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痹谛抡n改深入實施的形勢下,素質教育被提到重要位置,而要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傳統(tǒng)的“聽講式”“填鴨式”課堂顯然已不能適應當前教育的要求。因此,語文教師應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積極轉變教學模式,在課堂上大膽放開手腳,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提出相應的學習任務,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組織交流各種意見或發(fā)現(xiàn),開展多樣化的互動,讓學習活動變得更加豐富,讓學生的學習體驗更加深刻。
一、轉變陳舊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學生知識的獲得、能力的發(fā)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確立是教學的落腳點。傳統(tǒng)的教學以教師為主體,課堂成為教師精心演繹個人的“鉆研所得”、展示個人才藝的場所,學生在教師預先設計好的框框內(nèi)“學習”,而不清楚為什么學和怎樣學。這樣的課堂教學,不管教者的“才藝”多么出色,但絕不是教育智慧的彰顯。我們要樹立“以生為本”的理念,并且貫徹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讓學生成為課堂這個大舞臺的主角,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之間進行有效互動,充分展示自己獨特的才能,對所學內(nèi)容有深刻的體驗。
二、營造融洽的課堂氛圍,消除學生心理障礙
目前的課堂教學,學生普遍存在心理障礙:害怕說錯,被同學看不起;怕提出的問題有誤,遭到教師指責、批評。為了改變目前的狀況,課堂上我總是提醒學生:學習是相互交流、相互啟發(fā)的過程,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看法,而這些看法有的正確,有的不正確,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善于思考、敢于質疑的學生即使想錯了、說錯了,但是他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值得表揚和學習的。
如講授《格列佛游記》這一名著,我在板書課題時,故意把“列”寫成“力”,想看看學生有何反應。一個學生在下面嘀咕說老師寫錯了,我裝作驚訝,讓他上黑板來糾正,并借此表揚了他。此后許多學生逐漸消除了心理障礙,在課堂上積極發(fā)言。
學習中營造民主、融洽的氛圍非常重要,它使課堂變得輕松、愉悅。學生能放下思想包袱自由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學習興趣得到激發(fā),學習熱情空前高漲,思維異?;钴S,這就為自身能動性的發(fā)揮創(chuàng)造了條件。
三、創(chuàng)設鮮活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展示自我
皮亞杰說過:“兒童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也不是被動地接受環(huán)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的支配?!闭n堂教學應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住,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許多獨到的見解會因此生成。下面是我講授“漢字專題”的課例片段。
師:漢字的魅力是無窮的,除了組字之奇、析字之妙,它也體現(xiàn)在我們的名字上,有的讀來朗朗上口,富有音律美,有的意蘊深遠,寄托著長輩的期望。請談一談你名字有著怎樣的意義,并依據(jù)你的名字為自己取個字。(要求:讀來上口,聽來悅耳,與名有關聯(lián),又有意境美。)
生:我的名字叫朱妍。取“妍”是因為我是女孩,又是剖宮產(chǎn)出生;“妍”又有美麗、巧慧的意思。我給自己取字“倩慧”。
師:你的字取得真好,非常適合靚麗、聰慧的你。
生:我叫王富豪,出生時家中比較貧困,家人希望我的出生能帶來好運,今后能成為有錢人。我取字為“有才”,“才”是“才能”的“才”,與“財富”的“財”諧音,表示長大后既要有才能,也要有富足的生活。
(學生們哈哈大笑,紛紛鼓掌叫好,教室氛圍融洽,其他學生發(fā)言情緒也高漲。)
生:我叫李霽?!办V”是雨雪停止,天放晴的意思。我出生時身體狀況很差,父母希望我能健康長大,所以給我起名李霽。我給自己取字“安康”。
由此可見,在安排教學內(nèi)容、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時,要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創(chuàng)設各種不同的、能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因趣生思、因思生智,進而想方設法去解決問題,從而有利于學習活動的順利進行、學習任務的順利完成。
四、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調動學習能動性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妥善組織學習競賽,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調動他們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能動性。
有位教師在教學《孔乙己》時,圍繞“孔乙己最后究竟有沒有死”這個問題讓學生推測,有的學生認為孔乙己沒有死,有的認為孔乙己一定死了。對此,將全班分成兩組進行辯論,學生分別闡述自己的觀點,針鋒相對、各不相讓,涌現(xiàn)出許多奇思妙想,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讓課堂成為一個充滿競爭的場所,每個學生都處于緊張而熱烈的競爭氛圍之中,思維活躍,心旌搖動,他們不斷獲得成功,不斷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最終變學習為一種內(nèi)在需要。
總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采用靈活多樣的策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之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責任編輯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