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有榮
貼近考生思維的實際
高中生較之于初中生、小學生,理性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等能力都有了長足的發(fā)展,高考作文可以也應該根據高中生思維發(fā)展的這一實際,加大對其理性思辨能力的考查。特級教師肖家蕓指出:在新材料作文“一統天下”的今天,“高考作文早已不在審題上考了,主題、結構、技法和語言等,多數考生差距不大,差距大的是內容和思想。高考作文最缺的是思想和科學的思維,而決定此二者的是思維的方向或角度問題。理性思辨代表思維的最佳角度,理性思辨能力的高低決定著高考作文等次的高低”。因此,2014年高考全國18道作文題對廣大考生思維的長度與寬度、深度與高度、角度與維度等品質都進行了全面考量,要求考生既能把握事物的內在矛盾運動、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又能把握事物與事物之間錯綜復雜的聯系。其中如下四種思維能力備受命題專家關注:
1.深度開掘能力。在高考作文中,展開深度開掘,才能由表及里,透過現象深入本質。如湖北卷的材料作文題“山頂的風景”要求考生對眾人提出的不同看法展開深度開掘,透過現象揭示本質:每個人對風景都會有自己不同的體驗和評判;我們要獨立思考、選擇人生,不能偏信、盡信他人之言。
2.立體觀照能力。在高考作文中,考生要有眼光和眼界,對文題進行立體關照,即展開多角度審視,由此及彼。如浙江卷的材料作文題“門與路”要求考生對空間的門與路、知識的門與路、事業(yè)的門與路、生活的門與路、人生的門與路等展開多層次的立體觀照,既抓住機遇,又迎接挑戰(zhàn),既認清明天的去向,又不忘昨日的來處。
3.辯證分析能力。即把握事物矛盾的運動、發(fā)展、變化的內在規(guī)律。上海卷的材料作文題“穿越沙漠”要求考生對“客觀的限制性”與“主觀的能動性”展開辯證分析。安徽卷的材料作文題“劇本修改”要求考生對堅守與變通、規(guī)則與創(chuàng)新展開辯證分析。江蘇卷的材料作文題“青春不朽”則要求考生對時間層面的“老去”與精神層面的“不朽”展開辯證分析,把握“時間可以流逝,但精神永遠不朽;我們無法控制青春的長度,但可以調控青春的寬度”的要旨。
4.多維思辨能力。蘇軾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鄙綎|卷的材料作文題“開窗看風景”要求考生思辨的是“相由心生”,看風景的心態(tài)、角度不同就會看到不同的風景。福建卷的材料作文題“空谷”要求考生思辨的是心態(tài)、心境、閱歷、認知不同,人們看世界的角度就會不同。
備考指津:
考生要歷練“三力”:
1.洞察力。要通過事例分析、時勢觀察等方式,歷練撥開迷霧、透視本質的洞察力。
2.剖析力。要通過時事點評、小組辯論等方式,歷練剝繭抽絲、條分縷析的剖析力。
3.破解力。要通過為學生會、班委會自主管理出妙招、曬計策等方式,歷練亮出實招、化解難題的破解力。
2014年高考全國18道“接地氣”的作文題,接的不僅是“國計”,而且是“民生”;不僅是考生的“身(體)”成長規(guī)律,而且是“心(智)”發(fā)展規(guī)律。所以,高考作文復習,考生要注意體驗生活,特別是普通人的情感和人生經歷??忌趯懽髦幸芮新撓底陨砩?,要有“我”的意識,要反映自我生活及情感世界,要體現“我”對世事人情的判斷和評價。只要寫得“原汁原味”“有情有意”,就能充分顯示出自己的寫作水平,自然得分就高。
美與同情(節(jié)選)
豐子愷
有一個兒童,他走進我的房間里,便給我整理東西。他看見我的掛表的面合復在桌子上,給我翻轉過來??匆娢业牟璞旁诓鑹氐目谧雍竺?,給我移到口子前面來??匆娢掖驳紫碌男右豁樢坏?,給我掉轉來??匆娢冶谏系牧⒎睦K子拖出在前面,搬了凳子,給我藏到后面去。我謝他:“哥兒,你這樣勤勉地給我收拾!”他回答我說:“不是,因為我看了那種樣子,心情很不安適?!笔堑模f:“掛表的面合復在桌子上,看它何等氣悶!”“茶杯躲在它母親的背后,教它怎樣吃奶奶?”“鞋子一順一倒,教它們怎樣談話?”“立幅的辮子拖在前面,像一個鴉片鬼?!蔽覍嵲跉J佩這哥兒的同情心的豐富。從此我也著實留意于東西的位置,體諒東西的安適了。它們的位置安適,我們看了心情也安適。于是我恍然悟到,這就是美的心境,就是文學的描寫中所常用的手法,就是繪畫的構圖上所經營的問題。這都是同情心的發(fā)展。普通人的同情只能及于同類的人,或至多及于動物;但藝術家的同情非常深廣,與天地造化之心同樣深廣,能普及于有情、非有情的一切物類。
我次日到高中藝術科上課,就對他們作這樣的一番講話:世間的物有各種方面,各人所見的方面不同。譬如一株樹,在博物家,在園丁,在木匠,在畫家,所見各人不同。博物家見其性狀,園丁見其生息,木匠見其材料,畫家見其姿態(tài)。但畫家所見的,與前三者又根本不同。前三者都有目的,都想起樹的因果關系,畫家只是欣賞目前的樹的本身的姿態(tài),而別無目的。所以畫家所見的方面,是形式的方面,不是實用的方面。換言之,是美的世界,不是真善的世界。美的世界中的價值標準,與真善的世界中全然不同,我們僅就事物的形狀、色彩、姿態(tài)而欣賞,而不顧問其實用方面的價值。所以一枝枯木,一塊怪石,在實用上全無價值,而在中國畫家是很好的題材。無名的野花,在詩人的眼中異常美麗。故藝術家所見的世界,可說是一視同仁的世界,平等的世界。藝術家的心,對于世間一切事物都給以熱誠的同情。
在這里我們不得不贊美兒童了。因為兒童大都是最富于同情的。且其同情不但及于人類,又自然地及于貓犬、花草、鳥蝶、魚蟲、玩具等一切事物,他們認真地對貓犬說話,認真地和花接吻,認真地和人像(doll)玩耍,其心比藝術家的心真切而自然得多!他們往往能注意大人們所不能注意的事,發(fā)現大人們所不能發(fā)現的點。所以兒童的本質是藝術的。換言之,即人類本來是藝術的,本來是富于同情的。只因長大起來受了世事的壓迫,把這點心靈阻礙或消磨了。唯有聰明的人,能不屈不撓,外部即使飽受壓迫,而內部仍舊保藏著這點可貴的心?!妒ソ洝分姓f:“你們不像小孩子,便不得進入天國。”小孩子真是人生的黃金時代!我們的黃金時代雖然已經過去,但我們可以因了藝術的修養(yǎng)而重新面見這幸福、仁愛而和平的世界。
1929年9月8日
(選自《豐子愷散文》)
解讀福建卷作文題
陳亞蘭
2014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題延續(xù)了新材料作文的命題形式,重點考查考生聯想和思辨的能力。考題屬于典型的比喻型哲理感悟類材料作文,材料極有可能是對龍江劇表演藝術家白淑賢的哲理名言——“別人看到山谷,就想到深淵;我看見山谷,首先想到,架起一座橋,跨過去”的改寫,所選材料文字看似簡潔明了,但字里行間又隱藏多重喻意,這既讓考生在寫作中擁有較為開放多元的切入角度,又給考生留下了極大的拓展空間;既讓考生人人有話可說,又保證了一定的區(qū)分度,充分體現了新課標所倡導的寫作精神。
要準確審讀這道材料作文題,考生應該抓住以下三個關鍵:
1.材料的隱喻性。對于這則作文材料,考生應該首先理解“空谷”“懸崖峭壁”和“棧道橋梁”的喻意?!翱展取敝傅氖强諘?、幽深的山谷,往往隱喻的是人生旅途中的障礙,或者是一個很難逾越的問題或困惑。那么對待“空谷”,我們應持什么態(tài)度呢?懸崖峭壁是絕境,是一種消極的態(tài)度;棧道和橋梁是通途,是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因而,想到懸崖,令人擔憂恐懼,甚至產生絕望;想到棧道橋梁,讓人看到機遇、希望,從而鼓起勇氣。
2.思考的整體性。材料中所提到的“懸崖峭壁”和“棧道橋梁”實際上隱含著“客觀與主觀”這對矛盾??忌梢哉撟C這兩者之間的辯證關系,也可以有所側重,選擇其中一點來寫,但應當注意的是不能選其一點而完全無視另一點,要保證思考的整體性,避免觀點的偏激或片面。
3.明確寫作重心。這道材料作文題,其實是給考生寫作思考提供的一個引子,換言之,命題者要考查的不僅僅是考生看到“空谷”想到什么,更多的是為什么會有這樣或那樣的聯想,尤其是論證的邏輯性和深刻性。
綜上所述,考生可以從以下四個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論點:
1.綜合立意。面對“空谷”,我們可以聯想到“懸崖峭壁”,但是并不意味著就此悲觀消極地無所作為。在“懸崖峭壁”面前,我們也可以積極地去尋找“棧道橋梁”。我們也可以聯想到“棧道橋梁”,但是也并不意味著就此便可以高枕無憂,也需要正視“空谷”“懸崖峭壁”的現實。
2.否定由“空谷”聯想到“懸崖峭壁”??忌梢詫⑵淅斫鉃檫@是一種悲觀消極的想法,分析其給人或給社會帶來的危害。
3.強調由“空谷”聯想到“棧道橋梁”。考生可以肯定這種樂觀積極的想法,強調其帶給我們的正能量,甚至還可以上升到我們應擁有堅定的信仰。
4.反彈琵琶。有時面對“空谷”,我們未必就一定要跨過去,比如人生當虛懷若谷,通過審懸崖峭壁之美,表達對生命的敬畏和對自然的崇拜;生活中做事多留心“懸崖”的人,可能更有危機意識,更能穩(wěn)妥行事;有“棧道橋梁”之處或許已沒有向往的風景,而無限風光多在“懸崖”等。
附錄: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懸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卻是棧道橋梁。
上面的材料,引發(fā)你怎樣的感悟和聯想?請就此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或記敘文。
要求:(1)必須符合文體要求;(2)角度自選,立意自定,標題自擬;(3)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4)不得抄襲,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