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英,王李莉,周 強,鄧 聰,陳 波,黃海櫻,林 楨,楊 靜,夏少梅(.西藏林芝地區(qū)人民醫(yī)院檢驗科 860000;.南方醫(yī)科大學檢驗系008級,廣州 5060;.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檢驗科,廣州 5060)
2型糖尿病是現(xiàn)階段最主要和增長最快的糖尿病類型,占整個糖尿病人群的90%以上[1]。其發(fā)病率逐年上升,WHO預測糖尿病的發(fā)病率將從1995年的4.0%發(fā)展至2025年的5.4%[2]。2型糖尿病是由于遺傳和環(huán)境因素共同導致的胰島素相對或絕對缺乏及不同程度的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使體內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質代謝發(fā)生紊亂[3-4]。研究表明,抵抗素(rs)的多個單核苷酸位點存在多態(tài)性(SNP),且在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中有很大差異。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包括單個堿基的轉換、插入、缺失等[5-6]。血清rs1862513位點在國外人群中有一定的多態(tài)性?,F(xiàn)將廣東地區(qū)人群該基因位點多態(tài)性的相關研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廣州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收治的新診斷為2型糖尿病的患者182例為治療組,其中男95例,女87例,平均年齡(64±12)歲。排除1型糖尿病,繼發(fā)性2型糖尿病患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及其他內分泌代謝疾病患者。收集同期健康體檢者191例為健康對照組,其中男70例,女121例,平均年齡(62±11)歲。
1.2 實驗儀器 實驗用儀器有日立7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羅氏E411全自動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STAR全自動樣本工作站;FAME全自動酶免分析儀;MassARRAY實驗平臺;MassARRAY 384孔雙頭聚合酶鏈反應擴增儀;MassARRAY質譜檢測儀;MassARRAY點樣儀。
1.3 實驗試劑 實驗試劑為葡萄糖氧化酶試劑盒(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胰島素診斷試劑盒[羅氏診斷產品(上海)有限公司];抵抗素檢測試劑盒(美國RapidBio Lab公司);iPLEX反應試劑(美國Sequenom公司);SpectroCHIP生物芯片(美國Sequenom公司);HOTSTART taq酶(美國Se-quenom公司);SAP酶(美國Sequenom公司);純化瓊脂(美國Sequenom公司)。
1.4 方法
1.4.1 抵抗素SNP基因位點的選擇 根據NCBI數據庫提供的數據檢索,綜合國內外文獻報道及資料,得出rs1862513位點在國外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一定的多態(tài)性。
1.4.2 標本采集與處理 所有受試者均隔夜空腹8h以上,清晨抽取靜脈血兩管共6mL。一支干燥管(3mL),3 000r/min,14.2cm,離心15min,進行血清分離,該血清用于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島素(FIN)水平的檢測,并移取200 μL血清置-20℃低溫保存,以用于抵抗素的批量檢測。另一支為乙二胺四乙酸二鉀(EDTA-K2)抗凝血(3mL),充分搖勻以徹底抗凝,-20℃存放,以用作rs1862513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分析之用。
1.4.3 指標測定 FBG測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F(xiàn)IN測定采用化學發(fā)光法。根據國際通用的穩(wěn)態(tài)模式評估法,計算IRI,IRI=FBG×FIN/22.5[7]。血清抵抗素測定采用雙抗夾心ELISA兩步法測定。rs1862513位點基因型的檢測由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完成。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分析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對抵抗素以及胰島素抵抗指數進行單樣本Kolmogorov-Smirnov檢驗正態(tài)性分析,以抵抗素為自變量,IRI為因變量進行相關性回歸分析?;蛐腿后w符合程度用Hardy-Weinberg遺傳平衡定律檢驗,計數資料基因型頻率在2型糖尿病組與健康對照組間的差異比較采用行×列表資料的雙側χ2檢驗?;蛐团c疾病相關性分析通過logistic回歸分析,以比值比(OR)和95%置信區(qū)間(CI)表示相對危險度。所有統(tǒng)計資料均以雙側概率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抵抗素與胰島素抵抗指數 單樣本Kolmogorov-Smirnov檢驗分別檢測抵抗素水平與胰島素抵抗指數的正態(tài)性分布。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r=0.709,P<0.05。抵抗素水平與胰島素抵抗指數在P=0.05(雙側)上顯著相關。
2.2 rs1862513位點基因型頻率 rs1862513位點基因型頻率已達到遺傳平衡,具有群體代表性。其中χ2=4.645,P=0.098,rs1862513位點C/G基因型的分布頻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rs1862513(C/G)基因型頻率比較
表2 rs1862513(C/G)基因型與2型糖尿病的危險度分析
2.3 logistic回歸分析 GG純合子患病率是CC純合子患病率的1.375倍,OR=1.375,95%CI:0.575~3.285,基因型間危險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473)。見表2。
糖尿病是世界上普遍危害人類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作為糖尿病的主要類型,2型糖尿病是一種具明顯異質性的多因素、多基因遺傳病,其遺傳方式和發(fā)病機制十分復雜,許多微小基因的變異都會增加其發(fā)病率[8]。近年來的研究認為,抵抗素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信號分子[9-10]。抵抗素為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機制和治療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11]。本研究發(fā)現(xiàn),抵抗素與胰島素抵抗指數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與文獻研究結果一致[12-17]。
有研究表明,人抵抗素基因編碼區(qū)由326個堿基組成,編碼108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的抵抗素蛋白。羧基端有一獨特的富含半胱氨酸的高度重復序列CX(12)CX(8)CXCX(3)CX(10)CXCXCX(9)CC,占12%[10]。 據NCBI數據庫顯示,rs1862513位點基因型存在C→G的突變,由此推測其可能影響抵抗素的表達水平以及生物活性,進而影響到抵抗素相關疾?。ㄈ缣悄虿。┑陌l(fā)生、發(fā)展與轉歸。
對于抵抗素基因多態(tài)性在2型糖尿病研究中的重要性各界未達成一致的共識。本研究中,通過對2型糖尿病抵抗素基因1862513位點的檢測,證實該位點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存在C→G的突變而呈現(xiàn)3種基因型:CC型、CG型和GG型;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該位點基因型頻率在廣東地區(qū)2型糖尿病組和健康對照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了該位點抵抗素基因多態(tài)性與廣東地區(qū)2型糖尿病間無相關性。周強等[18]研究發(fā)現(xiàn),脂聯(lián)素+45位點多態(tài)性與2型糖尿病關系密切,該基因變異可能在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董艷等[19]研究顯示7個抵抗素基因的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基因頻率在華東地區(qū)2型糖尿病和健康對照組中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Sentinclli等[20]研究發(fā)現(xiàn),意大利人+1326G/C位存在1個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而且該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的等位基因頻率在意大利人2型糖尿病中和肥胖間差異也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在危險度分析的研究結果中顯示,rs1862513位點的各種基因型結果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能與2型糖尿病的發(fā)生無關。在廣東地區(qū)2型糖尿病患者中,rs1862513位點的各基因型之間發(fā)生2型糖尿病風險無差異,rs1862513可能不是2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
目前國內外學者普遍認為2型糖尿病為一類多種不同病因所致的代謝綜合征,人們對該疾病的發(fā)病機制及影響因素的認識仍較膚淺,抵抗素基因多態(tài)性與2型糖尿病的關系亦僅是初步研究。此次研究證實其與廣東地區(qū)2型糖尿病無相關性,可能原因為抵抗素基因多態(tài)性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qū)中與2型糖尿病的關系亦不一致,該位點可能不是廣東地區(qū)2型糖尿病患者的易感基因。
[1]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787-814.
[2]Lai LC.Prevention of type 2diabetes[J].Malays J Pathol,2002,24(2):71-76.
[3]孫保生,任建功,劉婧星,等.甘肅地區(qū)PRKAA2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2型糖尿病及脂聯(lián)素、抵抗素關系的研究[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1,19(10):732-735.
[4]趙杰.2型糖尿病抵抗素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SNPs)及胰島素抵抗相關因素研究[J].內蒙古醫(yī)學雜志,2007,39(4):416-419.
[5]Collins FS,Guyer MS,Chakracarti A.Variarions on a theme:cataloging human DNA sequence variation [J].Science,1997,278(5343):1580-1581.
[6]Collins FS,Patrinos A,Jordan E,et al.New goal for the U.S.human genome project:1998-2003[J].Science,1998,282(5389):682-689.
[7]Haffner SM,Kennedy E,Gonzalez C,et al.A p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HOMA mode[J].Diabetes Care,1996,19(10):1138-1141.
[8]張芹,駱天紅,張宏利,等.Cnb1基因多態(tài)性與2型糖尿病相關性研究[J].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07,6(2):115-118.
[9]Kim KH,Lee K,Moon YS,et al.A cysteine-rich adiposetissue-specific secretoey factor inhibits aipocyte differentiation[J].J Biol Chem,2001,276(14):1125-1126.
[10]李芳萍,傅祖值.抵抗素的研究[J].國外醫(yī)學:內科學分冊,2003,30(3):99-101.
[11]周強,楊靜,羅淼珊,等.肥胖人群脂聯(lián)素、抵抗素和胰島素抵抗水平的研究[J].檢驗醫(yī)學,2011,26(1):23-26.
[12]楊春香,顧國浩,盧大儒,等.RBP4多態(tài)性與2型糖尿病患者的相關性研究[J].臨床檢驗雜志,2008,26(3):200-203.
[13]Steppan CM,Bailey ST,Bhat S,et al.The hormone resistin links obesity to diabetes[J].Nature,2001,409(6818):307-312.
[14]RaJala MW,Obici S,Scherer PE,et al.Adipose-derived resistin and gut-derived resistin-like molecule-beta selectively insulin action on glucose production[J].Clin Invest,2003,111(2):173-174.
[15]Sagawa N,Yura S,Itoh H,et al.Role of leptin in pregnancy:a review[J].Placenta,2002,23(Supply A):S80-S86.
[16]Way JM,Gorgun CZ,Tong Q,et al.Adipose tissue resistin expression is severely auppressed in obesity and stimulated by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agonists[J].Biol Chem,2001,276(28):25651-25653.
[17]Nagaev I,Smith U.Insulin resistance and type 2diabetes are not related to resistin expression in human fat cells or skeletal muscle [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1,285(2):561-564.
[18]周強,羅淼珊,林楨,等.2型糖尿患者SNP+45基因型與SNP和抵抗素的水平[J].中國熱帶醫(yī)學,2011,11(3):276-278.
[19]董艷,李果,駱天紅,等.抵抗素基因多態(tài)性與華東地區(qū)2型糖尿病的相關性[J].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學報,2003,23(2):97-99.
[20]Sentinclli F,Romco S,Area M,et al.Human resistin gene,obesity,and type 2diabetes;mutation analysis and population study[J].Diabetes,2002,51(3):860-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