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江
“假期”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極富吸引力的一個詞兒。藍天白云、清澈山澗、遼闊大海,雖然每個人喜愛的度假方式和地點不同,但讓人身心愜意的假期生活包含著相似的心靈感受。除了享受自己的假日,幾乎每個人對他人的假期都抱有強烈的好奇心。這也是為什么假期能夠成為熱門話題的原因吧。
談到假期,就離不開攝影,或者說離不開影像記錄。對普通人來說,拍張照片是留住愜意生活的首選;同時,很多攝影師也喜歡將鏡頭對準(zhǔn)假期中的人和事。在照片中,時間被定格,假期被凝固,它們?yōu)榕臄z者留下回憶,留下尋找快樂的線索,也留下審視假期的影像文本。通過攝影,人們體驗假期,透過照片,人們觀看自己的假期,并也被其他人觀看著。
在觀看與被觀看中,一個看似簡單實則復(fù)雜的問題浮現(xiàn)出來:我們該如何描述假期?
假期帶給我們的從來不會是單純的感受。除了快樂,假期生活也包含放縱、無奈、感傷,甚至荒謬等復(fù)雜情緒;度假目的地,各異的形態(tài)和風(fēng)景反映著游客的偏好,乃至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的文化和性格,甚至可以看出特定地區(qū)的歷史傳統(tǒng)。
人們在融入和享受自然的同時,度假本身也成為人們接近和凝視彼此社會關(guān)系的集中活動。
馬格南“怪大叔”馬丁·帕爾(Martin Parr)《最后的度假勝地》系列照片和隨后拍攝多年的海灘照片恐怕是目前為止最被攝影人廣泛討論的關(guān)于假期生活的影像了。觀看者帕爾從度假中看到中產(chǎn)階級在消費社會的欲望和現(xiàn)代生活的無聊,假期伴隨著一種荒謬的趣味。不過,對于被觀看者和其他的觀看者,假期又該如何來描述?
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們邀請了4位攝影師來分享他們對于假期的體驗和思考。這4位攝影師拍攝了4個非常有代表性的地區(qū),人們的假期生活各具特色。不同于帕爾冷峻的批判式觀察,他們都采用白描的方式冷靜地呈現(xiàn)所看和所感受到的假期模樣。奧利弗·韋伯(Oliver Weber)以平實的視角記錄了加那利群島上旅客的度假生活;刑部信人(Nobuto Osakabe)尋找輕松愉快的氛圍背后日本人帶有集體主義烙印的度假偏好;弗雷婭·納賈德(Freya Najade)用近乎說明文式的影像反映德國對舊日工業(yè)重鎮(zhèn)的改造,以及人們對人工湖景區(qū)迅速的適應(yīng)過程;米哈·索拉斯基(Michal Solarsk)則連接記憶與現(xiàn)實,尋找舊日中歐度假勝地,影像充滿感情而又舉重若輕。
在本期專題的采訪過程中,4位攝影師都有類似的表述:攝影最吸引人之處不在于你截取怎樣的現(xiàn)實畫面,而是當(dāng)你按動快門和審視照片時,引起的聯(lián)想和隨之而來的無法預(yù)測的感觸。類似的,當(dāng)我們嘗試去描述那些有代表性的假期生活時,或許描述已經(jīng)變得不重要,由觀看而產(chǎn)生的連鎖心理感受才是這些照片帶給觀看者的最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