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加文
《中庸》曰:“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人德矣?!边@句話的理解是:君子為人之道,平淡而不令人厭惡,簡略而有文采,溫和而有條理,由近知遠,由風知源,由微知顯,這樣,就可以進入道德的境界了。
在整部《論語》中,“君子”一詞共出現(xiàn)了107次,分布在20個章節(jié)的80個條目中,幾乎每一章都會出現(xiàn)這個詞。梁啟超曾評價道:“孔子的學說,也可以命名為‘君子之道?!?/p>
孔子所說的“君子”,多是指才德出眾的人。在孔子的思想體系里,“君子”作為道德主體,是仁的體現(xiàn)者和禮的遵行者。如“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而與“君子”相對的是“小人”,論語中的“君子”與“小人”的區(qū)別多表述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這些關于“君子”、“小人”的言談中,可以更直觀地了解“君子”的內涵??鬃釉唬骸熬佑芯潘迹阂曀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庇纱丝梢?,孔子所謂的“君子”,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目標,即使達到了“君子”的水準,也要不斷地保持、完善,否則很可能失去??鬃影押脤W作為“君子”的重要標記。其次,“君子”應該慎言敏行,多做少說,知行合一。第三,“君子”應該團結大眾。中華文化的優(yōu)點之一,就是我們在人格模式上普及了君子之道。
君子之道是什么意思呢?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人格理想,有的民族的理想是成為巨人,有的民族的理想成為先知(先知先覺的先知),有的民族的理想是成為紳士,有的民族的理想是成為騎士,有的民族的理想是成為武士。中華民族的人格理想是成為君子??鬃雍苤腔郏麤]有對君子做簡單定義,孔子專門尋找到了君子的對立面,對立面是什么?小人,他把君子和小人做了反復的對比,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成人之美,小人則反之。
孔子認為,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君子對自己要求高,小人對別人要求高。君子懷德,意奉獻;小人懷土,欲占有。君子和而不同,很和諧,但是觀點可以不一樣;小人同而不和,表面上是一個團體,但內心里是不和的??鬃右?guī)定了一整套的東西,使得我們幾千年有一個好的傳統(tǒng),人寧可說我是壞人也不要說是小人。中國人非常明白的一個文化基因,就是祖先都希望我們成為君子。寧可做一個失敗的君子,也不要成為一個成功的小人。君子不是非常高的一個評價,不是偉大的人物、不是一個杰出的什么人,就是一個君子。
君子和小人沒有絕對的界限,因為小人里面也有君子的情懷,君子有的時候也有小人情懷。什么叫小人情懷?比如我的鄰居出現(xiàn)問題以后我有點暗暗高興,這成了一個大問題;如果我的鄰居發(fā)生問題了,我認真的檢查我家里有沒有同樣的問題,這個不算小人情懷。
很喜歡孟子講的話,看到井邊小孩要掉下去了,是不由自主地把他拉住還是先要看看這是誰家的孩子。他認為看看是誰家孩子的就是小人,不由自主地把他拉住這就是君子。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給予我們的優(yōu)點當中的第一個財富。君子之道,是中華民族人格模式上的一個遺產。
個人是社會的細胞,個人的修養(yǎng)影響深遠,孔子所言的君子之道在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君子之道給我們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要求,我們應當承擔起傳承君子之風的重任,博學篤志、切問近思。在追逐名利的思潮面前,恪守君子之道尤顯珍貴。 【編輯:修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