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昕
外婆家的農(nóng)舍,是我童年的樂園。夏天,農(nóng)舍頂上的吊瓜已經(jīng)有了半大。外婆種下的葡萄,藤上也結(jié)滿了串串葡萄,葡萄葉又綠又大,掛在簡陋的架上,灑下一片綠蔭。陽光透過葉隙溜進來,幾只貪食的母雞樂滋滋地過去啄,結(jié)果只是一場空,只好不解地跑開了。
在小石頭砌起來的圈欄里的豬和雞是我的朋友。餐后,我經(jīng)常提著糠、剩飯和菜葉拌成的豬食去喂豬。那只小豬,見到我來了,就瘋了似的往門檻上撞,似乎是聞到了豬食的味兒。我打開板門,把食物提進去,倒在食槽里,聽著小豬拱著它的美食,津津有味地吃著,還發(fā)出“哼、哼、哼”的聲音,我非常開心地學著“哼、哼、哼”叫。
豬一般只出兩次門,一次是換“房子”,另一次便是拉出去宰殺??墒俏掖蚱屏诉@種不成文的規(guī)矩。我看見豬天天沒命似的撞向門欄,就決定給它們“自由”。大清晨,我就打開了雞舍的門(通常只有喂食時才開門),那些母雞們試探性地把半個身子伸出雞舍外,感覺安全了,才大搖大擺地魚貫而出。它們一會兒去山渠里喝水,一會兒又在土堆上用土洗澡,僅有的一只大公雞,奮力地飛上圍墻,大聲地叫喊著:“喔——喔——喔——”正當雞們正享受著清晨美好時光的時候,我把小豬放了出來,這個桀驁不馴的家伙,四處亂竄,把雞都驚跑了,母雞們有的沿著溝渠跑到它們下蛋的地方去了,有的振翅“撲撲”地想要飛出圍墻。這家伙還真貪心,喘著粗氣“哼哼”地趕著方才啼叫的那只公雞不放,似乎想從公雞身上拔根羽毛玩似的。
玩累了,豬就在空地上拱泥,雞們也不再驚恐,那安恬的樣子似乎什么也沒發(fā)生過。
出來很久了,雞們又要歸圈了,豬也自討沒趣回到它那堪稱史上最臟的豬窩去了。陽光斜照在雞圈上,撫平了早上發(fā)生的一切。
可是不久,我就要上學了,也許是我把豬放出來,把農(nóng)舍弄得亂七八糟,或許是我拔了那大烏骨雞的幾根羽毛,總之我再也不能常干傻事了,再也不能把雞趕到豬窩里去了。
我的童年結(jié)束了,童年的農(nóng)舍也遠去了。
再見,我的小豬!再見,親愛的雞們!
(指導教師 蘭國祥)
@老師蘭國祥:小作者以樸實的語言敘說著童年時發(fā)生在外婆家農(nóng)舍的故事,文章的結(jié)尾又很好地把文章主旨給凸顯了出來。這是一篇很有味道的作文,沒有一個比喻句,也沒有一個排比句,但是句句都有趣味,生活氣息撲面而來。難能可貴的是,小作者跳出了模式化的寫作,寫出了自己最為真切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