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楊榮 曹靜
(1.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新疆 烏魯木齊830054;2.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yī)院,新疆 烏魯木齊830011)
急診科是收治搶救急危重癥患者的地方,這些患者病情危重、病程變化快,決定了急診科醫(yī)護人員需要爭分奪秒采取急救措施,因而很多時候在尚未明確患者是否患有傳染病之前,醫(yī)護人員就要接觸到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等,導致職業(yè)暴露的發(fā)生[1]。而標準預防是指認為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傳染性,需進行隔離,不論是否有明顯的血跡、污染,是否接觸非完整的皮膚與黏膜,接觸上述物質者,必須采取預防措施[2]。標準預防知識的掌握情況和依從性直接關系到職業(yè)暴露的發(fā)生和醫(yī)護人員的職業(yè)安全。本研究對三個醫(yī)院急診科護士標準預防知識掌握情況、標準預防行為依從性現狀進行調查,分析了影響護士標準預防行為依從性的影響因素,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對象 采用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我院及本市其它兩家醫(yī)院急診科在臨床工作一年以上、自愿參與本研究的護士108名,對象均為女性,年齡20~55歲,平均年齡(30.65±8.69)歲;其中大中專學歷80人(74.1%),本科學歷28人(25.9%);職稱:護士57人(52.7%),護師43人(39.8%),主管護師8人(7.4%)。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參考美國疾病控制中心、Mehrdad A[3]、國內各專家編制的有關標準預防知識、態(tài)度、依從性等方面的問卷,在“知識—信念—行為”模式(KABP)、健康信念模式的理論基礎上,自行編制一般資料問卷、標準預防知識問卷、標準預防態(tài)度問卷、標準預防行為依從性問卷進行問卷調查。
1.2.1.1 一般資料問卷 內容包括:(1)研究對象個體特征,如年齡、文化程度、工作時間、職稱、行政職務、職業(yè)暴露經歷等;(2)組織因素如工作量、科室銳器盒的配備、標準預防氛圍、標準預防培訓等。
1.2.1.2 標準預防知識問卷 參照美國疾病控制中心提出的標準預防標準[4]和 Mehrdad A、國內相關文獻及咨詢專家的意見編制而成,包括標準預防的概念、目的、行為標準、防護用具使用方法等內容,共25個問題,進行“對”、“錯”判斷,每小題1分,得分范圍0~25分,得分越高,說明該護士標準預防知識的掌握情況越好。
1.2.1.3 標準預防信念問卷 根據健康信念模式設計該問卷,共5個維度10個條目,包括職業(yè)暴露的可能性(疾病易感性)、職業(yè)暴露結果的嚴重性(疾病的嚴重性)、采取標準預防的益處(行動的益處)、依從標準預防行為的障礙(行動的障礙,該條目反向計分)、標準預防行為的動力(行動的線索)。每個條目采用Likert 5點計分法,分值范圍為0~40分,得分愈高,說明該護士標準預防的態(tài)度愈好,促使其采取標準預防的動力越強。
1.2.1.4 標準預防依從性問卷 參考常紅娟[5]編制的標準預防行為依從性問卷,結合專家意見修訂而成,內容包括正確洗手與手消毒、正確應用手套、合理使用防護用品、銳器處理、環(huán)境處理5個維度,共25個條目,采用Likert 5點計分法,分值范圍為0~100分,得分越高,說明該護士標準預防行為執(zhí)行的越好,即依從性越強。
1.2.2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進行數據錄入和統(tǒng)計學分析,進行標準預防知識、態(tài)度、依從性的統(tǒng)計描述及影響因素的逐步回歸分析,其中α取雙側0.05作為檢驗水準。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2.1 急診科護士標準預防知識知識掌握情況 三個醫(yī)院急診科護士標準預防知識總得分最低分12分,最高分25分,平均得分(21.63±2.31)分,其中完全不知道標準預防概念、目的的護士占7.4%(8人)。
2.2 急診科護士標準預防信念現狀(表1)
表1 急診科護士標準預防信念現狀 (n=108)
2.3 急診科護士標準預防依從性現狀(表2)
表2 急診科護士標準預防依從性現狀 (n=108)
2.4 急診科護士標準預防知識、信念與標準預防依從性的相關性 采用皮爾森相關對急診科護士標準預防知識掌握情況得分、標準預防信念與標準預防行為依從性進行相關性分析(表3)
表3 急診科護士標準預防知識、信念與標準預防依從性的相關性 (n=108)
2.5 急診科護士標準預防依從性的影響因素 將急診科護士標準預防行為依從性得分作為應變量,將研究對象年齡、工作時間、文化程度、職稱、行政職務、職業(yè)暴露史、是否經過標準預防培訓、標準預防知識、信念各維度作為自變量,采用逐步回歸分析,結果(表4)。
3.1 急診科護士標準預防知識、信念、行為依從性現狀及影響因素
3.1.1 標準預防知識、信念、行為依從性現狀 本研究結果顯示:目前急診科護士標準預防知識平均得分21.63分(總分25分);標準預防態(tài)度平均得分32.69分(總分40分);標準預防依從性平均得分80.65(總分100分),相對于周建偉[6]2007年的研究,得分相對較高。原因可能有兩個:(1)本研究中的研究對象均為二級以上醫(yī)院護士,且三家醫(yī)院均在等級醫(yī)院創(chuàng)建中,醫(yī)院感染控制較好,個人防護意識強,比如本研究的中的三個醫(yī)院均配備了銳器盒;(2)2007年至今,經過反復強調標準預防教育,衛(wèi)生部大力開展優(yōu)質護理服務等,護士的知識、態(tài)度都有很大提高,故得分相對較高。
表4 6個急診科護士標準預防依從性影響因素在回歸模型中的參數
3.1.2 影響因素 在進行影響護士標準預防行為依從性因素的多元回歸分析時,進入回歸方程的自動變量有:采取行動的障礙、標準預防知識、標準預防行為的動力、接受標準預防培訓、職業(yè)暴露史、標準預防氛圍,因此,在制定相關培訓計劃和制度時,應著重針對這6個方面進行提高。
3.1.3 “知識—信念—行為”模式(KABP) 表3顯示:急診科護士標準預防知識、信念、行為得分三者之間有相關性,標準預防知識、態(tài)度得分高的護士,其行為依從性也高,即“知識—信念—行為”模式(KABP)高。通過提高護士的標準預防知識、信念,即可提高其行為依從性。故護理管理者在提高護士標準預防行為時,可借鑒此模式。
3.2 對策
3.2.1 提供標準預防的有利條件,清除阻礙標準預防行為的障礙 在護士標準預防行為依從性的影響因素中,采取行動的障礙是排在第一位的,障礙越強,依從性越低。具體來說,障礙包括:緊急搶救時間緊張、防護用具提供量少、護理人力資源不足等,故醫(yī)院應該形成一套緊急搶救流程,將做好自身防護納入流程之中;提供充足的防護用具;加強護理人力資源配備,使護士在防護用具破損的情況下能夠及時換下來。
3.2.2 加強標準預防知識的培訓,進行職業(yè)防護教育 KABP模式指出:獲取知識,產生信念及形成行為是三個連續(xù)的過程。首先要讓護士充分認識到標準預防的必要性、不遵守標準預防行為可能產生的嚴重后果,其次要加強標準預防行為的訓練,包括正確洗手與手消毒、正確應用手套、合理使用防護用品、銳器處理、環(huán)境處理等,切實掌握標準預防的技術。
3.2.3 培養(yǎng)標準預防意識,激發(fā)動力 意識決定行動,只有一個人從內心深處產生了動力,才能將其切實履行到行動中來。護理管理者應加強思想教育,切實培養(yǎng)護士標準預防的意識、激發(fā)其內在動力,比如通過進行個案教育,曾有過職業(yè)暴露的的護士現身說法,小組討論、交流心得體會等形式[7],培養(yǎng)護士標準預防的動力。
3.2.4 科室內部營造標準預防氛圍 肯尼迪曾經說過,企業(yè)文化是一種價值觀,文化氛圍能夠產生巨大的力量,使其內部人員團結一致、互相影響。在醫(yī)院營造一種良好的標準預防氛圍,同事之間會互相討論、互相鼓勵、互相監(jiān)督,同時帶動新來的同事遵照標準執(zhí)行,久而久之就會變成一種習慣和文化,才能真正的把標準預防根植于醫(yī)務人員心中。
[1]張玉勤.感染控制制度在急診科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08,23(9):813-814.
[2]衛(wèi)生部醫(yī)院感染控制標準專業(yè)委員會.WS/T311-2009醫(yī)院隔離技術規(guī)范[S].北京:2009.
[3]Askarian M,Mclaws ML,Meylan M.Knowledge,attitude,and practices related to standard precautions of surgeons and physicians in university-affiliated hospitals of Shiraz,Iran[J].Int J Infect Dis,2007,11(3):213-219.
[4]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Z].2012.2012.
[5]常紅娟,梁艷.護理人員標準預防行為依從性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24):2244-2247.
[6]周建偉,羅陽.護士標準預防行為依從性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9,39(1):7-10.
[7]張連榮,謝少清,張小紅,等.分層次多元化培訓模式在急診科護士培訓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3):1175-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