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短房 謝來
“別建在我家后院”,簡稱“鄰避”,是指當?shù)鼐用褚驌慕ㄔO項目如垃圾場、核電廠、殯儀館等設施對身體健康、環(huán)境質量和資產價值等帶來諸多負面影響,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以及采取的堅決、甚至高度情緒化的集體反對或抗爭。
鄰避主義雖是一種追求私利的行為,但在現(xiàn)代社會,每一個人維護其自身權益的做法似乎又無可厚非。那么,到底如何實現(xiàn)局部社區(qū)利益與區(qū)域整體發(fā)展的和諧?曾經歷鄰避主義浪潮的各國和地區(qū),又能給今天的中國怎樣的啟示?
一條油管沿線的鄰避運動
在加拿大,不少關乎國計民生的重大工程項目,都因為鄰避效應而變得一波三折。其中最出名的,是“北方門戶”輸油管項目風波。該項目東起加拿大盛產石油的阿爾伯特省落基山油砂礦區(qū),穿越落基山脈,抵達瀕臨太平洋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簡稱卑詩?。┍狈礁劭诨亳R特,全長1177公里。
籌建方原本以為,這條輸油管全程都在加拿大境內,和外國毫無關系,不會重蹈加美輸油管覆轍。但因為沿線各方的鄰避主義,這條線路屢經折騰,至今無法開工。
首先跳出來反對的,是輸油管擬經過的原住民地區(qū)。與輸油管相關的原住民部落總數(shù)多達80多個,其中提出明確反對的就多達60余個,隸屬于27個部落聯(lián)盟。盡管籌建方多方努力勸說,截至今年4月底,在這27個部落聯(lián)盟中明確表示支持興建輸油管并簽約的僅11個。
卑詩省政府則是另一個鄰避者。在卑詩省政府看來,這個協(xié)議是和阿爾伯特省關系密切的聯(lián)邦政府一手安排的“不平等條約”,卑詩省為輸油管將犧牲土地、資源,并冒環(huán)境風險,換來的卻是如此少的收益,他們當然要抵制。
卑詩省的原住民反對興建輸油管的理由更是五花八門:環(huán)境、領地、部落傳統(tǒng)……但熟悉他們的人士一言以蔽之——說到底還是利益的問題。
盡管加拿大聯(lián)邦政府和阿爾伯特省政府急于打通這條“生命線”,但采取鄰避主義態(tài)度的卑詩省和沿線原住民卻擺出“依法維權”的姿態(tài),頂住壓力從容周旋,并得到環(huán)保團體和部分政治家的支持,從目前情勢看,這場博弈還會繼續(xù)下去。
鄰避主義讓位于人文關懷
不過鄰避主義能否站得住腳還要就具體情況而定,并非所有的鄰避運動都能得到輿論的支持。
2011年1月,加拿大卑詩省UBC大學灰角校區(qū)附近,發(fā)生了一起轟動一時的鄰避事件?;医切^(qū)是大溫哥華乃至整個北美房價最高的社區(qū)之一。2010年底,當?shù)赜媱澰谠撋鐓^(qū)一幢高檔高層公寓附近興建一座“臨終關懷醫(yī)院”,結果遭到該公寓里約60家住戶(多數(shù)為華裔投資移民)的集體請愿反對,理由是“臨終關懷醫(yī)院有太多瀕死老人”,“不吉利”,“不符合亞洲人風俗習慣”。這一事件被《卑詩省報》貼上鄰避主義標簽,引發(fā)了關于鄰避乃至如何理解多元文化政策的大討論。
最終,這些華裔住戶的請愿被駁回,“臨終關懷醫(yī)院”也照計劃開工興建。就這起風波的是非曲直,當時不論主流媒體,還是華人社區(qū),幾乎一邊倒地站在反鄰避的一邊。有知情人稱,這些華裔住戶其實主要擔心“臨終關懷醫(yī)院”建成后,自己高價購入的物業(yè)會大幅貶值。許多人指出,這些住戶只顧自己利益,不知人文關懷,任由鄰避主義的利己情緒支配自己行為,所提出的請愿反對理由不僅荒謬,而且擅自代表“華裔”“亞裔”,為一己之私辯護、背書,其結果是區(qū)區(qū)60住戶的小群體,連累了幾十萬當?shù)厝A裔、亞裔的聲譽。
“我為什么不抗議
居住地垃圾焚燒廠”
經過多年發(fā)展,歐美等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都經歷過鄰避運動多發(fā)時期,也積累了很多走出這一困境的經驗。
英國學者、《中國環(huán)境:綠色革命》一書的作者山姆·吉爾就用自己身邊的例子解釋“我為什么不抗議居住地垃圾焚燒廠”。
在吉爾居住的倫敦南部的德特福德,坐落著一座垃圾焚燒廠。它每年焚燒大約42萬噸城市居民的垃圾,并把它轉換成熱能和電能供應給當?shù)鼐用?。實際上,在德特福德的垃圾焚燒廠1994年剛建成時也曾引起爭議。2002年,非政府組織“綠色和平”曾組織過直接的抗議活動,提醒人們關注二惡英污染。當?shù)鼐用褚餐对V過焚燒的粉塵。而今天,它已不成為地方選舉中的一個議題,同時也沒有引起任何主要的社會動蕩。
事實上,過去的10年,英國在通過焚燒處理城市垃圾而轉化為能源方面,已經被大多數(shù)的當?shù)厝私邮?。吉爾認為,關鍵在于參與、透明和信任。在歐洲,有一項規(guī)定,那就是各國都有自己的“歐洲污染物釋放和轉移登記”數(shù)據(jù)庫,任何人可以隨時登錄載有這個數(shù)據(jù)庫的網站,檢查大氣中潛在的有毒物質、水以及土壤等數(sh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都是經過獨立核實和反復核對的。如果居民對此還不放心,還有權閱讀有關評估報告,也可以參觀有關設施。
在潛移默化中爭取民心
在亞洲,鄰避運動首先出現(xiàn)在日本,隨后,中國臺灣、香港等經濟發(fā)達地區(qū)也迎來了這一浪潮。如臺灣地區(qū)的鄰避運動已經有30多年的歷史,其早期口號是“雞屎拉在我家后院,雞蛋卻下在別人家里”。
如今,鄰避運動在臺灣已不多見,因為政府機構已逐漸形成一套運作模式,民眾也知道應該如何在游戲規(guī)則下表達自己的訴求?!董h(huán)境影響評估(評價)法》就是鄰避運動得以部分解決的主要保證。廠商若不做相關公開,則屬于違法,該項目建設就不能進行。
臺灣現(xiàn)有20余座大型現(xiàn)代化垃圾焚化廠。其在早年興建時,也遭到選址周邊居民反對。為了得到理解和支持,當局推出了“敦親睦鄰”政策,采取了嚴格環(huán)保標準、政策宣導、建立“環(huán)?;仞仭睓C制等措施?,F(xiàn)在人們已不再像以往那樣抗拒。一些垃圾焚化廠在廠區(qū)或周邊建有網球場、溫水游泳池、健身房和圖書室等設施,免費或低價供周邊居民使用。在臺北,焚化廠每燒1噸垃圾就要拿出200元新臺幣,作為給居民的回饋金,用于支持當?shù)亟ㄔO和民眾福利。
香港應對“鄰避困境”也有一套既定程序,包括選址、環(huán)境評估、地區(qū)咨詢、向立法會申請撥款等。在一切程序順利的情況下,政府會將項目提交立法會申請撥款。如果項目拿不到輿論主導權,很難獲得通過。
公開透明至關重要
從政府的角度來說,并不意味著只簡單遵從法律和既定程序就夠了。
2009年,德國斯圖加特市想修建一條鐵路,這個叫“斯圖加特21”的工程經過多年籌劃,終于可以動工了。但當施工人員開始施工時,當?shù)鼐用裾痼@了,隨之引發(fā)了抗議。而警察反應過激,還動用了水龍、辣椒水、大棒等對付抗議者,更加激怒了當?shù)鼐用瘛?/p>
雖然該工程一切都是依法辦事,但就是因為沒有在工程的初期征求群眾意見、讓公眾知情而引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抗議。而負責監(jiān)管此項目的政黨在當?shù)氐牡胤竭x舉中也為此受到挫敗。
之后,斯圖加特市改變了策略,把工程資料放在網上,征求公眾意見,包括聽取反對聲音,最終重新獲得了公眾的信任。
(張源薦自2014年5月23日-29日《國際先驅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