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立
在大西洋茫茫無邊的一片灰色中,一艘客輪正在孤獨漂移。船上餐廳里唯一的聲音是風聲,唯一的氣味是廚房里的鐵銹味。曾經(jīng)容納上百乘客的船艙如今空空如也,沒有一個人影。在船首,一排滴著水的字母拼寫出這艘船的名字:柳波夫·奧爾洛娃(以下簡稱“奧爾洛娃”)。
“奧爾洛娃”是一艘現(xiàn)代幽靈船。它于2013年2月4日失蹤,當時它正被拖行在前往多米尼加共和國的途中,船上沒有動力也沒有任何人。它的離奇消失引發(fā)了一場全球大搜索,參與者中既包括希望在它觸礁或碰撞海上石油鉆塔之前找到它的海岸警衛(wèi)隊,也包括希望證明一種新的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功效的協(xié)調(diào)人,甚至還包括一隊尋寶者。其中每一組人都各懷心思:預防災難、功成名就,或者一夜暴富。那么,尋找“奧爾洛娃”究竟有多難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先了解一個重要的問題:在飛機和人造衛(wèi)星已經(jīng)能夠觀察我們的每一個舉動的全球性偵測時代,一艘1400噸的遠洋客輪怎么會憑空消失呢?
離奇失蹤
“奧爾洛娃”得名于蘇聯(lián)時期的一位著名女演員的名字。這艘客輪于1976年在南斯拉夫建成。在其鼎盛時期,它造訪過兩極地區(qū),它的經(jīng)過加固的船首能穿破海冰;游客們曾在輪船的觀光甲板上抓拍閃亮的冰山,或者坐在船上的休息廳里啜飲。
然而,到2013年1月,“奧爾洛娃”在加拿大紐芬蘭冰封的圣·約翰港被拘押,船員解散,燃料耗盡,船上唯一的生命跡象就是寄生蟲。加拿大交通部希望這艘淪落的船只盡快離開。他們最終如愿以償——“奧爾洛娃”被賣掉,它的新東家雇了一艘拖船,打算把它送到多米尼加拆解。葬身拆船廠看來就是“奧爾洛娃”的最終命運。
在“奧爾洛娃”于1月24日離開圣·約翰港后不久,惡劣天氣降臨。由于拖繩斷裂,“奧爾洛娃”開始危險地向著海上油田漂移,石油公司不得不派船攔截住它,然后把它交與了加拿大交通部的一艘船。孰料,它隨后便失蹤了。
或者,它是被故意放走了的?加拿大交通部對此不予置評。不管真相如何,到2013年2月初,“奧爾洛娃”出現(xiàn)在了國際海域,在那里孤獨漂移,接著再度失蹤。大約一周后,在大西洋的另一側(cè),愛爾蘭海岸警衛(wèi)隊隊長克里斯·雷諾茲與加拿大海岸警衛(wèi)隊官員通話,他打電話的目的原本是希望對方能搞定一次愛爾蘭國家廣播公司對一位加拿大宇航員的專訪。然而,就在對話即將結(jié)束時,加拿大官員突然扔出重磅炸彈:“順便提一句,我們丟了一艘船。”
雷諾茲知道自己遇到麻煩了:被盛行的大西洋洋流推到東面后,“奧爾洛娃”將沖向愛爾蘭。它可能會觸礁,引發(fā)一場大動干戈的清掃;或者它會漂進航道或油田,威脅人的性命。他必須找到這艘船。
一生都在海上的雷諾茲,還從未面臨過如此大的問題。雖然很多被遺棄的船只、集裝箱和其他殘骸被認為仍在海上漂浮,但其中沒有哪個能匹敵“奧爾洛娃”的100米長的船身。近年來失蹤的這種級別的大船之一,是日本的一艘50米長的拖網(wǎng)漁船。它被2011年的海嘯掃蕩進了大海中,最終于2012年在美國海域被發(fā)現(xiàn)。
幾天之后,雷諾茲及其領導的團隊成為一場大洋搜索行動的協(xié)調(diào)人。
多方關注
雷諾茲的團隊很快就意識到了這項任務的艱難。通常情況下,失蹤船只是很容易被找到的:法律要求所有船只都通過“船只自動識別系統(tǒng)”發(fā)布自己的位置。這是一種集網(wǎng)絡、現(xiàn)代通信、計算機、電子信息顯示等技術(shù)為一體的新型數(shù)字助航系統(tǒng),它配合全球定位系統(tǒng),將船只的位置、速度、航向等動態(tài)資料,以及船名、呼號、吃水及危險貨物等靜態(tài)資料,由甚高頻頻道向附近水域的船只及岸臺廣播,使鄰近船只及岸臺能及時掌握附近海面所有船只的動靜態(tài)資訊,得以立刻互相通話協(xié)調(diào),采取必要避讓行動,對船只安全有很大的幫助??上У氖牵皧W爾洛娃”的這一系統(tǒng)已經(jīng)失效了。要想靠眼睛尋找這艘幽靈船也不可能,畢竟海洋太大了。人造衛(wèi)星上架設的相機同樣無濟于事,盡管它們都對準了海洋,其分辨率卻不足以識別一艘船,除非事先知道船在哪里,然后加以放大。另外,北大西洋經(jīng)常陰云密布。
于是,雷諾茲將目光轉(zhuǎn)向了專業(yè)化的搜索和救援軟件,希望它能基于已知的洋流和盛行風預測“奧爾洛娃”的方位。然而,這同樣頗具挑戰(zhàn)性,因為這類軟件的設計目的是尋找諸如噴氣式水艇和游艇之類的小船,而非“奧爾洛娃”這樣的大船。此外,“奧爾洛娃”已失蹤一周以上,搜尋面積堪稱巨大。
雷諾茲及其團隊并不是唯一打算搜尋“奧爾洛娃”的人?!皧W爾洛娃”的消息也傳到了以比利時安特衛(wèi)普為基地的“弗科特號”的船長皮姆·胡德斯的耳中。他和他的喜歡冒險的船員們通常以潛海打撈船難遺骸掙生活。嗅覺靈敏的胡德斯立即意識到,把“奧爾洛娃”拖回國際海域?qū)⒆屗麄兊玫揭还P意外之財。如果他們能控制它,他們要么得到一筆找尋費,要么以不少于70萬歐元的價格把它賣給回收舊船的商人。他們甚至談論起兜售船上家具、設備的事情,還想通過在網(wǎng)上出售幽靈船紀念品賺錢:以這艘船為主題的智能手機應用軟件和T恤已經(jīng)在網(wǎng)上公開叫賣。2月16日,胡德斯和一群志愿船員駛往大西洋“掘金”。
對胡德斯來說,通過“奧爾洛娃”發(fā)財?shù)南M静⒉淮?,但他有幸遇到了美國馬里蘭州港市巴爾的莫的海上偵察顧問蓋·托馬斯,后者打電話邀請胡德斯參加一次會議。胡德斯對他說:“這回我恐怕來不了,我們正苦于尋找一艘船?!蓖旭R斯聞之,立即來了精神——他有一個已研發(fā)多年的項目。他對胡德斯說:“如果它(“奧爾洛娃”)還在海上漂,我想我們能幫你找到它。”
苦苦搜尋
作為美國海軍的一名前偵察工程師,托馬斯在其大部分生涯里都在觀測大海。但他現(xiàn)在也越來越受困于一個事實:海盜船、非法拖網(wǎng)漁船等船只幾乎都能夠保持無形。他意識到應該有一類感應器能監(jiān)視這些船,而它并不依靠視覺。這就是合成孔徑雷達。
合成孔徑雷達,一種能產(chǎn)生高分辨率圖像的(航空)機載或(太空)星載微波成像雷達,被廣泛地應用于遙感和地圖測繪。其工作原理是,雷達發(fā)射一個無線電脈沖到一片寬闊的區(qū)域,然后根據(jù)信號散射回來的時間和散射回來的信號類型來描述地形等表面特征。與相機不同,這種雷達能搜索寬廣的洋面,而且分辨率很高,足以識別一艘船。托馬斯已經(jīng)據(jù)此設計了一個系統(tǒng),它能把合成孔徑雷達衛(wèi)星的操作員與海事當局連接起來?,F(xiàn)在,在得悉尋找“奧爾洛娃”的消息后,他立即想到:如果能用這種方法找到“奧爾洛娃”,將是其有效性的最好證明。
托馬斯向意大利合成孔徑雷達衛(wèi)星操作員提出請求:請捐出你們的四顆人造衛(wèi)星(它們在兩極之間迅速移動)的一些時間。在愛爾蘭團隊提供了他們對“奧爾洛娃”的坐標的最佳估計值后,人造衛(wèi)星隨即開始工作。每當衛(wèi)星圖像傳回來后,愛爾蘭團隊立即把來自船只的“自動識別系統(tǒng)”信號浮標的光點(它們在雷達屏上顯示出)標記下來,希望由此找到一個安靜的光點——它有可能就是“奧爾洛娃”。有好幾次他們都以為自己找到它了,但等到下一批衛(wèi)星圖像返回時,那個光點又不見了。看來,“奧爾洛娃”沒在那里。
在茫茫大海上,胡德斯及其團隊也在苦苦掙扎。冬季的大西洋,大浪如同大山一樣令人生畏。駛向搜尋區(qū)才一周時間,他們船上的一部發(fā)動機就熄火了。他們不得不返回安特衛(wèi)普,等待下一次出海機會。
與此同時,傳言四起。法新社的一篇文章稱,美國一家海事機構(gòu)在2月21日見到了“奧爾洛娃”。還有消息說,有人在加勒比海的一個港口附近看見了這艘大船。
到2013年2月23日,事情突然有了轉(zhuǎn)機——愛爾蘭海岸警衛(wèi)隊接到來自“奧爾洛娃”上的一個“緊急示位無線電信號浮標”發(fā)出的求救信號?!皧W爾洛娃”上有六艘救生艇,每一艘都配備有一個這樣的求救信號浮標。這些浮標的激活條件是:船在下沉,或者救生艇掉落海面。這個浮標給出了“奧爾洛娃”的確切位置:它在愛爾蘭團隊搜尋區(qū)域的東北邊緣。
至此,幾乎每個人都相信“奧爾洛娃”一定是沉沒了。如此來看,它碰撞其他船只或石油鉆塔的危險解除了,它擱淺的可能性也排除了。于是,人造衛(wèi)星停止了對它的搜索。
然而,差不多兩周后,令人驚奇的事情發(fā)生了:又接到來自一個信號浮標的求救信號。這就怪了:如果“奧爾洛娃”已經(jīng)沉沒,這又怎么可能呢?或者,只是有救生艇從這艘船上脫落?或只是一部分船體被水淹沒?不管是什么原因,對這個信號都不能視而不見。于是,愛爾蘭搜尋隊又開始工作。
那么,胡德斯領導的比利時搜救隊是否會領先于他們呢?事實上,胡德斯已經(jīng)逼近了這個最新位置。一天,一個愛爾蘭人找到胡德斯,聲稱自己知道“奧爾洛娃”的位置。胡德斯把此人所說的位置與其他來源進行比較后,認為可信,于是搜救隊又一次出海,目的地正好很靠近第二個求救信號所在位置。
2013年3月22日,比利時搜救隊到達目的地,他們的多架直升機在海面上搜尋。涌浪使得直升機的起飛和降落都很危險,但這個風險值得冒:它們一次就能掃描一條50千米寬的海面。很快,胡德斯就看見了遠處的一艘客輪?!熬褪撬?!”胡德斯?jié)M心歡喜。然而,那艘客輪回答了他們的無線電呼叫。前前后后,他們一共看見了五艘船,但沒有一艘是他們要尋找的幽靈船。幾天后,作為最后的努力,胡德斯關閉了他的輪船發(fā)動機,任由船漂離,試圖以此查明洋流會怎樣帶走“奧爾洛娃”。出乎預料的是,海風令他的船加速向西漂移。胡德斯?jié)u失信心,又恰逢天氣惡化,他只好打道回府。
至今未果
此時,愛爾蘭搜救隊正在升級搜索行動。雷諾茲請求人造衛(wèi)星再進行一次搜索。結(jié)果,他們又得到了兩個光點:一個可能代表一艘救生艇,另一個則肯定代表一艘大船,它在冰島和蘇格蘭之間靜靜地移動。現(xiàn)在,到了讓飛機起飛搜尋目標的時候了。
2013年4月初,兩架飛機起飛了,它們各找尋一個光點。然而,前往搜尋的第一架飛機什么都沒有發(fā)現(xiàn)。就算那里真的有過一艘救生艇,肯定也已經(jīng)沉沒了。希望落在了第二架飛機上,它負責搜索愛爾蘭東北的海面。最終,第二架飛機定位了一艘船。它會是“奧爾洛娃”嗎?不,它只是一艘關閉了所有應答機的西班牙漁船。它之所以關閉應答機,是因為它在不應該捕魚的地方捕魚。
“奧爾洛娃”看來真的失蹤了。自消失后半年多以來,它一直沒有現(xiàn)身過。這讓人失望嗎?當然。所有的搜尋都無功而返嗎?雷諾茲不這么看。他認為,這些搜索凸顯了很重要的一點:就算到了21世紀,我們對海洋發(fā)生的事情的了解還是少得可憐。如果連尋找“奧爾洛娃”都如此艱難,我們又怎能有效地跟蹤海盜船或者非法捕魚船呢?盡管每一艘船都有自己的典型行為,但目前的偵測系統(tǒng)并不擅長對這些典型行為加以識別,雷達衛(wèi)星技術(shù)也不完善。而對“奧爾洛娃”的搜尋行動表明,只要能正確使用雷達衛(wèi)星技術(shù),應該容易發(fā)現(xiàn)小船。由此可見,建立現(xiàn)代化的海上監(jiān)測體系應該是有可能的。
那么,“奧爾洛娃”是否已沉睡海底?下面的理由讓我們相信答案正好相反。首先,建造過程決定了這艘船的漂浮能力很強,只要不解體,哪怕在最惡劣的天氣下它也不會沉沒。其次,它有六艘救生艇,如果它們?nèi)悸渌?,為什么只收到了兩個信號?胡德斯估計“奧爾洛娃”可能會漂浮海上多年,只要能最終確定它的位置,他就一定會捉到它。
船只和其他大型物體長期失蹤于海上當然不是前所未有的事。2012年,一個20米長的日本浮動船塢被沖上美國俄勒岡海岸,它是此前15個月在海嘯中失蹤的三個浮動船塢之一。自2000年以來,至少七艘幽靈船被發(fā)現(xiàn)在海上漂浮,其中既有從澳大利亞消失、已經(jīng)銹跡斑斑、船主身份未知的80米長的油輪,也有在撒丁島(意大利在地中海的一個島)附近發(fā)現(xiàn)的一艘甲板上仍擺放著只吃了一半的飯菜的無人游艇。另據(jù)估計,大約2000個海運集裝箱從船上掉入海中,其中1/3如今仍在海上漂浮。
不過,記錄保持者可能屬于瑞典輪船“貝奇莫號”。它于1931年被棄于海上浮冰中,超過30年后它被發(fā)現(xiàn)漂浮于阿拉斯加海域的不同地點。它最后一次被看見是在1969年,阿拉斯加政府在2006年對它發(fā)起的搜尋行動沒能取得成果。那么,“奧爾洛娃”是否面臨相似的命運?在大西洋的茫?;疑?,它或許依然在寂寥、安靜地漂浮,只有海浪不斷拍打著它——或許,它將永遠躲開我們的視線,成為一艘名副其實的幽靈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