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露斯
在炎熱的夏天,我們可以通過吹風扇、空調和游泳等方式,來抵擋高溫的襲擊,那動物是怎樣度夏的呢?有的動物會通過“睡覺”來避暑。專家將動物這種通過“睡覺”來避暑的行為,稱為“夏眠”,也叫“夏蟄”。它與冬眠一樣,是某些動物在生命活動處于極度降低的狀態(tài)下,為了生存而對外界不良環(huán)境條件作出的一種自然反應。哪些動物會夏眠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些會夏眠的動物吧,它們都擁有奇特的本領吶!
在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區(qū)和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紅樹林沼澤內,居住著許多會爬樹的紅樹鳉魚。這些體長約有7.6厘米的小家伙,是溪鳉科的小型熱帶魚。每年夏天,當紅樹林的沼澤陷入枯竭的時候,紅樹鳉魚就蜷曲自己的頭部,使尾部彈跳起來,成群結隊地離開水里。離開水的紅樹鳉魚會臨時改變自己的生理結構,用皮膚來呼吸,用腮來儲存水分和營養(yǎng)物質。它們首尾相連地爬到沼澤的紅樹上,躲進那些被昆蟲啃食過的樹縫中,美美地睡上兩個多月,以此來度過炎熱和干旱的季節(jié)。
在非洲的一些淺湖里,藏著許多可以用肺呼吸的魚——肺魚。它們的體長約有100厘米,是一種淡水魚。當淺湖的水被烈日蒸干,肺魚便會鉆進爛泥里面,蜷曲自己的身體,用皮膚分泌黏液,使四周的泥土變硬,然后用嘴巴鑿開一個小洞,通過小洞,用肺來呼吸外面的新鮮空氣。在泥洞中,肺魚可以不吃不喝地睡上幾個月,等到雨季來臨的時候,又會生龍活虎地回到淺湖里生活。
我們熟悉的泥鰍也有特別的本領吶!它們愛呆在湖泊、池塘、溝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層,不僅可以用腮和皮膚呼吸,而且還能用腸子呼吸。每當河水干枯或者水底缺氧時,泥鰍會先躍出水面,用口吞下大量的空氣,然后緩緩下潛到泥土中,用腸子來呼吸,用肛門排出廢氣,用皮膚分泌粘液,使身體保持滑膩,進入不吃不喝的睡眠狀態(tài)。
海參是一種體長約有10到20厘米,身體呈圓筒狀,全身長滿肉刺的棘皮動物。它們以海底藻類和浮游生物為食,靠皮膚、管足和呼吸樹來進行呼吸。當離開海水或者生長的環(huán)境受到污染后,海參體內會產生一種自溶酶,讓自己在6到7個小時內,溶解成一攤液體,消失得無影無蹤。每年夏天,當上層海水的溫度達到20℃的時候,海底的浮游生物都會浮到海面上覓食和繁殖,而留在海底的海參,因為找不到食物,就只能灰溜溜地轉移到巖礁暗處,背面朝下地潛藏在石底。它們將整個身體萎縮變硬成一個刺球,不吃不動地睡上三四個月,等到秋天過后,才醒過來繼續(xù)活動。
在我國新疆伊犁霍城縣境內,居住著許多不會游泳的龜。它們的體長約13到25厘米,頭部和四肢都是黃色的,每肢只長有四爪,而且指、趾之間沒有蹼,終生只能在陸地生活。它們就是四爪陸龜,也叫草原龜、旱龜,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之一。旱龜?shù)男郧楸容^溫順膽小,一旦遇到敵人,就會立刻把頭和四肢縮進甲殼內。它們的甲殼除了具有防御功能外,還有防止體液蒸發(fā)、調節(jié)體溫等作用。旱龜屬于變溫動物,體溫會隨著環(huán)境溫度的不同而改變,因此,酷暑和寒冬都會威脅它的生命。每年夏天和冬天,四爪陸龜都要躲藏在深達2米的洞穴中睡覺,只有在春天和秋天,它們才會出洞覓食、擇偶、產卵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