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良桂
李立三曾是與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等人齊名的中共第一代領導人。他叱咤風云,降龍伏虎,既立大功,又犯大錯。他是中國工人運動的先驅(qū),安源路礦大罷工的領導者,五卅運動的總指揮。他一生波瀾壯闊,出生入死,大起大落,是一個充滿傳奇和悲劇色彩的革命領袖。
李立三是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的主要領導人,也是南昌起義的發(fā)起者之一,可這些都因為三個月的“立三路線”而被長期湮沒。
1921年末,李立三受陳獨秀派遣,回湖南協(xié)助毛澤東開展工作。兩個人見面后,毛澤東說,湘區(qū)黨組織認真貫徹中共一大決議,集中力量開展工人運動,又特別談到了安源路礦工人的情況,建議李立三到那里去組織領導工人運動。1921年12月下旬,毛澤東與李立三從長沙乘火車到安源去實地考察??疾旖Y(jié)束,李立三就常駐安源不走了。
次年9月11日,剛從莫斯科學習回國的劉少奇抵達安源,協(xié)助李立三工作。第二天晚上,李立三主持召開黨支部會議,與剛到達的劉少奇一起研究了罷工的具體計劃,決定成立罷工委員會,由李立三擔任總指揮,全面指導罷工斗爭。
中共早期領導的工人運動,如二七大罷工、五卅運動等都先后失敗了,只有1922年的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是唯一成功的先例。
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的成果之一,是培養(yǎng)了一批產(chǎn)業(yè)工人黨員。1924年,中共黨員的總數(shù)是900人,其中安源路礦的黨員就達300人,占全黨人數(shù)的三分之一。這是李立三對黨的一個難得的貢獻。然而,由于歷史原因,這段史實長期未能得到實事求是的反映。
長期以來,一些有關現(xiàn)代革命史的書籍、展覽在介紹南昌起義時,只有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等人,很少或根本就沒有提到過李立三;一般黨史讀物在談到南昌起義領導人時,也從不提及李立三。其實,李立三不僅是南昌起義的重要領導人,而且還是第一個發(fā)現(xiàn)機遇并提出起義的人。
1927年,汪精衛(wèi)在武漢叛變革命后,7月19日,李立三和鄧中夏抵達九江,譚平山也到了九江。當天晚上,在九江的一幢二層樓房里,在李立三的主持下,召開了一個重要會議。他們發(fā)現(xiàn)賀龍的二十軍和葉挺所在的十一軍都在九江、南昌附近,李立三猛然意識到,這是一個十分難得的歷史機遇。三人商議,在軍事上趕快集中南昌,在此聯(lián)合賀龍的二十軍舉行暴動,解決三、六、九軍在南昌的武裝。第二天,李立三等人即上廬山同在這里休息的瞿秋白商議。瞿秋白聽完李立三、鄧中夏的分析后,情緒激昂地說:“我們早就該這樣干了,我們已被壓抑得太久了,也許這次暴動會給我們黨帶來新希望?!?月23日和24日,李立三、鄧中夏、譚平山、惲代英又在九江開會,具體研究了南昌暴動的計劃、政綱、宣言,并急電中央征求意見。
7月25日,武漢臨時中央召開常委會,贊成李立三等人的報告,并通過了瞿秋白由九江帶回去的提案。
1927年8月1日,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南昌起義勝利舉行,從而打響了我黨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摘自《同舟共進》2014年第8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