證代替其保密, 尊重她們的人格。②講解有妊娠及引產方面的知識。未婚先孕者普遍存在對疼痛的恐懼心理, 她們擔心引產安全, 擔心并發(fā)癥及今后生育問題, 針對不同患者采用的引產方法, 護士詳細介紹引產經(jīng)過, 注意事項, 講解有妊娠及引產方面的知識, 如妊娠引起身體的變化, 引產的方法、分娩過程知識, 分娩先兆和宮縮痛性質等, 耐心解答疑問, 消除各種疑慮, 盡量減輕緊張情緒和心理壓力, 使焦慮心情得以放松。③針對心理健康狀況(包括負性情緒)評估結果, 給予相應的心理疏導。抑郁:阻斷負向的思考, 抑郁患者常對自己或事情保持負向的看法,協(xié)助患者確認這些負向的想法并加以取代和減少。其次, 幫助患者自己回顧自己的優(yōu)點、長處、成就的機會來增加正向的看法[3]。悔恨抱怨:多數(shù)患者對懷孕的結果對自己或對男友有責備的心理, 悔不當初, 內心極為矛盾。此時, 應促使患者面對現(xiàn)實, 例舉正面典型事例, 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度過難關。偏執(zhí)、敵對:安排其與同樣的未婚引產患者一間病房, 介紹同室病友, 促使其相互溝通交流與相互安慰鼓勵。同時做好陪護人、家庭或男友的思想工作, 指導他們如何照顧患者, 包括引產前的術前準備, 心理上給予安慰, 生活上給予無微不至的照顧, 使其感受到家庭、社會的理解與支持, 促進患者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④講解女性衛(wèi)生保健知識常識, 引產出院后的保健知識,包括復查、避孕措施等。
1.2.4 對照組 按常規(guī)中期引產護理常規(guī)處理, 不進行上述心理護理干預。
1.2.5 所有入組對象在出院一周后復查時, 由責任護士再指導患者填寫癥狀自評量表(SCL-90)、抑郁自評量表( SDS )和焦慮自評量表(SAS)。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資料輸入微機, 采用SPSS17.0軟件包, 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 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未婚研究組與對照組在護理干預前SCL-90、SAS、SDS調查結果比較結果顯示, 兩組樣本的SCL-90 總分、總均分、陽性項目平均分、因子分除“強迫”外, 均高于全國常模(P均<0.05),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組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兩組樣本SAS、SDA的粗分高于正常人群常模,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組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見表2。
2.2 研究組和對照組在護理干預后SCL-90、SAS、SDS結果對比研究組經(jīng)護理干預后, 在SCL-90總分、項目總均分、各因子中軀體化、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因子分均較干預前顯著降低, SAS總粗分、SDS總粗分也均較干預前顯著降低。而對照組僅在SCL-90總分、項目總均分, 因子中軀體化、人際關系、焦慮因子分較干預前降低, SAS、SDS與入院前比無顯著性差異。
兩組在護理干預措施后的結果對比顯示:兩組在SCL-90總分, 項目總均分, 各因子分中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性因子分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 其中研究組要低于對照組;研究組的SAS總粗分、SDS總粗分也均顯著降低于對照組。
表1 研究組和對照組干預前SCL-9結果比較( x-±s, 分)
表2 未婚研究組與對照組在護理干預前SAS、SDS與全國常模調查結果比較(-x±s, 分)
表3 研究組和對照組SCL-90及因子分、SAS總分、SDS總分干預前后比較( x-±s, 分)
隨著現(xiàn)代化社會的發(fā)展, 未婚先孕者的年齡越來越?。?],尤其年輕未婚女性缺乏對流產過程的全面了解, 對流產本身的安全、痛苦有無限的憂慮和害怕, 加之其社會心理因素較復雜, 非但不敢向他人傾訴求得幫助, 還要千方百計隱瞞實情, 拖至妊娠中期方引產, 這使得其身心障礙更為明顯。本研究表明, 中期引產未婚患者與正常人群常模相比, SCL-90總分、總均分、陽性項目平均分、因子分除“強迫”外, 均高于全國常模, 而SAS、SDS的粗分結果也均高于常模, 提示未婚中期引產患者存在嚴重的心理問題, 與王穎等[5]報道的中期妊娠引產患者的心理問題基本一致。
心理護理是以心理學的理論為指導, 以良好的人際關系為基礎, 運用心理學的方法, 通過語言和非語言交流的溝通,改變護理對象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 促進健康或保持健康的護理過程。現(xiàn)在, 已越來越重視患者的精神心理狀態(tài)在治療中的影響[6]。本文針對未婚中期引產心理問題的特點, 制定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 為未婚中期引產患者心理問題提供有效的篩查工具, 減輕其心理壓力。結果顯示, 經(jīng)護理干預后, 研究組在SCL-90總分、項目總均分、各因子中軀體化、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因子分均較干預前顯著降低, SAS總粗分、SDS總粗分也均較干預前顯著降低。而對照組僅在SCL-90總分, 項目總均分、因子中軀體化、人際關系、焦慮因子分較干預前降低, SAS、SDS與入院前比無顯著性差異。兩組在護理干預措施后的結果對比研究組亦優(yōu)于對照組。這些均提示本研究組所采用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達到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狀況的效果。術前護理人員耐心認真解答患者的疑問,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針對不同的心理狀況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 可改善未婚中期引產患者心理狀態(tài)。同時,加強對青年女性的性知識教育及生殖健康方面的指導, 預防未婚先孕對年輕女性的傷害。
[1] 歐芬, 謝艷紅, 鐘秀瓊, 等.未婚妊娠者終止妊娠的心理評估與護理 .護理學報,2010,13(4):73-75.
[2] 涂開蓉, 李敏英.對中期妊娠引產患者實施全程健康教育的護理體會.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9,28(15):1911.
[3] 周娜.抑郁癥患者的護理.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13):313-314.
[4] 未婚先孕者年齡趨小.健康博覽,2006,9
[5] 王穎,陳潔.青春期中期妊娠引產的心理護理.中國傷殘醫(yī)學,2009,17(5):120
[6] 趙錦蓮.無痛人流術患者的心理觀察及護理對策.醫(yī)學信息,2010,23(8):189-189.
2011年廣東省醫(yī)學科研基金立項課題(項目編號:A2011575)
518109 南方醫(yī)科大學附屬深圳市龍華新區(qū)人民醫(yī)院院感科(李鳳娣), 婦科(曾映瓊 鄧玉泉), 口腔科 (杜新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