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磊
7月30日,阿根廷被國際評級機構認定為“選擇性債務違約”。據(jù)統(tǒng)計,這是阿根廷有史以來第八次主權債務違約。
阿根廷第一次發(fā)行主權債券是在1824年,這些債券的預期壽命長達46年。但不到四年,阿政府宣布違約,隨之而來的與債權人的對峙持續(xù)了29年。此后,阿根廷又陸陸續(xù)續(xù)發(fā)生了7次主權債務違約。雖然大部分投資者認為這次的債務違約與前七次沒有什么不同,但阿根廷總統(tǒng)克里斯蒂娜卻堅稱這次是特別的。
上一次危機的“手尾”
阿根廷的此次違約,追本溯源還得要從13年前的那次違約說起。
1999至2001年,曾經(jīng)富庶的阿根廷出現(xiàn)嚴重金融崩潰和經(jīng)濟危機,在國內,老百姓每個月最多只能從銀行里取款250比索;在國際上,阿根廷欠外債高達1300億美元。2001年11月,阿根廷時任代總統(tǒng)薩阿宣布阿根廷無力償還外債,決定實施債務重組。阿根廷由此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倒賬國,這也是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主權違約。
此后,債務危機迅速演變?yōu)榻?jīng)濟、政治和社會全面危機,阿根廷比索一瀉千里,銀行擠兌、工人上街游行、哄搶超市等現(xiàn)象屢見不鮮。2002年中期,阿根廷金融危機再度升級,呈現(xiàn)向巴西、烏拉圭擴散的趨勢。巴西貨幣雷亞爾7個月內貶值50%。烏拉圭甚至在2002年7月30日由于無法抵擋擠兌狂潮,宣布銀行停業(yè),國有銀行凍結所有定期存款,結果導致烏拉圭貨幣貶值、物價暴漲、國家風險指數(shù)上升。
2001年的違約使阿根廷經(jīng)濟陷入自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的最深度衰退。2002年,阿根廷政府宣布放棄與美元1:1掛鉤的匯率機制,從而引發(fā)比索大幅貶值,最高時竟達75%。通貨膨脹飆漲,累計通脹率最高達80%。大批企業(yè)倒閉,失業(yè)率大增,國內外投資者對阿根廷的信心下降。與此同時,阿根廷出現(xiàn)劇烈的政治動蕩,曾在短短12天內五易總統(tǒng)。最后阿根廷不得不求助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后者于2003年提出條件苛刻的紓困方案,迫使阿根廷吞下了包括徹底重組債務在內的一系列“毒藥”,換來了13億美元緊急援助款。此后10年間,阿根廷經(jīng)歷了3種不同貨幣,而由于至今仍未走出債務危機,阿根廷一直被拒之于國際資本市場的大門之外。
2005年和2010年,阿政府先后拋出兩次債務重組方案,每1美元面值賠償投資者約30美分。盡管最終參與債務重組的資金比例達到93%,但仍有一些“釘子戶”債權人拒絕參與重組,NML資本管理公司、Aurelius資本管理公司等美國對沖基金正是這種“釘子戶”,他們將此事訴諸法庭,要求阿根廷支付全額本息,與阿根廷政府展開了長達十余年的較量。 這些“釘子戶”被阿根廷現(xiàn)任總統(tǒng)克里斯蒂娜稱為“禿鷲基金”,“禿鷲”這個單詞“vulture”在英語中還有“貪婪”之意。
今年6月,受理阿根廷債務糾紛一案的美國法官托馬斯·格里塞判定阿根廷政府必須向不接受債務重組的“禿鷲基金”全額償還13.3億美元的違約債務,而且在向這些“禿鷲基金”履約前不得向接受債務重組債權人清償債務。阿根廷政府向美國紐約梅隆銀行轉賬、用于償還一筆到期重組債務利息的5.39億美元也被格里塞勒令凍結。此案判決后,阿根廷政府態(tài)度一度非常強硬,直到7月29日,甚至都不愿意與“釘子戶”債權人見面。而7月30日就是向接受債務重組的債權人清償債務的最后期限。
阿根廷的難處
阿根廷政府態(tài)度如此堅決自然有其顧慮之處:當年阿政府在美國紐約進行債務重組時接受了所謂的“未來權益聲索條款”,即如果未來償債條件優(yōu)于發(fā)行時條件,則所有債權人有權按最優(yōu)條件聲索。所以一旦阿根廷政府選擇全額還債意味著過去兩次的債務重組將被推翻重來。也就是說,全額償付“禿鷲基金”債權人將帶來連鎖反應:先是償還“禿鷲基金”本息共計15億美元,然后所有未接受債務重組債權人將跟進,這筆債務規(guī)模約150億美元,此后依據(jù)“未來權益聲索條款”,所有重組債權人也將重新索償,屆時阿根廷的債務總額將高達1200億美元,遠超阿根廷政府的承受能力。
有分析稱,阿根廷此次主權違約拖得越長,國家成本則會越大?!扒闆r也許不是災難性的,但違約仍然是(阿)政府所能做出的最壞決定?!卑⒏⒀胄星叭喂賳T馬克西米利亞諾·卡斯蒂洛說,這個國家可能已經(jīng)習慣了沒有外部融資的日子,但該國的外幣儲備正在縮水,而21世紀初那種因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而迎來的經(jīng)濟增長情況也無法重現(xiàn),如今的阿根廷需要外資來促進經(jīng)濟增長。
根據(jù)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羅格夫和馬里蘭大學教授萊因哈特的一項研究,從1800年至今,全世界違約次數(shù)最多的10個國家,有9個在拉美,阿根廷是其中之一。對主權債務違約的研究還發(fā)現(xiàn),每一次債務違約重組,看似逃掉了一些債務,但隨后多年都會伴有利率高企、資本逃離、投資減少等后果,導致經(jīng)濟出現(xiàn)衰退。阿根廷從上世紀初排名全球第七大富國,倒退至今天的中等收入國家,其中不乏債務問題處理不當?shù)囊蛩亍?/p>
阿根廷政府也意識到了這一點,過去幾個月來一直致力于與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心(ICSID)、巴黎俱樂部(政府債券持有者組成的一個非官方機構)共同解決債務糾紛。但這次判決引發(fā)的最新一次債務違約顯然擾亂了這些努力。
人們普遍擔心,若阿政府為了解決財赤問題而大印鈔票,會導致該國通貨膨脹加劇、匯率壓力增加,該國今年年初的經(jīng)濟衰退之勢也將進一步加劇。有咨詢機構預計,阿根廷經(jīng)濟2014年將萎縮3.5%,而如果未出現(xiàn)違約,該國的經(jīng)濟萎縮只有1.5%。
幾條可能的出路
不過,情況可能并沒有那么悲觀?!督?jīng)濟學人》最近發(fā)表一篇題為《借款,違約,再借》的文章,提出雖然阿根廷目前輸?shù)袅诉@場債務官司,但糾紛一旦獲得解決,市場將很快忘掉這個國家的不良記錄。從歷史上看,不少在2001年左右出現(xiàn)主權債務違約的國家如今在債券收益率上都已被視為“安全牌”,最典型、最快從違約中走出來的國家莫過于歐洲的希臘。2012年,希臘就其3000億美元的債券達成了折價協(xié)議,今年年初已經(jīng)重返國際市場,發(fā)行了40億美元的五年期債券,收益率接近5%。
如何打破僵局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私人機構的介入正為問題的解決帶來一線希望。作為債務違約的直接受害者,包括摩根大通在內的阿根廷重組債券持有銀行已開始與“禿鷲基金”公司商洽購買其持有違約債券事宜,以換取格里塞法官取消對5.39億美元還債款的凍結。市場分析人士認為,目前可行的方案是由摩根大通等國際投行“接盤”,等到明年1月,也就是債務重組合約中“未來權益聲索條款”失效之時,再與阿政府商討這筆非重組債務的償還方式。
近日,阿根廷政府又向海牙國際法院起訴美國,稱美國聯(lián)邦法院關于阿根廷債務問題的判決“侵犯了阿根廷的主權豁免”。而美國政府則很快回應:不接受國際法院有關此案的管轄權。阿根廷曠日持久的債務困局,離謝幕還很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