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符號、鏡頭中傳遞的政治正能量:《原鄉(xiāng)》評析

2014-09-19 09:21張祖群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博士后
電影評介 2014年7期
關鍵詞:原鄉(xiāng)老兵大陸

□文/張祖群,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博士后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研修教授

電視劇《原鄉(xiāng)》海報

一、《原鄉(xiāng)》中“臺灣老兵”的時代符號

老兵的特殊婚姻、“終身祿”、“授田證”、38年的“戒嚴”、和平紀念公園等構成電視劇《原鄉(xiāng)》特有的時代符號。

三種老兵:大陸,臺灣,香港各有一群國共內戰(zhàn)期間的老兵,他們日夜思念著自己的故鄉(xiāng)和親人。這樣的老兵分為三種情況:1.在大陸的老兵系參軍前為臺灣人或香港人,參加解放軍,后流落大陸,與臺灣、香港親人分離,如《原鄉(xiāng)》中林水泉。2.1950年將近二萬四千人以上的國民黨各種部隊番號逃兵,從四面八方涌進香港,迫聚在香港摩星嶺一帶。這一大批逃竄的國民黨官兵,由港英政府以整頓市容為名,用船從摩星嶺等地,分批運送到當時的荒山野嶺之地調景嶺集中安置。他們夢想著回大陸(極少部分籍貫是臺灣省)和親人團聚。也有一部分是1978年前后偷渡到香港的第一種情況大陸老兵,他們夢想著以香港為跳板,和臺灣的親人團聚,如《原鄉(xiāng)》中幫助林水泉的香港貧民窟老兵。3.1949年蔣介石帶去臺灣的200萬部隊,絕大多數是大陸兵員,因為政治隔閡形成40年的骨肉分離悲劇,如《原鄉(xiāng)》中洪根生、杜守正、八百黑等老兵,這是全劇的老兵主體。

(一)老兵婚姻:去臺灣的大陸老兵的婚姻狀況可分為以下五大類:1.在大陸、臺灣均沒有結過婚的老榮民。大約5萬榮民去臺灣前是單身,在臺灣期間也一直過著單身生活(如《原鄉(xiāng)》中的八百黑、小傅);2.妻子在大陸、自己在臺灣一直單身度日的老兵(如《原鄉(xiāng)》中的岳知春將軍);3.極少數在大陸結過婚、有妻兒,在臺灣又重新成家的。這類老兵是在臺灣孤單過了一二十年后才成家(如《原鄉(xiāng)》中的洪根生);4.在大陸沒有成家,在臺灣成家的老兵。這一類又分兩種情況:1950-1970年代,臺灣“戒嚴”期間,這些士兵正處于青年中年,與臺灣本地姑娘、大陸去的少女、離開大陸丈夫的少婦重新成家(如《原鄉(xiāng)》中的路長功、杜守正、朱晉);1980年代后期臺灣“解嚴”以來,老榮民掀起了迎娶大陸新娘的婚姻潮流。臺灣目前約有1.2萬名70多歲的“榮民”,其中有7939人娶了大陸新娘,而大陸新娘中,年齡在40歲以下的高達一半以上,形成特殊的“老夫少妻型”婚配模式;5.極少數從大陸去臺灣的女兵,原本在大陸有丈夫或情人,到臺灣后被迫再嫁(如《原鄉(xiāng)》中的余夫人)。

(二)“終身祿”:1987年底臺灣當局統(tǒng)計表明:1949年從大陸敗退到臺灣的國民黨軍人為582086人,其中573060人已退伍,除去亡故者,485719人仍然在世。在敗退臺灣的這些軍人中,下級官兵約有32萬余人,占總數的60%以上。1961年6月30日以后13萬退伍軍人享受到臺灣當局制定“終身祿”待遇。其中,有1萬余人在從大陸敗退時就提任團長以上職務;有2萬余人屬于蔣經國人事圈的“太子系”,到臺灣后陸續(xù)提任團長以上的職務,其他大多是這些中級以上官佐的隨從“親兵”(如《原鄉(xiāng)》中的路長功、岳知春、余夫人)。至少有27萬余人沒有得到“終身祿”待遇,成為“自謀生活榮民”(如《原鄉(xiāng)》中生活在眷村的大多數老兵,還有離開眷村的朱晉)。[1]今天臺北等大城市“榮民總醫(yī)院”就是一個最具體的例證,而安置單身老兵的“榮民之家”更是遍布全臺各地。

(三)“授田證”:蔣介石退守臺灣后,一直沒有放棄“反攻大陸”(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的宣揚。為了獎勵“反共抗俄”的戰(zhàn)士,穩(wěn)定軍心及鼓舞部隊士氣,同時照顧家屬生活,國民黨立法院于1950年10月通過《反共抗俄戰(zhàn)士授田條例》,此條例規(guī)定凡是參加兩年以上“反共抗俄”戰(zhàn)爭的退役三軍戰(zhàn)士,均發(fā)給戰(zhàn)士授田憑據,在“光復大陸”后都可獲得每年出產凈稻谷兩千市斤的一片土地。幾十年過去了,“反攻大陸”早已成為一句空話,“授田證”也成為一紙空文[2],但是每個去臺的老兵心中對大陸的夢想卻沒有破滅。洪根生、杜守正為“授田證”不惜得罪“山豬”,向岳將軍借錢,搞的妻離子散,為的就是留住夢回大陸這個念頭。

(四)三十八年的“戒嚴”:1949年,國民政府自大陸撤退到臺灣,為了鞏固政權,實行嚴厲的高壓統(tǒng)治。從1949年5月20日到1987年7月15日,臺灣地區(qū)實施長達38年的“戒嚴”,后人稱之為“白色恐怖”時期。在1949年5月頒布戒嚴令后,凡是犯有內亂罪、外患罪、妨害秩序罪等罪名的軍人、普通民眾都交由軍法審判。已知最新的統(tǒng)計數據表明“戒嚴”期間(1949-1987)有29407件非現役軍人的刑事案件,大約有十四萬人受難。許多人雖沒受審判,卻是政治受難者,涌現出逃亡(呂赫若、施濡珍)、軟禁(龔德柏、殷海光)、失蹤(許一君、施至成)、發(fā)瘋受刑而死(許席圖、吳炳靈)、暗殺(陳文成案、林義雄宅血案、江南案)、填海(澎湖案)、驅逐出境(Milo Thornberry牧師、渡田正弘)、列入黑名單(為數近千)等典型冤案慘案。[3]今天的我們很難理解當時臺灣壓制老兵的白色恐怖。并且對在職公職人員和退休的特殊部門軍警人員無論怎么申請回大陸探親也不會批準,未經批準就回的還要嚴厲追究。只有到1980年代早期,普通老兵悄悄潛回大陸省親的洪流勢不可擋,臺灣當局才睜只眼閉只眼,最后被迫“解禁”。例如一位1990年代初回到大陸遵義探親的老兵講到:他本人為抗戰(zhàn)期間流亡西遷貴州遵義的浙大數學系畢業(yè),從軍抗戰(zhàn),并在軍中電訊部門工作。逃臺后,一直在從事電信管理研究工作,其坦言自嘲為“特務”:“我1970年代末以上校軍階退役。因有部隊保密機關工作背景,一直未被批準回貴州探親。蔣經國比起蔣介石還是好的,比其父寬容、仁慈得多,在蔣經國時代才有所松動?!?訪談對象,ZX,2014年3月)《原鄉(xiāng)》中董家強因在“戒嚴”期間回大陸探親被“警總”審訊,最后引發(fā)心臟病被嚇死。路長功一心想釣出另外3個老兵回大陸的“大魚”,而岳知春鐵心幫助老兵,明暗相斗兩條線索展開劇情,最后這個漩渦牽扯到臺灣政壇各色人物。

(五)和平紀念公園:因國民黨與民進黨漠視歷代犧牲于臺灣的英靈,一個名叫許昭榮的老兵在臺灣無名戰(zhàn)士紀念碑前的一輛汽車內澆汽油引火自焚身亡。他在遺書中表示,他一再訴求應該為臺籍老兵設立紀念碑,如今好不容易設碑在“旗津風車公園”,政府竟然要遷走臺籍戰(zhàn)士紀念碑,因此他被迫用激烈手段抗議。2005年11月10日,高雄市政府終于在“旗津風車公園”為臺灣無名戰(zhàn)士紀念碑揭幕。2005年12月13日臺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與高雄市政府在旗津興建的“戰(zhàn)爭與和平紀念公園”正式落成啟用。2008年高雄市議員提案將“戰(zhàn)爭與和平紀念公園”更名為“和平紀念公園”。[4]

電視劇《原鄉(xiāng)》劇照

二、《原鄉(xiāng)》中“臺灣老兵”的鏡頭特寫

在整個國家命運被撕裂的時候,誰能掌握自己浮萍般的命運?誰知道自己會被甩到哪里?又有誰知道,自己在冥冥之中所聽到的,是來自何方的召喚?《原鄉(xiāng)》中的“臺灣老兵”從大陸到臺灣的流亡歷時半個多世紀,這一流亡歷程已不僅僅是地理空間位置的單向變化,更是心靈的無處寄托從而成為精神永久的漂泊。老兵們從大陸到臺灣的流浪歷程構成了一部中國人的精神流浪史,書寫老兵的逆時光之旅,逐漸開啟了老兵們“尋找心靈家園”的艱難旅程。[5]

(一)鏡頭特寫

鏡頭1:想老娘的舉手

《原鄉(xiāng)》電視劇的第一個鏡頭:“想回那邊(指大陸)看老娘的舉手?!边@一句話就感人,就親切,張國立老師演的很投入,投入了真感情,真好真感人。“真為老兵們回到家心里熱乎乎,為高雄縣永安鄉(xiāng)表爺爺至今還健在、多次回到了山西長治縣南宋村團聚高興?!?訪談對象,山西長治縣觀眾魏利杰,2014年4月2日)自1987年臺灣開放大陸老兵回家探親以來,老兵們一邊為生計奔波,一邊如潮水般涌向大陸,往返于臺灣大陸之間。20多年過去了,活著的老兵們更少了,而這些老兵有活著的老娘就更少了。有觀眾看到傅友誠就想哭,“他沖著空機器說話,要媽媽替他請假。老兵們談母親的年紀,他說他媽媽最年輕才43歲。他跑到杜家要看阿爸阿媽,拍攝給家里人的帶子被洗了,他就跑到田邊等阿爸阿媽,甚至連他偽裝起來監(jiān)視臺生和小梅的那種搞笑情節(jié),我看了都想哭……”(訪談對象,ZQ,2014年3月)。老兵的親人也在隔海翹望,日夜期盼著親人的回來。臺灣的老兵回鄉(xiāng)的心情極為迫切,如八百黑所說的那樣:從年輕時候開始望穿海峽,但是大陸的老娘、老爹可是七十、八十、九十了,他們不能等啊!這是何等的政治鬧劇、人間悲劇啊!《原鄉(xiāng)》實際上把塵封在心底的臺灣老兵慘痛而真實的故事展現在今天這一代人眼前?!对l(xiāng)》所啟迪的鄉(xiāng)愁只是外表之名義,實際上是探究二十世紀整整一代人的漂泊時運和兩代人的人倫悲劇。兩岸盡管目前還存在政治隔閡,但是在老兵主題上卻達成默契與和諧,因為兩岸的中國人都流淌著中華民族的血液!

鏡頭2:游子祭黃陵

1988年1月,臺灣“立委”王拓率領的何文德等25人組成的“臺灣老兵返鄉(xiāng)探親團”,在踏上故鄉(xiāng)大陸這一片魂牽夢繞的土地后,還來不及回各自家鄉(xiāng)探望,便頂著凜凜寒風,從西安乘車向著黃帝陵疾馳而去。他們身穿特制的漢服,胸前一律書寫“想家”兩個大字,后背則根據個人不同的經歷,印著“西望鄉(xiāng)關何處是,夢里家園路迢迢”、“百戰(zhàn)留余生,方知老來苦”、“四十多年了,放我回家吧”、“孤苦無依漢,夜夜夢神州”等字句。他們人手一面桔紅色的小團旗,印有完整的“中國地圖”(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和“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爭傳客從臺灣來”的詩句。中午時分,他們在黃帝陵前供奉上特意從臺灣帶來的一瓶日月潭水,兩包阿里山泥土,以及碧葉包裹的檳榔和鳳梨;他們又插上一面小團旗,點燃從臺灣帶來的蠟燭、香表,莊嚴祭告軒轅黃帝的在天之靈:臺灣的中華兒女終于回來了!作為主祭人的何文德舉起一束點燃的香火,帶領全體人員向中華民族的始祖獻花獻果,三拜九叩,全體祭者跪在陵前,由何文德恭讀《祭黃帝文》:一九四九,國土分裂,海峽天塹,骨肉離散……今遂夙愿,探親返鄉(xiāng),鬢毛雖衰,鄉(xiāng)音未改……當祭文響起,老兵早已老淚縱橫,泣不成聲,空氣中彌漫著哭聲一片。祭祖完畢,老兵在黃帝陵前依依不舍,拜了又拜,虔誠至極。何文德提議大家手拉手,背靠著“世界柏樹之父”——“黃帝手植柏”圍成一圈,了卻自己孤守臺灣而今葉落歸根的心愿。何文德還特意在軒轅廟院內揀了兩塊用橋山之土燒制的瓦當,“要把它帶回臺灣,作為永久的紀念”,他要讓更多的鄉(xiāng)親知道軒轅黃帝是包括臺灣民眾在內的全體中華民族的祖先。[6]

鏡頭3:母子不相認

《臺灣老兵》(于秀著,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當年一個女兵張玉鳳女士隨丈夫撤退時,出生才60天的兒子正在出疹子,不敢見風,她被迫將孩子托付給他人。40年后,70歲的張玉鳳回鄉(xiāng)找到吃了許多苦的兒子,為兒子家添了不少東西,但兒子始終不肯與之相認。這究竟是母子雙方誰的過錯?一言難以盡述。[7]故事套著故事,情在大陸;悲歌連著悲歌,錯當屬誰?歷史的悲情在母子的隔閡中永遠揮之不去。

鏡頭4:“一勺土”吞服

長篇小說《回家》中記載了一個“一勺土”的故事。一個叫高秉涵的老兵回大陸探親,并帶回了各個戰(zhàn)友家鄉(xiāng)的泥土,為同鄉(xiāng)老兵們一人一湯勺地分發(fā),一位80歲的老兵因出門時的一陣風將他還沒來得及包裹好的泥土刮跑,他跪地像個孩子似的失聲痛哭,直至又得到老鄉(xiāng)們勻出來的一勺泥土才被勸住。高秉涵將自己的一勺土分成兩份,其中半勺放進地下室保險柜里用鑰匙鎖好,另外半勺用開水沖了慢慢喝下。這,就是家鄉(xiāng)的味道,此時的他早已老淚縱橫。[8]

鏡頭5:何時魂歸故里

還是這個臺灣老兵高秉涵,他退伍后從事律師行業(yè),收入微薄,從1987年開始將山東荷澤老鄉(xiāng)乃至到各地的100多位臺灣老兵骨灰?guī)Щ卮箨懝释?。他因這一善行,被譽為老兵“骨灰使者”,榮獲中央電視臺2012感動人物大獎。200萬孤魂與100人的魂歸故里,揭開了在鄉(xiāng)愁掩蓋之下那道政治悲情流過的膿血傷疤和我們這個民族最底層的傷痕。分割在海峽對岸的孤魂,你何時回歸故里啊?

(二)這幾個鏡頭展現的歷史場景

香港作家巴桐在報告文學《海峽探親潮紀實》中所描寫的一種場景:“多少高堂明鏡悲白發(fā),多少妻子長年守空幃,多少兒女不知父生死,多少異鄉(xiāng)客夜夜夢神州?!迸_灣老兵雖身在臺灣或海外,但他們的根在大陸,大陸故鄉(xiāng)的文化傳承深刻地影響著他們?!把獫庥谒笔桥_灣老兵與大陸人民血緣與親情一脈相承的文化表達。[9][10]“少小離家老大回”,今天只要履行一定政治手續(xù),“回家”雖已沒有交通、人事的阻隔,但是他們的家到底在哪里?在臺灣眷村嗎?抑或是大陸的某個地方?劇烈的社會變遷對老兵個體的社會生活產生顯著的影響,社會變遷中個體意義與社會意義的相互關聯,上述幾個臺灣老兵回大陸尋親的鏡頭成為兩岸同胞血緣與親情的最好詮釋。個人、家族、國家三者從此緊密相連,一個人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和社會,但卻能選擇自己的命運。200萬臺灣老兵的一生[11],在本世紀前半葉就像是被風吹來吹去的樹葉,隨波逐流,苦苦地演繹著人生的滄桑。他們的悲劇在于他們無法選擇所處的時代,而他們所選擇的也是用一生作賭注和命運開了一個大玩笑。老兵在花甲、古稀之年得以回到大陸故鄉(xiāng),每次都是哭著來,哭著走,淚流不斷,哭得就像受了委屈的孩子見到媽媽時那樣酣暢。離家五十載的顛沛流離和日思夜盼,以及飽經戰(zhàn)爭的苦難和人生的磨難,全都凝結在了這心酸的淚水里。誠如臺灣老兵江成堂語“我是幸運的,最終能在有生之年與妻女團聚并享受天倫之樂。不知有多少與我有同樣遭遇的老兵,最后等到的是無望的結局?!保?2]已知的臺灣老兵中,葉增榮的自述“自己被抓壯丁-大陸妻子苦等-自己在臺灣鰥居-回大陸探親-和妻子兒女團圓-定居大陸。”[13]高莊文的自述“少年時期-參加抗日-撤退江西-輾轉南京-東撤臺灣-漂泊(智利,美國)生涯-回歸故里”可能是例外,更多的相隔多年,踏入大陸時候雙親已是亡人。還有少部分老兵則是一生窮困潦倒,老死孤島。

三、《原鄉(xiāng)》傳遞的政治正能量

明清時代及早期發(fā)源、日據時期(1895-1945)產生文化認同和碰撞、光復后(1945-今)逐漸形成的“臺灣意識”,在本質上是“中國意識”的一部分,是“中國意識”在臺灣地方的一種具體表現。“臺獨意識”在今天臺灣政治格局中產生侵蝕和異化。“臺灣意識”不同于“臺獨意識”,兩者在本質上是截然對立的。于大陸而言,我們應當改變過去那種一看到“臺灣意識”就聯想到臺獨的習慣性思維,尊重臺灣人民的情感與意愿,并對“臺灣意識”和以“臺灣意識”為基礎包裝的“臺獨意識”有明確的認識和區(qū)分。[14]

身處大時代、大轉折、大背景之下的臺灣老兵,如同汪洋大海里的小魚小蝦,沒有能力改變什么,只能在洶涌的波濤中艱辛求生。長太息以掩涕兮,哀吾生之多艱!《原鄉(xiāng)》實際也在祝福我們今天生活的和平年代,不用再經受先輩們的骨肉分離、親人生死不知、幾十載望斷海峽的煎熬。希望我們的子子孫孫,都不要再受戰(zhàn)禍離亂之苦?!对l(xiāng)》傳遞海峽兩岸同文、同根、同種、同屬中華民族的歷史事實,傳遞同屬一個中國的正能量,期昐早日和平統(tǒng)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1]王瑋.回不去大陸的老兵[J].現代經濟信息,1994(7):30-31.

[2]陳肖英.“臺灣老兵”的婚姻狀況調查及原因分析——以浙江籍“臺灣老兵”為個案[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3(3):70 -74.

[3]張家林,夏沛然,王渝.白色恐怖下的幸存者——一個臺灣老兵的遭遇(上)[J].書城,2010(8):37 -49.

[4]張家林,夏沛然,王渝.白色恐怖下的幸存者——一個臺灣老兵的遭遇(下)[J].書城,2010(9):53 -63.

[5]謝昕妤.于無盡的精神迷失中尋找“心靈的家園”——再論臺灣當代文學中的“老兵形象”[J].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12(4):75 -77.

[6]孟紅.百萬臺灣老兵返鄉(xiāng)內幕[J].黨史博采(紀實),2012(05):39-41.

[7]胡平.《臺灣老兵》呼喚人性[N].中華讀書報,2001-01-08(11).

[8]魏委.生命的源頭,心靈的歸宿——長篇小說《回家》讀后[J].新湘評論,2010(21):58-59.

[9]羅小紅.血濃于水:臺灣老兵口述史個案研究[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70-72.

[10]羅小紅.落葉歸根:臺灣老兵口述史個案研究[D].中南大學,2010.

[11]馬玉深.歸去來兮魂系大陸——一個臺灣老兵的故事[J].稅收與社會,1999(5):26-30.

[12]楊敬.為了一個沒有完結的守望[J].兩岸關系,2002(12):26-27.

[13]夏燕.那個人,正是我牽掛了幾十年的云妹 臺灣老兵葉增榮的自述[J].觀察與思考,2008(13):24-25.

[14]呂晶華.“臺灣意識”剖析[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2.

猜你喜歡
原鄉(xiāng)老兵大陸
原鄉(xiāng)人·漂泊者·白面具
The Sun Also Rises from Hemingway
老兵笑了
IQ大陸
北方大陸向
老兵
生日一過,老兵就要走了
原鄉(xiāng)神話的追逐者——《空山》新論
冰之大陸
白鬃馬穿過甘南——論扎西才讓的原鄉(xiāng)寫作
承德市| 朝阳区| 横山县| 新闻| 静乐县| 盐池县| 禹城市| 海城市| 南漳县| 元谋县| 胶南市| 蒙山县| 九寨沟县| 南通市| 揭西县| 思南县| 湾仔区| 崇阳县| 阳谷县| 望江县| 涡阳县| 玉环县| 霍林郭勒市| 荆州市| 桑植县| 五莲县| 怀宁县| 托克逊县| 六枝特区| 宝应县| 安康市| 浦东新区| 庆城县| 监利县| 弥渡县| 中阳县| 巴东县| 石嘴山市| 奎屯市| 册亨县| 开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