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敏
(廣東大唐國際潮州發(fā)電有限責公司,廣東 潮州 515723)
某發(fā)電公司1000 MW燃煤汽輪發(fā)電機組鍋爐采用哈爾濱鍋爐廠設計、制造的超超臨界變壓直流運行、單爐膛、一次再熱、平衡通風、露天布置、固態(tài)排渣、全鋼構架、全懸吊結構 Π形爐,其型號為HG-3110/26.15-YM3。采取無分隔墻的八角反向雙火焰切圓燃燒方式,共設有48只直流燃燒器,燃燒器共分6層,每層設8只燃燒器。制粉系統(tǒng)為中速磨煤機冷一次風正壓直吹式,每臺鍋爐配6臺中速磨煤機,鍋爐最大連續(xù)蒸發(fā)量(BMCR)工況下5臺運行、1臺備用,并配備6臺稱重式給煤機,每臺磨煤機最大磨煤量可達95 t/h。風煙系統(tǒng)配有2臺動葉調節(jié)軸流式送風機、2臺靜葉調節(jié)軸流式引風機、2臺動葉調節(jié)軸流式一次風機及2臺三分倉回轉式空氣預熱器(如圖1所示)。其中送風機主要將空氣送往空氣預熱器預熱后與燃料混合燃燒,而引風機主要使爐膛處于微負壓狀態(tài),實現爐膛平衡通風,保證鍋爐安全運行。一次風機主要提供一次風,從風機出來的一次風分為兩路,一路經過空氣預熱器預熱后的叫熱一次風,一路不經過空氣預熱器的叫冷一次風。熱一次風為磨煤機提供干燥出力和通風出力,將磨煤機磨好的煤粉干燥后攜帶其進入鍋爐燃燒器;冷一次風與熱一次風在磨煤機的入口處混合,起到調節(jié)磨煤機入、出口溫度的作用,同時也是磨煤機通風出力的一部分。正常運行的情況下,兩側送風機、引風機及一次風機均保持運行,一旦單側任一風機發(fā)生故障跳閘,機組負荷滿足條件并且在機爐協(xié)調方式下,將會觸發(fā)機組快速減負荷(RB)動作,如果RB不能成功動作,將會導致機組跳閘。
圖1 鍋爐風煙系統(tǒng)
機組運行中協(xié)調控制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機爐協(xié)調方式(CCS DRY),需要“燃料主控”“水煤比控制”“給水主控”“機主控”(汽輪機綜合閥位)投入自動。在此方式下,汽輪機調門將直接跟隨負荷指令,鍋爐控制跟隨經主蒸汽壓力偏差修正的負荷指令,鍋爐負荷主指令(BID)=實際負荷指令+功率偏差+主汽壓偏差。
(2)爐跟機方式(BF DRY),需要“燃料主控”“水煤比控制”“給水主控”投入自動,“機主控”手動。在此方式下,汽輪機調門控制負荷,鍋爐控制主汽壓,BID跟蹤主汽壓偏差。
(3)機跟爐方式(BI DRY),在“給水主控”自動、“燃料主控”或“水煤比控制”手動的情況下,“機主控”可以是自動也可以是手動。在此方式下,鍋爐控制負荷,汽輪機調門控制主汽壓,BID由運行人員通過爐主控手動輸入。
(4)基本方式(BH DRY),在機組干態(tài)情況下,不論“燃料主控”“水煤比控制”“機主控”在自動還是手動狀態(tài),只要“給水主控”在手動的狀態(tài)均為基本方式;BID與實際給水流量為函數關系。
(5)手動方式,“給水主控”“燃料主控”“水煤比控制”“機主控”均在手動狀態(tài)。在此方式下,燃料量、給水量、汽輪機調門均為手動控制,一般在機組剛啟動或停運過程中,鍋爐濕態(tài)的情況下使用。
在前3種控制方式下,BID與燃料量、給水量分別為函數關系,如圖2、圖3所示。
圖2 BID與燃料量的函數關系
燃料主控指令=f(BID)+燃料前饋(BIR FF)+水煤比控制,給水主控指令=f(BID)+給水前饋(BIR FW)+給水偏置,其中,BIR FF指令由3部分組成。
圖3 BID與給水量的函數關系
(1)負荷設定與負荷指令偏差。在機組負荷變化過程中起作用,當實際負荷指令與負荷設定值一致后,該作用消失。
(2)機前壓力設定。該作用在壓力設定達到目標壓力后即壓力設定值不發(fā)生變化時消失。
(3)機前壓力設定與機前實際壓力偏差。
BIR FW與BIR FF指令類似,只是參數設置有區(qū)別。
第4種基本方式下,實際給水流量與BID指令為函數關系(如圖4所示),燃料量再跟蹤 BID指令。
圖4 實際給水流量與BID指令的函數關系
CCS DRY,BI DRY方式下,負荷、主汽壓指令變化速率均為自動控制,設定值可以更改,其中CCS DRY 方式下設定值為 15 MW/min,0.3 MPa/min,BI DRY 方式下設定值為40 MW/min,0.2 MPa/min;BF DRY及BH DRY方式下,負荷、主汽壓變化速率均可以手動控制;RB動作時根據不同的設備自動調整不同的變化速率。
2012-09-30 T 20:54,該公司機組自動發(fā)電量控制(AGC)投入,負荷600 MW,CCS DRY方式,BID為 608 MW,主汽壓為 16.31 MPa,機主控為81%,總煤量為330 t/h,給水流量為1780 t/h,主汽流量為1740t/h,水煤比為5.84,汽水分離器過熱度為17℃,分離器儲水箱水位為1 m,氧量為4.63%;A,B一次風機并列運行,一次風機動葉開度分別為46.6%,48.4%,電流為 215,226 A,一次風壓為11.3 kPa;制粉系統(tǒng) B,D,E,F 磨煤機運行,A,C 磨煤機備用,B磨煤機單磨塔山煤,其他3臺磨褐煤,每臺磨煤機磨煤量為82 t/h,磨煤機入口一次風量分別為163,167,178 和175 t/h。
20:55,A,B一次風機動葉自切均解為手動,動葉開度分別為58%,57%,電流為148,240 A,A一次風機發(fā)“喘振”報警,一次風壓為8.2 kPa,B,D,E,F磨煤機一次風量分別降至129,124,134和133 t/h,爐膛負壓突降至-820 Pa,機組負荷和主汽壓力快速下降,汽溫下降。
20:56,AGC指令漲至625MW,解除AGC控制,負荷控制變?yōu)樽詣迂摵烧{節(jié)(ALR)方式,協(xié)調方式仍保持CCS DRY,ALR負荷指令625MW未變,實際負荷為549MW,實際主汽壓為13.51MPa,設定值為15.97 MPa,機主控由 81.2% 漲至 99.8%。BID 指令由609 MW升至764 MW,總煤量由330 t/h升至380 t/h,給水流量由1780 t/h升至2250 t/h,實際值均跟蹤正常,水煤比最大至6.89。
20:57,實際負荷已降至580 MW,主汽壓降至15.1 MPa,一次風壓為 7.33 kPa,各臺磨煤機入口風量為130 t/h左右,氧量最大至10.03%。為防止堵磨,急停F磨煤機,降低ALR負荷指令至450 MW,同時調小B一次風機動葉開度至50%,A一次風機“喘振”報警消失,試并列A一次風機(重復多次)無效后,開大B一次風機動葉維持一次風壓11.5 kPa帶負荷。
20:58,一次風壓恢復后,主汽壓由12.50 MPa開始回漲,負荷由512 MW開始回漲;21:04,實際主汽壓最高漲至15.29 MPa,實際負荷漲至605 MW。
21:00,由于實際負荷指令為574 MW,實際負荷為535 MW,實際主汽壓為13.31 MPa,設定值為15.92 MPa,BID 仍有 694 MW;解“水煤比控制”自動,協(xié)調方式變?yōu)锽I DRY,給水流量指令為1613 t/h,實際值跟蹤正常,總煤量指令為353 t/h,實際總煤量為285 t/h。
21:00,就地檢查發(fā)現A一次風機無異音,故障原因為動葉連桿脫落。
21:02,汽水分離器過熱度降至0℃,分離器儲水箱水位漲至12 m,水進入一級過熱器,造成一級過熱器出口溫度和分離器出口溫度一致,接近飽和溫度,汽溫開始快速下降。手動將BID由659 MW設為500 MW,BID按40 MW/min的速率下降,給水流量與總煤量跟蹤正常。
21:03,汽水分離器過熱度上漲,分離器儲水箱水位開始下降,但過熱器各級汽溫仍快速下降。
21:04,BID降至546 MW,給水流量為1248 t/h(由于汽溫下降過快,手動設定“給水主控”偏置-350 t/h),總煤量指令與實際總煤量均為223 t/h。解“給水主控”自動,協(xié)調方式變?yōu)锽H DRY,BID變?yōu)?05 MW,總煤量由223 t/h降至157 t/h,實際值跟蹤正常。
21:06,末級過熱器汽溫最低降至517/525℃,末級再熱器汽溫最低降至566/570℃,之后逐漸上漲,造成首級蒸汽溫度由558℃降至497℃,首級金屬溫度由560℃降至506℃。期間為防止汽輪機進水,打開汽輪機高中壓主汽門調門前的汽缸缸體疏水門,汽溫正常后關閉。
21:07,手動將給水流量加至1523 t/h,BID為546 MW,總煤量指令漲至215 t/h,手動增加至245 t/h(設定“水煤比控制”正偏置)。
21:10,工況基本穩(wěn)定,投CCS DRY方式,ALR負荷設定為500 MW。
21:15,檢修人員臨時固定好A一次風機動葉連桿后,逐漸并入風機運行,投入AGC控制負荷。
一次風機動葉調節(jié)執(zhí)行機構連桿脫落,是此次異常發(fā)生的主要原因。一次風機一直存在振動大的問題,動葉執(zhí)行機構長期在振動大的環(huán)境下工作,最終因銷子螺母脫落而導致連桿脫離執(zhí)行機構。設備隱患未及時排查,導致事故發(fā)生。
(1)塔山煤發(fā)熱量約21.77 MJ/kg,褐煤發(fā)熱量約15.07 MJ/kg,1臺磨煤機磨塔山煤,3臺磨煤機磨褐煤,入爐煤發(fā)熱量偏低,故障時負荷600 MW,所以風機正常時總煤量已達到330 t/h,故障時各臺磨煤機均滿出力運行。
(2)一次風機動葉解除自動邏輯設置不合理,一次風機動葉自動解除條件為“一次風壓與設定值偏差達3 kPa”或“一次風機動葉指令與反饋偏差達20%”。當A一次風機連桿脫落后一次風壓突降3.1 kPa,導致2臺一次風機動葉均解為手動,B一次風機動葉無法跟蹤設定值自動開大。
(3)事故初期判斷為A一次風機失速,多次試并列A一次風機均未成功,不敢增加B一次風機出力,導致一次風壓偏低時間過長,且未及時手動降負荷,產生惡性循環(huán),導致事故擴大。
(4)一次風壓降低后,各臺磨煤機入口風量均降至40 t/h左右,故障初期總煤量雖然增加,但由于一次風壓過低加上緊急停F磨煤機減少的熱量,實際進入爐膛的熱量與煤量嚴重不對應,水煤比嚴重失調,導致機組負荷、主汽壓力及汽溫快速下降。
(5)汽水分離器儲水箱滿水、汽溫驟降是因為故障發(fā)生后長時間未降負荷,主汽壓持續(xù)下降,為維持負荷,汽輪機調門開度由81%開至100%,給水流量快速增加,比主蒸汽量高510 t/h,而實際總煤量比指令少68 t/h,水煤比嚴重失調;一次風機故障導致一次風壓偏低,各臺磨煤機長時間滿出力運行,均有不同程度的堵塞,導致進入爐膛的煤粉驟減,燃燒急劇減弱。
(6)給水流量、總煤量在機組解除AGC后大幅上漲的原因為:AGC解除后,負荷控制變?yōu)锳LR方式,未能及時手動降低ALR負荷指令,且實際負荷指令受負荷變化速率限制(15 MW/min)無法快速下降,機組煤量、水量、風量等跟蹤降低較慢,導致實際負荷指令遠遠高于實際負荷,實際主汽壓低于設定值,最終BID由609 MW升至764 MW,使給煤量、給水量嚴重超調。
(7)在協(xié)調方式解為BI DRY的初期,未及時根據磨煤機出力降低BID,因總煤量指令為當前給水流量對應BID的計算值,自動控制無法考慮入爐煤發(fā)熱量偏低的因素,總煤量157 t/h偏少,未手動設定“水煤比控制”正偏置來增加總煤量。
(1)通過事故現象及時判斷事故原因。發(fā)現一次風機出力下降,應根據故障現象及時就地檢查,查明故障具體原因再進行相關處理;不要一次風機一出問題,發(fā)現電流偏差大、出口風壓降低就認為是失速,盲目進行處理。一次風機動葉存在問題與失速的最大區(qū)別為:試開大、關小故障風機動葉,觀察風機電流、出口風壓、空氣預熱器一次風側差壓、控制動葉的液壓油壓力是否有變化,在風機“喘振”報警消失后風機是否能并列正常,就地檢查風機是否有異音等。
(2)此次故障發(fā)生時負荷600 MW,可將協(xié)調方式解為BI DRY,用BID降負荷至500MW,同時立即全開正常一次風機動葉,全關故障一次風機動葉,并根據一次風壓調整磨煤機運行方式,及時關閉磨煤機的冷、熱一次風門。
(3)一次風機失速的處理方法。
1)立即將2臺一次風機動葉自動解為手動,并打開1臺備用磨煤機的冷風通道降低管道阻力,迅速關小失速一次風機動葉,同時關小另一臺一次風機動葉。因失速后2臺一次風機動葉皆自動開大,處理時一定要迅速果斷,處理的關鍵是一定要大膽關小未失速一次風機動葉。
2)根據一次風壓調整負荷,控制總煤量,防止磨煤機堵塞。
3)一次風機脫離失速區(qū)應以風機電流、出口風壓、風量上升為準。
4)并列一次風機時,不應急于加大未失速一次風機動葉開度,應繼續(xù)關小未失速一次風機動葉,相應開大失速一次風機動葉,緩慢提升一次風壓,防止一次風壓恢復過快,各臺磨煤機出力快速增加,鍋爐燃燒急劇加強,造成超溫超壓。
(4)機組輔機發(fā)生故障時應首先檢查RB動作情況,若RB不能正確動作或未觸發(fā)RB動作,事故處理關鍵點是:快速減小總煤量、維持一次風壓;調整好給水流量;考慮入爐煤熱值的影響,適當調整總煤量,控制好水煤比。若負荷650 MW以下,可解除“水煤比控制”自動,用BI DRY協(xié)調方式手動減BID降負荷,給水流量與總煤量對應減少;若負荷650 MW以上,應立即解除“給水主控”自動,用BH DRY協(xié)調方式手動控制給水流量降負荷,同時控制好對應的總煤量。
(5)事故處理時,若出現汽溫驟降現象,為防止汽輪機進水,應打開汽輪機高中壓主汽門調門前的汽缸缸體疏水門,待汽溫正常后關閉;若汽輪機已進水,機組振動增大,應立即打閘停機。
針對此次一次風機故障跳閘原因分析的結果,該廠對鍋爐輔機執(zhí)行機構連桿易脫落的部位進行加固,并完善優(yōu)化一次風機動葉控制邏輯,將一次風機風壓偏差大解除風機動葉自動定值由3 kPa修改為10 kPa。燃煤電廠機組輔機發(fā)生故障時,若RB不能正確動作,可能造成機組跳閘,甚至設備損壞的嚴重事故,故應加強輔機設備的點檢及維護,從而提高輔機設備運行的可靠性。
[1]大唐國際發(fā)電股份有限公司.全能值班員技能提升指導叢書:鍋爐分冊[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8.
[2]張海德,吳桂祥.影響發(fā)電廠鍋爐燃燒及風煙系統(tǒng)異常因素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17):103-105.
[3]高寶桐,張福龍,李榮.軸流式一次風機失速原因分析及處理措施[J].華北電力技術,2008(5):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