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宏
由于《三國演義》(以下簡稱《演義》)在民間的廣泛流傳及巨大影響,一些歷史人物真實形象被文學作品顛覆了,其中劉備就是一個典型?!堆萘x》的作者將歷史上頗能體現(xiàn)劉備血性及神勇的幾件事情移花接木給了張飛、關(guān)羽,同時,將其親自指揮的兩次戰(zhàn)勝曹軍的戰(zhàn)役的功勞記在了諸葛亮名下,劉備成了一個愛哭,大小事依附于人特別是依附于諸葛亮,性格仁柔有余而陽剛不足的忠厚長者了。以至于看了《演義》的人說“劉備的江山是哭來的”,這有很大誤會。我們透過陳壽的《三國志》、范曄的《后漢書》來看,歷史上真實的劉備是個很有人格魅力、有血性、有軍事韜略的英雄人物。
著名學者易中天在談三國往事時,充分肯定劉備是一個英雄,并說,如果劉備不是一個英雄的話,關(guān)羽、張飛就不可能一生追隨他并誓死相從。這個觀點符合歷史的真實。
人格魅力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所記載的劉備是有著不同常人的魅力的。
劉備雖有皇家的血脈,但卻經(jīng)歷了家道中落、幼年喪父的人生悲劇,少年兒童時代為生活所迫便隨母“販履織席為業(yè)”,始嘗人生艱辛。販履織席擺地攤是上不了臺面的“下賤”行業(yè),但少年劉備忍了,與活下去相比,面子又能算啥呢?俗話說,咬得菜根百事可做,那擺得了地攤何嘗不是百事可為!這段為生活所迫的人生逆境磨礪了劉備的心志,也鑄就了他與人為善的品格。人們就不難想象,后來作為一個集團首領(lǐng)的劉備,表現(xiàn)出來的對老百姓的親善友好及憐憫之情(劉備敗走襄陽攜十萬百姓渡江,對百姓不離不棄就是證明)是與少年劉備艱辛經(jīng)歷及品德修養(yǎng)分不開的。
劉備的母親是一個很有見識的人,盡管窮,也要送兒讀書。劉備15歲時,母親送他與公孫瓚、劉德然一道師從原九江太守盧植。少年劉備在為人處事及社會見識方面的不同凡響,令他的同宗劉德然之父大為贊賞,當時劉德然的父親每次給兒子的學習費用時都給劉備一份,以至于德然之母少不了一些閑話,德然之父卻說“吾宗中有此兒,非常人也”。
盧植是一位文武雙全的大儒,劉備投其門下自然長了不少見識。師從盧植讀完書后,劉備有過一段失業(yè)的時光,在這段時光里,他喜歡交游,又因得到盧植的親傳親授,見識不凡。時逢“十常侍”亂政,黃巾軍起,許多熱血男兒有一種莫名的沖動。當時的劉備想必是愛與年青人談理想、談抱負、談天下大勢,加之他喜歡結(jié)交天下豪杰、平易近人的性格,人緣極佳。這些青年人當中有怒誅地方惡霸而逃亡在外的關(guān)羽,有為人豪爽、以屠宰為業(yè)而頗有資財?shù)膹堬w,有為人幽默滑稽、擅于辯論、性格耿直的簡雍……“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結(jié)豪俠,年少爭附之”,《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如是記述當時的情景。
中山的兩位大商人張世平、蘇雙,常做販馬的營生,資財千金,常往來于河北涿郡。有一次,他們遇見一個頗具異相年青人:手很長,雙手下垂能過膝蓋,耳朵很大(《三國志》是這樣描寫的)。這個年青人就是后來名字響當當?shù)膭洹_@年青人言語不多,神情從容,并不容質(zhì)疑地透露自己是漢景帝玄孫、中山靖王之后。張、蘇兩位富商與這年青人接觸,“見而異之,乃多與之金財”。顯然,劉備的內(nèi)在精神氣質(zhì)和人格力量讓兩位富商折服,認定他是一個很有作為和抱負的青年,只是當時劉備的處境是特別缺錢,所以毫不吝惜地資助其圖大事。劉備就是用這兩位富商的贊助建立起自己的第一支私人武裝,并有關(guān)羽、張飛的加盟,這支部隊后來成了劉備事業(yè)做大做強的基礎(chǔ)。
平易近人,處世仁義,使劉備深得民心。劉備在事業(yè)發(fā)展的早期,“征討”過黃巾,因戰(zhàn)功做過安喜縣尉、高唐縣令,后來投奔他年輕時的好友時任朝庭中郎將的公孫瓚,任別部司馬,后擔任平原縣令。在他任平原令期間,抓了兩件大事。一件大事是加強武備建設維護一方百姓平安。東漢末年,戰(zhàn)亂、匪患使底層百姓苦不堪言,“百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眲淙蚊P(guān)羽、張飛為別部司馬,積極訓練軍隊加強戰(zhàn)備,一時外敵不敢貿(mào)然來犯,百姓過上了少有的安寧日子。另一件大事是主抓民生建設。劉備來自于底層百姓,深知人民的疾苦,他抑制豪強對百姓的侵吞,迅速恢復因戰(zhàn)亂而破壞的地方經(jīng)濟,幫弱勢群眾主持公道,使百姓很快能安居樂業(yè)。
由于劉備善待百姓并頗有政績,在民眾中口碑好。但有個人卻對劉備很不爽,他就是平原縣的土豪劉平。
劉平之所以不爽,主要出于腐朽的封建門第觀念,認為劉備這樣一個織席販履之輩竟然做起他的父母官來了,加之百姓們敬佩劉備,他心里便很不平衡,由不平衡生怨恨心,由怨恨心而起殺心,于是收買了一個刺客……當這位刺客潛入劉備的府邸,劉備還以為是普通群眾來訪,本著一貫的“善下人”的作風非常友善地接待他。這刺客一見劉備,便驚覺與曾經(jīng)見過的縣令不同,在打照面的瞬間迅速作出判斷,他所要行刺的劉備是個好官。結(jié)果,這刺客不但放棄行刺計劃,還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了劉備后離去。“客不忍刺,語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如是描述當時的情境。顯然是劉備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刺客。
血性與武功
凡是有英雄氣的男人都是很有血性的,更何況是一個具有強烈建功立業(yè)意識的人。歷史上真實的劉備是一個很真性情真血性、果敢而且武功不弱的英雄。
劉備帶領(lǐng)眾兄弟“征討”黃巾,東拼西殺,好不容易因戰(zhàn)功得了個安喜縣尉,怎耐漢末十常侍亂政,奸賊當?shù)?,朝庭賣官買爵之風盛行,黃巾軍被剿滅后,沒有行賄上司也沒“人脈”的劉備被“裁員”了。
天下動亂時,朝庭常常大肆招募廉價的地方武裝,為平亂出力;一旦天下叛亂平定了,朝庭既怕吃皇糧的軍隊人數(shù)太多,又怕軍隊多了難管束而引起嘩變,于是找個理由裁減軍隊了。當時朝庭派到安喜縣的“督郵”專門負責裁員工作,一派官老爺作風,根本不考慮先做做“思想工作”撫慰被裁者的情緒。劉備幾次要求拜見,都被督郵的隨行人員硬生生地擋在門外。這時的劉備不僅是要考慮自己的前途,更要考慮一幫跟隨自己的兄弟,自己被裁了,兄弟們怎么辦?朝庭起碼也要給我們這幫在戰(zhàn)場上舍命相搏的兄弟們一個說法啊,可那個狗督郵連面都不讓見!一想到這,劉備氣不打一處來,憤怒不已,“直入縛督郵,杖二百,解綬系其頸著馬柳,棄官亡命”(《三國志·蜀書·先主傳》)。這精彩的一節(jié),卻被羅貫中的《演義》寫成了“張冀德怒鞭督郵”了,也許在羅先生看來,這打人的事更適合性格魯莽的張飛去做吧。
在《演義》的視域里,劉備是一個仁厚長者,沒有特別情況是不會殺人的,武功也只夠比劃幾下,真實情況并非如此。
當年為對付呂布,劉備與曹操結(jié)成了暫時的同盟,滅呂布后,劉備還有一段棲身于曹操陣營的時光。后來,國舅董承奉漢獻帝衣帶詔密謀曹操,謀還沒成,劉備覺得許都遍地是曹操的爪牙,絕非久留之地,抽個空擋帶領(lǐng)自己眾兄弟離開了曹操直奔原來經(jīng)營過的徐州,曹操的部下徐州刺史車胄還沒反應過來是什么回事,便死在劉備的劍下。
劉備在袁紹手下“打工”時,因袁紹與曹操相對峙,被袁紹派到曹操的后方汝南進行侵擾,曹將蔡陽帶兵追殺,劉備奮起神威,蔡陽為“先主所殺”(《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車胄、蔡陽都是曹操手下的武官,卻都被劉備所殺,可見歷史上真實的劉備的武功不弱。但《演義》的作者為顯關(guān)公神勇,把斬殺車胄、蔡陽這筆賬記在了關(guān)羽的名下。
軍事才能
人們對歷史真實的劉備的最大誤會是他的軍事指揮才能。《演義》向人們展現(xiàn)這樣的情境——諸葛亮出山后,劉備如魚得水,只是放權(quán)給諸葛亮就行了,大小事特別是軍事指揮權(quán)全由諸葛亮裁定,軍事上以諸葛亮為主,劉備只是一個開明的會用人、舍得放權(quán)的忠厚長者型老大。
實際上如何呢?就軍事韜略而言,劉備雖不如曹操,但不至于像《演義》所寫的那樣是個逃跑將軍、臨??奁鼘④姟j悏鄣摹度龂尽?、范曄的《后漢書》告訴我們,劉備集團的軍事指揮權(quán)一直是劉備負總責,諸葛亮主要負責行政后勤及外交工作,直到劉備去世后,軍事上才以諸葛亮為主。那一時期的幾次重要戰(zhàn)事如“火燒博望”、“攜民渡江走襄陽”、“漢中戰(zhàn)役”等,劉備都是親臨前線的最高指揮者。
像“火燒博望”之戰(zhàn)時期,據(jù)歷史的考證,諸葛亮當時還在臥龍崗上嘯風弄月呢。當時劉備所依附的荊州牧劉表,是個有心計的人,他見荊襄之士多歸附劉備,心中便暗生防范之心,讓劉備屯兵在轄區(qū)的最北邊新野縣,一旦與曹操相沖突,讓他打頭陣。建安八年,劉表企圖趁曹操北上攻擊袁尚的契機,襲取許都,令遣劉備領(lǐng)軍出擊。劉備軍發(fā)兵至博望之地,與曹操派來對抗的夏侯惇軍遭遇。夏侯惇并不把曹軍多次戰(zhàn)而勝之的劉備放在眼里,劉備卻深知夏侯惇雖悍勇但卻驕橫,故為了保存實力,深溝高壘,不主動出擊。雙方相持了一段時間后的一天,夏侯惇發(fā)現(xiàn)劉備自燒了營房,跑得無影無蹤,斷定是劉備落荒而逃,不顧俾將李典規(guī)勸其中有詐,與于禁率軍窮追逃跑之敵。劉備率眾像獵人一樣靜靜地等候獵物的到來,等到追兵進入伏擊圈,突然喊殺聲起,從四面八方殺向曹軍,一時間曹軍情勢危急,幸虧李典率援軍趕到,劉備才退走。《三國志》對博望戰(zhàn)斗如是描述,劉備“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設伏兵,一旦自燒屯偽遁,惇等追之,為伏兵所破”,清晰敘述了劉備成功地使用了示弱誘敵之計,大敗曹軍于博望。
建安十二年,曹操攜戰(zhàn)勝袁紹之余威,帶領(lǐng)大軍向南橫掃,荊州新主劉琮舉眾投降,當時駐扎在樊城的劉備始料不及,只好從襄陽沿當陽往軍事戰(zhàn)略要地江陵方向撤退,當時有十萬民眾追隨劉備,“輜重數(shù)千兩,日行十余里”,而當時追趕劉備的曹軍是非常強悍的“虎豹騎”?!盎⒈T”是官渡之戰(zhàn)后,大敗袁紹的曹操從軍中百里挑一選出勇士并配以良駒組成的精銳之師,由曹氏將領(lǐng)任統(tǒng)領(lǐng)。建安九年,曹純“督領(lǐng)虎豹騎從圍南皮”,破斬袁譚;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烏桓,曹純率“虎豹騎”陣斬烏桓單于蹋頓;“虎豹騎”在渭水擊敗名將馬超。
當時,劉備的軍民混合隊伍退走到湖北當陽長板坡時,被曹軍“虎豹騎”追上沖殺,死傷慘重。危難之時,趙云奮起神勇,拼力從亂軍之中將劉備兒子劉禪救出;猛將張飛據(jù)橋斷喝,阻嚇曹操帶領(lǐng)的“虎豹騎”,為劉備軍民逃跑贏得了些許寶貴時間。當時,劉備在撤退之前作了妥當籌劃,他“別遣關(guān)羽乘船數(shù)百艘,使會江陵”,南撤時,關(guān)羽的水軍擔任著運輸軍事物資和隨時策應陸軍的重任,沿途可隨時接應沿陸路撤退的軍隊。果然,當曹操的鐵騎追到當陽長板坡一帶時,劉備率眾從當陽“斜趨”漢津從容與關(guān)羽水軍會合,曹操只得望江興嘆。
劉備在依附劉表的短短兩年多時間里,特別是利用“火燒博望”戰(zhàn)役勝利后取得了劉表的信任,積極組建水軍,顯示了一個政治家的遠見卓識。因為在劉備看來,曹操才是他的主要敵人和競爭對手,來自北方的曹操,騎兵特別是“虎豹騎”銳不可當,但水軍卻始終是他的短板(這在赤壁之戰(zhàn)就得到了很好的證明)。因此,在短短的時間里,建立起一支精銳的水軍,是劉備有遠見并富于韜略的體現(xiàn)。
“漢中戰(zhàn)役”是蜀漢鼎盛時期的標志,劉備是這場戰(zhàn)役的直接指揮者。據(jù)《三國志》和《后漢書》記載,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春,劉備率軍大舉進攻軍事重地——漢中。漢中是益州的門戶和咽喉,若漢中為曹操所據(jù),則益州時時面臨被敵偷襲的危險;若漢中為劉備所據(jù),它可以作為益州的一道重要屏障,又可出隴西直接威脅長安,震懾曹魏。因為漢中非常重要,劉備親率蜀軍精銳主力參戰(zhàn),諸葛亮則留守后方。鎮(zhèn)守漢中的主將為曹魏悍將夏侯淵,副將為張郃、徐晃。曹魏名將曹洪則駐守在漢中陽平關(guān)之西的下辯,與駐守漢中陽平關(guān)一帶的夏侯淵等相側(cè)應。劉備先派張飛等攻擊下辯,以切斷夏侯淵的退路,自己親率大軍直取漢中的咽喉要地陽平關(guān)。但是,張飛軍為曹洪軍擊敗,主攻陽平關(guān)的劉備與夏侯淵、張郃、徐晃相持,也屢戰(zhàn)不利。
雙方相持了大半年時間后,劉備與謀士法正合計,決定放棄進攻陽平關(guān),渡過沔水,在定軍山據(jù)險扎營,以期引誘調(diào)動夏侯淵軍離開難以攻克的關(guān)隘,在運動中尋找戰(zhàn)機。夏侯淵果然中計,竟忘記了曹操要他據(jù)險而守不可輕易出擊的教誨,與張郃率軍渡過沔水,在定軍山扎下大營,筑圍與蜀軍對峙爭山。見夏侯淵中計離關(guān),劉備決定對敵發(fā)動總攻。先是攻擊張郃的東圍,等夏侯淵分兵支援快支撐不住的張郃時,再用火攻燒夏侯淵的南圍。一時間,曹營周圍的柵欄與鹿角火光沖天。等夏侯淵急匆匆率軍救火時,劉備派老將黃忠領(lǐng)軍居高臨下,直殺向夏侯淵。神慌意亂的夏侯淵被黃忠斬于馬下,刺史趙禺也陣亡,張郃見勢不妙率軍退回關(guān)內(nèi)死守待援。
等曹操率大軍來到漢中時,劉備已占據(jù)漢中險要地勢,不與曹軍發(fā)生正面沖突。劉備采取避而不戰(zhàn)的策略是對的,因為曹操率軍遠道而來,軍需補給困難,求速戰(zhàn)速決;而劉備相反,漢中離益州較近,軍需補給方便。雙方對峙半年后,曹操被迫率軍退出漢中。
漢中戰(zhàn)役,因劉備指揮得當,以黃忠、趙云等為首的將士們,拼力奮戰(zhàn),最終取得了勝利。這年7月,蜀漢政權(quán)正式建立,劉備被尊為漢中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