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學紅
摘要:從形、音、義體會漢字魅力,作為語文教師不僅擔負起傳授語文知識的重任,更應(yīng)肩負起把漢語發(fā)揚光大的責任。
關(guān)鍵詞:漢字 魅力 發(fā)揚 光大
深切體會到漢字的魅力始于從事語文教學,之前學過英語,接觸過日語,也見過韓字,寫過蒙文,反過頭來發(fā)現(xiàn)只有漢語最具靈性,最有性格,最放魅力。
就其形而言,隨著文化的發(fā)展,漢字的形體從具象走向抽象,從有文字實物的殷商開始,中國的漢字逐漸走向成熟,主要經(jīng)歷了商周時期的甲骨文和金文,到秦漢時期的小篆和隸書,再到后來的楷書、草書和行書,這幾個階段,每一個階段,沉積著豐厚的文化底蘊。如甲骨文“刀”字的寫法為“刀”,多像一個大片刀,能切蘿卜芹菜,能削木作具,能揮舞殺敵,具有無可不破,無可不錘,戰(zhàn)無不勝的威力,其形完美再現(xiàn)它的內(nèi)涵。越看越像,越想越有味,再無別的形狀符號能替代。再如狂草漢字,那形如云馬奔騰,風馳電掣,狂放不羈,更是別具風韻,不是一句半篇能說的完的。行書的莊重,楷書的端正,正所謂“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觀其貌,知其性”,是說一個人的外貌對人品行的窺探,移到漢字仍可適用,觀漢字優(yōu)美的字型,就知漢字的無限魅力。
再說漢字的音,祖國的大江南邊,方言各有千秋,八大方言體系,各有特點,大體是北方語言豪放粗獷,具陽光美,南方語言水靈輕盈,具陰柔美,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我恐無力闡述。簡單點,一個“淅淅瀝瀝”就如樂曲般,聽小雨的演奏,匯聚著訴說,書寫著愜意,想象著油紙傘下的情懷,融物無聲的感化;李清照的《聲聲慢》是一首絕唱愁苦之作。作者在其中使用了大量的平聲字和陰性字,尤其i的運用,開口極小,把作者內(nèi)心的那份憂愁、欲說還休的個人情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描繪得真真切切。其中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不說其中意義如何,只一讀,無論用官方的普通話還是地方的方言話,凄清之感油然而生,“愁緒離懷”質(zhì)感的再現(xiàn),堪稱千古絕唱。
另外,漢字的疊字使用,構(gòu)成迭音詞,它讀音清晰,節(jié)奏明朗,用在詩文中,能使語句讀來朗朗上口,鏗鏘悅耳,富于樂感,充滿韻味。如“關(guān)關(guān)睢鳩,在河之洲?!薄拔粑彝樱瑮盍酪?,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薄扒壅鄣暮商辽厦妫瑥浲氖翘锾锏娜~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悲B韻如兩玉相扣,取其鏗鏘;雙聲如貫珠相連,取其宛轉(zhuǎn)。其實,雙聲疊韻詞、疊音詞的音韻,除了具有和諧悅耳的功能以外,還因其直接表現(xiàn)了描寫對象的聲響特征——擬聲,使讀者可以越過語詞的概念意義僅憑其語音就獲得了對詩句全部或局部意蘊的理解。這種擬聲達意的表現(xiàn)方式在后來口語的大量運用見長的元曲中,幾乎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當然,中國古典詩歌音韻美遠非限于對擬聲詞的頻繁運用,即使詩歌中一般語言的音韻也幾乎都具有象征的功能,舉凡情景物象、人物情態(tài)、情感意蘊,幾乎無不從詩歌語言的音韻中投射出來。像貝多芬的交響曲只聽曲調(diào),無需歌詞,便可通其情感,悟其內(nèi)涵,再說漢字的義,它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歷史的載體,我們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凝結(jié),是我們中華民族智慧的結(jié)晶,每一個文字都有它深刻的含義,也在展現(xiàn)著我們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展現(xiàn)著審美和詩意。如“男”字,意思是在田勞作的人,“女”字是一人盤腿而坐的人,體現(xiàn)古時的男耕女作的生活方式,再如曹操《觀滄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边@寥寥十六個字,就寫出了滄海之大,寫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氣派?!按河?,杏花,江南”,六個字描畫出一幅圖畫,哀怨,凄婉,溫馨,浪漫,給人無盡的遐想,讓人們看到了江南旖旎的春景;同樣,馬致遠的“老樹、枯藤、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獨造了一幅讓人們感嘆不盡的“離人秋思圖”;徐志摩用“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回首,作別西天的云彩”,勾起多少少男少女的純真的愛;李煜寫的千古絕唱“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詩人將無形的愁具體化,把綿綿的失國之痛生動地比喻為奔流的江水。字字見血,難怪前人贊譽他的的詞是“血淚之歌”。一篇好的著作傳達的意義是多么的深厚矍永,一部不朽的歷史典籍更是了解往事的化石,四大名著不僅給我們后人提供研究歷史的資料,更在文學造詣上給我們提供了典范,總之,漢字承載著中華悠久的文化,放射奪目的光芒。那一個個看似固執(zhí)呆板的方塊字竟然能組合成如此美麗的意境,在令人感嘆倉頡的智慧的同時也感嘆漢字的偉大。
但是,因為受應(yīng)試教育思想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學生把時間用在學外語上,基本的漢字不會寫,一篇簡單的文章讀不下來,作文寫的是文不從字不順的,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禁擔憂起漢字的未來前景。好在,我不是庸人自擾哦,最近中央一臺熱播的《漢字聽寫大會》,確實掀起了一股學習漢字的熱潮,說明已經(jīng)有一些有識之士已經(jīng)意識到目前的狀況,但愿此類節(jié)目多多舉辦,更多地弘揚我們悠久的漢字魅力。因此,作為語文教師不僅要擔負起傳授語文知識的重任,更應(yīng)肩負起把漢語發(fā)揚光大的責任——因為我們是炎黃子孫。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