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朝武
自中央電視臺北緯30度《遠方的家》專題報道后,湖北巴東小神農(nóng)架的“奇、特、壯、美、神”,引起了全國乃至世界的強烈震撼。
小神農(nóng)之“奇”
穿行在密林中,路邊的珙桐、桫欏、紅豆杉、扇脈芍蘭等奇木異草和頭頂一棵珠、七葉一枝花、江邊一碗水、文王一支筆等珍貴藥材數(shù)不勝數(shù),珍禽異獸在樹林中窸窸窣窣,時而留下新鮮的糞便和腳印,時而從不遠處傳來幾聲吼鳴,不見其物,但聞其聲。在轉角樓、交鋒埡和大淌一帶,是國寶川金絲猴的主要活動地,它們像一群火紅的精靈,在密林的樹梢上跳躍前行,以這片大山里取之不盡的果、葉、花和蟲蟻為食,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小神農(nóng)架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生物多樣性,迷倒了許許多多大學院校和動植物研究所的專家,許多人都曾在山上考察數(shù)月,癡迷于小神農(nóng)架這塊生靈匯聚的自然寶庫。
小神農(nóng)之“特”
轉角樓的石林怪石嶙峋,形態(tài)萬千,像春筍,像駱駝,像駿馬,像亭亭玉立的少女。沿渡溪山頂神奇的兩個天然巨洞也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點兵臺有一棵別具一格的千年冷杉,是小神農(nóng)架絕世風光的點睛之筆。此樹高不過15米,頭戴一頂青帽,前面的臂肢在風蝕日曬中已像刀斧劈過了無痕跡,身后逶迤著十余米的蒼翠樹枝。側看極像一位凝重的老人,更像一個孤傲的將軍,身披風衣,威儀凜然地俯視著腳下的千軍萬馬。向導說,相傳此樹就是薛剛的化身,腳下一望無際的高山三尾草草垛橫豎成排,就是薛剛點兵時叱咤風云的千軍萬馬。此外,小神農(nóng)架的氣候也十分獨特。天空中時而烏云掠過灑下幾滴小雨,時而晴空萬里。朝雨夕晴,瞬息萬變的天氣,苦了來此朝拜的行者,卻也多了一些詩情畫意。
小神農(nóng)之“壯”
站在這3005米的華中屋脊上,面朝南方,左邊可觀興山和神農(nóng)架林區(qū),前方可眺小龍、龍會觀等崇山峻嶺,江南三百里開外的綠叢坡群山也在微薄的云層中若隱若現(xiàn),巴東半壁江山竟可一收眼底。放眼望去,群峰疊嶂,云蒸霞蔚,宛如仙境畫廊一般。如果你是一個癡迷的攝影愛好者,蹲候數(shù)日,定可拍攝到日出日落天地空曠的驚世佳作。
高山草甸綿綿不絕,一傾千里,春黃夏綠,生長不息,其曠遠壯美的氣勢讓人十分震撼。據(jù)查,國內(nèi)除了西藏很難找到如此壯觀的草甸風光。
小神農(nóng)之“美”
在小神農(nóng)架的山嵐和溝谷中,不規(guī)則地分布著數(shù)千畝的冷杉林、紅樺林和一些闊灌原始群落。冷杉林古木參天,藤蘿密布,在遍地青苔間行走恍若在潘多拉的星球里閑情漫步;紅樺林和針葉林天然交匯,赤橙黃綠,色澤天成,仿若織女神工們精心繡出的錦羅綢緞。古松環(huán)繞,夕陽漸下,溪邊泉水叮咚有聲,正如陶淵明筆下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之意境。
在點兵臺右邊的轉角樓,是最為集中的杜鵑林海。小神農(nóng)架山上有兩個“大牌”,一個是珍貴靈動的金絲猴,一個就是這獨樹成景、相簇成海的高山杜鵑。當我們趕到的時候,已錯過了賞杜鵑的最佳季節(jié)。因為霜凍,幾漸凋零的杜鵑花顯得異常凄美!高山杜鵑都是數(shù)十年數(shù)百年的大樹,它們歷經(jīng)風霜的強健肢體上,孤傲地挺立著艷麗的唇瓣。或一株,或一叢,或一片,或簇滿一座山崗,綿綿不絕數(shù)萬畝,可謂人間奇觀!正所謂:點兵臺上賞杜鵑,轉角樓中羞紅顏;但為知己終不晚,紅唇一笑天地間。
小神農(nóng)之“神”
自20世紀以來,小神農(nóng)架就流傳著神秘的“野人”傳說,今仍為世界未解之謎。當?shù)乩习傩招稳荽宋铩吧砀?米以上,全身紅棕毛發(fā),直立行走,抓住人會大笑不止……”神農(nóng)野人也許只是一種傳說,而明末李自成的大將劉國公的故事,唐朝薛剛點兵的傳說在當?shù)乜芍^眾人皆知。小神農(nóng)架的所有地名都源自這些自古流傳的故事。此外,當?shù)孛耖g還流傳著許多關于進山采藥和捕獵的一些離奇見聞,為小神農(nóng)架這塊土地賦予了極具神秘的色彩。
站在山頂,俯覽群山,感嘆小神農(nóng)架之奇,之特,之壯,之美,之神,你會為這塊藏匿深山人未知的處女之地俯首膜拜。五岳泰山巍峨雄健,卻不如此處山巒的溫婉多情;呼倫貝爾的茫茫草原,不及這高山草甸的豁達養(yǎng)眼;大興安嶺的原始森林,不如這茫茫林海的夢幻多變;即使九寨溝對天賜美景的精心呵護,怎比得這片深山“海子”不諳人間煙火,至今鮮為人知的曠世容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