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摘要:在園林設計中,紅葉李憑借自身的優(yōu)勢得到廣泛的運用,本文通過闡述紅葉李的嫁接技術、扦插技術,同時提出相應的病蟲害預防措施,進而為紅葉李的栽培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栽培技術 嫁接 扦插
紅葉李又名紫葉李,屬薔薇科、李屬,落葉小喬木,高達4-8m,樹冠園球形,植株各部分基本呈紫色。小枝細弱,葉片卵形或倒卵形,長3-4.5mm,紫紅色。花單生,粉紅色,徑約1.5-2mm,單瓣。果實球形,暗紅色,徑約1.5mm?;ㄆ?-5月,果實6-7月成熟,但極少結果。適應性較強,喜光,在背陰處葉片色澤不佳,喜溫暖濕潤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在中性至微酸性土壤中生長最好。較耐濕,是同屬樹種中耐濕性最強的種類之一。生長速度中等偏慢。
1 嫁接繁殖
可用毛桃、杏等為砧木。
①春季切接,樹體開始活動后進行。接穗長度10-15cm。嫁接速度要快,嫁接后培土保濕保溫,此法成活率高,成苗快。
②芽接法。芽接時,先培育砧木。方法是將經過沙藏的砧木種子于春季播種,并用塑膜覆蓋,至5-6月份,砧木生長到一定粗度時,即可進行芽接(T形芽接法),實生砧苗可按20×50cm株行距定苗,每畝可嫁接6670株。接后加強管理,當年便可培育出成品苗6000株以上。
2 扦插繁殖
春、秋季均可進行,但秋季扦插成活率高。方法:選擇3-4年生生長健壯的植株作母樹,在母樹上選取無病蟲害的當年生(直徑5-10mm)壯枝作插條,最好選用木質化程度較高的種條的中下部截取插穗,插條選好后用濕沙貯藏待用。整理插床:選擇土壤深厚、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砂壤土作苗圃地。整地前先行土壤消毒滅蟲,然后深耕細耙,打畦作床。床寬1m,長依圃地而定。床面耙平備插。河南一般在秋季正常落葉達50%以上時為最佳扦插時間,插前先將沙藏的枝條剪成10-12cm長的插穗,剪口上平下斜,再將剪截的插穗下端放在水中浸泡15-20小時,浸泡后蘸浸生根粉,以利生根。扦插株行距5×5cm,插后灌水,待床面稍干后用地膜覆蓋保墑,并搭一小拱棚保溫。插后要注意重點做好棚內溫度管理工作。若膜下土壤干燥時,可在膜上扎孔澆水。插后當年冬季棚內最低溫度降至-5℃時,每天上午10時以后揭開草苫增溫,下午4時以后需蓋草苫防凍。當白天棚內氣溫達到30℃以上時,應打開拱棚,適當通風,防高溫灼傷幼苗。3月初幼苗高3-5cm左右,白天揭開地膜通風煉苗,隨幼苗生長逐漸加大通風量。3月中下旬至4月初注意苗床澆水保濕。4月中旬揭去棚、膜。及時施肥、除草、澆水。成苗率可達95%以上。為培養(yǎng)合格苗木,扦插苗成活后需分栽移植,繼續(xù)培養(yǎng)。一般在4月下旬選陰雨天或晴天的下午4時后進行移植。起苗前,苗床灌足水,一是防起苗傷根,二是根系能多帶泥土,移植前每畝施4000-5000kg腐熟農家肥和含量各15%的三元復合肥50kg,深耕細耙后移植,隨起苗隨栽植,株行距20×30cm。栽后澆足水,保持床面濕潤,無病、蟲、草害。6月初陰雨天前或土壤干旱灌溉前每畝撒施尿素25kg,促進苗木生長。當年移植苗平均高達1.5m左右,地徑達1.5cm。
3 栽培技術
栽植宜在春季進行。栽植前,要先重截,即將地上部成活后的枝留7-10cm重剪。經過剪截后的苗木不但容易成活,而且生長旺盛。栽植直徑5cm以上大苗,要挖大坑起大苗,所起苗木根幅直徑40-45cm。若在夏季栽植大苗,要帶直徑40-45cm的土球,并對地上部進行疏枝。對栽培的紅葉李,要施肥。孤植樹木將主干高度保持在1-1.5m左右。
4 病蟲害防治
有金龜子成蟲及幼蟲危害。
適生范圍:紅葉李分布于中國西北、東部、南部、中部、西南與臺灣山區(qū)等。河南栽培極為廣泛。
5 園林應用
紅葉李是著名的常色葉樹種,新葉紅色或暗紅色,老葉紫紅色,在園林中應用廣泛。園林中常用作園路樹,或于草坪角隅,建筑物前叢植或孤植。紅葉李因其葉常年紅紫,在選好背景色彩的情況下,更加相映成趣。
參考文獻:
[1]陳業(yè)勇,董豐,鄧友梅.紫葉李秋冬扦插育苗技術[J].國土綠化,2006(11).
[2]湛文禮.紫葉李秋冬扦插育苗[J].中國林業(yè),2007(06).
[3]叢志強,侯潘杰.紅葉李人工栽培豐產技術[J].中國林副特產,201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