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孫秀萍日本的伊勢神宮是日本神社的主要代表。伊勢神宮有兩個宮,一個是供奉太陽神的“天照大御神”的,通稱為內(nèi)宮,一個是供奉衣食住的守護神“豐受大御神”的,通稱為外宮。外宮還是給神做飯的地方。神吃的飯被稱為“神饌”。伊勢神宮的“神饌”設(shè)在外宮的“御饌殿”內(nèi),也就是神吃飯的專用餐廳。餐廳內(nèi)的神座都是專用固定的,當然最上座是天照大神和豐受大神,此外還有其他別宮的神四座?!吧耩偂泵咳毡仨毠┓顑纱?,春夏季在上午8時和下午4時。秋冬季在上午9時和下午3時。制作“神饌”規(guī)矩很多。需要5名神職人員在前日就要關(guān)在齋館坐禪,凈齋,第二天5時開始在專用房屋內(nèi)鉆木取火。做飯用水也是專用的水源,只能用附近御井神社的水。取水的時候不能讓自己的影子出現(xiàn)在水面上。取水后要蒸米飯,飯好了再配上菜肴和神酒,佐餐以御鹽、海產(chǎn)品、水果蔬菜等。在這里的博物館,記者還看到了“神饌”的模型?!吧耩偂钡钠骶叨际羌t色的小碟子。據(jù)皇學館大學文學部教授岡田登介紹,供奉“神饌”用的食器都是用土燒制的,因此使用后還可以回歸于土。供奉“神饌”的時候,神職人員要跪著敬上,撤下。岡田教授還說“神饌”每天兩次,撤下后就成了神職人員的飯菜,因此也沒有浪費?!吧耩偂弊员还┓钤谝羷萆駥m以來,持續(xù)了1500年,即使在戰(zhàn)亂期間,或者是遭遇災害時也一天都沒有中斷過。在距離神宮不遠的南部町,有一塊帶有神社鳥居的稻田,田頭還豎著一塊“神宮神田”的牌子。這就是傳說中由神指定的稻田。“神饌”對食品材料的要求格外嚴格,所有食品材料都盡可能自產(chǎn)自足。種植神田的負責人介紹,播種前和收獲時都要舉行專用的儀式,為種植者驅(qū)邪凈身,保持神米的圣潔。為了保證一年四季“神饌”不會缺米鬧糧荒,在這塊神田中種有多種稻米。品種不同收獲的時間也不同,而且鬧災荒時也不至于全都受到影響。此外還要經(jīng)常保證神宮囤積大約6噸的稻米,至少能保證神食用三年。這也是保證“神饌”1500年從不間斷的措施之一。皇宮附近還有一家聞名日本全國的點心店叫“赤?!保ㄈ鐖D)。在赤福本店,《環(huán)球時報》記者嘗到了只能年輕女性制作的赤福。這是一種用紅豆沙包裹的年糕。該店負責人介紹,制作赤福的女性越年輕越好,這樣做是為了保證點心形狀好看。赤福的名字來自于“赤心慶福”,意思是人要有赤心,有了赤心就會真誠地為他人的幸福而高興,即慶福。赤福是參拜神宮必吃的食物,也是日本點心中銷售量最多的伊勢名物。岡田教授說,人有“黑腹”,就是壞人,吃了赤福便可讓腸子變紅,起到凈靈的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