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煥林
多年來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治療目標,都是以測空腹血糖為主。許多老年人早晨測空腹血糖正常,就認為自己沒有糖尿病,其實是一種誤解。臨床發(fā)現,約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在確診糖尿病時,已經有了不同程度的并發(fā)癥,尤其是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尿毒癥,嚴重威脅健康和生命。這說明他們早就患了糖尿病,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近年來,餐后高血糖在診斷、治療及慢性并發(fā)癥發(fā)病機制上的重要性,越來越引起專家們的關注。一般來講,出現空腹血糖升高,提示胰島β細胞功能已下降50%,說明糖尿病已經發(fā)展到了一定程度。進一步研究發(fā)現,在空腹血糖升高之前3~5年,餐后血糖就有可能已經升高,同時對靶器官造成傷害。
正常人進餐10分鐘后,由于碳水化合物吸收入血,會引起血糖升高;一般進餐后半小時到1小時,血糖達到高峰,2~3小時后恢復到餐前水平。但在糖代謝紊亂時,餐后胰島素分泌峰值延遲,胰升高血糖素不降,肝糖產生及周圍組織利用糖異常,等,導致餐后血糖持續(xù)升高,2小時時仍明顯增高或停滯在血糖峰值。有些人可能會這樣持續(xù)一個較長的時期,但也有許多人會在3~5年后出現空腹血糖異常。故餐后2小時血糖作為糖尿病診斷標準,敏感性更高,而且可使糖尿病診斷提前3~5年。
不要以為單獨的餐后血糖升高,只是糖尿病的前奏?,F代醫(yī)學研究發(fā)現,餐后血糖急性升高會導致糖化產物增多,引起急性毒性反應,使糖化血紅蛋白(HbA1c)持續(xù)升高并沉積于靶器官,引起大血管、微血管和神經并發(fā)癥。血糖越高,與組織器官內血糖濃度差越大,對組織損傷越重。大量流行病學研究和臨床實驗證實,餐后高血糖是心血管并發(fā)病和死亡的獨立高危因素。也有報道說,餐后高血糖可使老年人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升高2倍;對猝死的預測超過空腹血糖,其危險性隨餐后2小時血糖升高幅度而增加。
檢查餐后血糖不僅有利于早期發(fā)現老年糖尿病,而且有利于監(jiān)測老年糖尿病人的病情變化,督促患者爭取血糖控制全面達標。
為預防餐后高血糖,老年人應堅持以下保健措施。
1.餐后多做有氧運動,如散步、做操等。
2.嚴格控制飲食。做到飲食均衡合理,有規(guī)律,定時定量,杜絕暴飲暴食。
3.保持體重指數小于23。體重指數=體重(公斤)÷身高(米)2。
4.保持良好心態(tài),情緒穩(wěn)定,愉悅舒暢,避免緊張、憂郁和煩惱等。
5.酒精、咖啡因、吸煙會嚴重影響血糖穩(wěn)定,應戒除或少用。
采取上述措施后,餐后2小時血糖仍高于正常時,應及時請??漆t(yī)生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