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雄
【摘 要】臥式快裝鍋爐煙管脹口滲漏事故是較常見事故,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分析其滲漏原因,介紹常見的修理方法,做到正確操作,正確使用,對癥下藥,力爭防患于未然,減少甚至杜絕此類事故的發(fā)生。
【關鍵詞】臥式塊狀鍋爐煙管脹口滲漏;原因;修理方法
目前我市在工業(yè)鍋爐型號中,以臥式快裝鍋爐即KZL型居多,由于這種鍋爐結構緊湊,體積小,重量輕,耗用金屬量小,安裝方便;而且使用時升火啟動快,負荷調整方便,因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臥式快裝鍋爐煙管脹口滲漏事故是比較常見的安全生產事故,在鍋爐事故中所占比重達30%以上。
我市有幾十臺KZL型臥式快裝鍋爐,歷年以來,很多家企業(yè)發(fā)生鍋爐脹口滲漏事故,有的企業(yè)甚至屢次發(fā)生鍋爐脹口滲漏事故,給企業(yè)帶來一定的財產損失。產生煙管脹口滲漏事故的原因,綜合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萬面:
1)鍋爐發(fā)生缺水事故,造成煙管脹口滲漏。
2)鍋爐停爐時冷卻不當。鍋爐在運行時往往由于系統(tǒng)其它原因造成被迫停爐搶修時,對鍋爐強制冷卻不當造成煙管脹口滲漏。
3)鍋爐運行不當,啟停過于頻繁。鍋爐正壓燃燒是造成管板溫度過高的主要原因。鍋爐正壓燃燒時,爐膛溫度顯著增高,煙氣溫度隨之增高,當煙氣進入煙管時,使管板及煙管進口處的溫度急增。在高溫下,管孔的彈性變形、煙管管端的永久變形遭到破壞,導致發(fā)生滲漏事故。
4)鍋爐嚴重結垢,造成管束區(qū)落垢堆積。落垢堆積不僅影響鍋爐傳熱,而且局部溫度升高,產生溫差應力,在此應力作用下煙管脹口容易會松動滲漏。
5)鍋爐修理質量不符合要求。
鍋爐修理時,往往忽視脹管率,有超脹現(xiàn)象。脹管率一般在2.4-3 .2%之間,有的甚至高達3.5%。這些超脹管子在水壓試驗時反映不出來,但鍋爐一旦開始運行,尤其在不穩(wěn)定的工況下運行時,使管孔壁失去收縮力而不能緊固管子,從而造成煙管脹口滲漏。
一般情況下發(fā)生臥式快裝鍋爐煙管脹口滲漏,根據其損壞程度,常見的修理方法有以下幾種:
1)補脹。
由于輕微事故造成滲漏不太嚴重的情況下,一般采用補脹修理。這樣,雖然維修時省材料,也省時間,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煙管脹口滲漏的問題,因為如果補脹修理沒有達到一定標準,鍋爐運行時還是容易會發(fā)生脹口滲漏。
2)換管重脹
由于原煙管滲漏嚴重,原管子不適合繼續(xù)使用時,可以采用換管重脹的修理辦法。
3)脹口改成焊口。
這是一個從根本上解決脹口滲漏的修理辦法,雖然脹口改焊口,對管板有一定影響,管端封焊會使脹口周圍產生熱應力及殘余應力,并會產生裂紋。我市也曾有幾臺鍋爐封焊使用后不久在管板上產生裂紋。但是只要有正確的焊接工藝和良好的焊接技術,是不會損壞管板的。
根據以往多數鍋爐修理的經驗及修理后多年定檢的結果來看,以下的修理工藝是比較合理的:焊前,先將煙管脹緊,使管子卷邊與管板密貼,其局部間隙<0.6mm,并向鍋內注入25℃-30℃的溫水。施焊時由上向下安排隔一根焊一根,焊至該排末端再返回,焊條的運行方向由下向上兩個起點,在管板上距煙管4-5m處引弧,焊接時焊條與管板成60-70℃角;為避免燒傷管邊,70%的時間燒在管板上,選用J507焊條,規(guī)格為Φ3.2mm,焊接電流120A,電壓25V,焊速6.5cm/min,焊條在使用前在350℃條件下,烘干1小時,取出后放入焊條保溫筒內隨用隨取。焊后對焊縫外觀質量進行檢查,要求焊波表面均勻、整齊、無裂紋、夾渣、弧坑、氣孔等表面缺陷,焊縫緩慢冷卻24小時后,對焊縫及其孔橋區(qū)域進行磁粉探傷檢查,經檢查無缺陷時,做水壓試驗。
從上述工藝流程來看,焊前向鍋筒內注入溫水,目的在于減小焊縫金屬與周圍金屬的溫差,降低焊縫和熱影響區(qū)的冷卻速度,減小淬硬組織,防止冷裂紋的產生,因為部分鍋爐采用的材料是16Mng,16Mng的管板屬低合金鍋爐用鋼。在與20#煙管管口板邊焊接時,由于焊角小,焊縫短,焊縫熱影響區(qū)有可能出現(xiàn)低碳馬氏體,并在較大的焊接應力下產生裂紋。因此,焊前可做適當預熱。在減小殘余應力和焊接應力方面,此工藝采取了增大焊按電流,減慢焊接速度,并選用低氫型焊條和合理的焊接次序等,對保證焊接質量、減小殘余應力都起到了較好的作用。
臥式快裝鍋爐煙管脹口滲漏事故是比較常見的安全生產事故,發(fā)生率如此之高急需引起我們高度重視,針對其事故原因,對癥下藥,及時正確維修,是預防乃至杜絕此類事故發(fā)生的根本辦法,為企業(yè)安全生產保駕護航。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