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正廣
【摘 要】本文針對某高土質(zhì)心墻堆石壩進行了滲流、穩(wěn)定和應力變形分析。結果表明,壩體、壩基的滲漏量和滲透比降很小,浸潤線位置也很低;各工況壩坡最小安全系數(shù)均達到規(guī)范要求;各工況壩體小主應力均大于0,應力水平小于1,心墻在蓄水期和運行期不會產(chǎn)生水力劈裂,大壩結構設計和壩料設計合理,大壩整體安全可靠,但防滲墻和廊道應力較大,需加以注意。
【關鍵詞】土石壩;滲流分析;壩坡穩(wěn)定分析;應力變形分析
0 引言
某水電站擋水建筑物為土質(zhì)心墻堆石壩,最大壩高112m。水庫總庫容為7.26億m3,裝機規(guī)模為150萬千瓦,根據(jù)DL5180-2003《水電樞紐工程等級劃分及設計安全標準》,該工程為一等大(1)型工程,擋水建筑物為1級建筑物。根據(jù)地震安全性評價,工程區(qū)地震基本烈度為Ⅷ度,大壩抗震設防類別為甲類。本文通過對大壩滲流、穩(wěn)定和應力變形的計算分析,論證了大壩結構設計、壩料設計和防滲設計的合理性,評價了大壩整體安全性,揭示了需注意的關鍵部位。
1 土質(zhì)心墻堆石壩壩體剖面及分區(qū)設計
根據(jù)規(guī)范、工程經(jīng)驗及交通要求,壩頂寬度擬定為15m,壩頂長455m,最大壩高為112m。壩頂上游側設置1.2m高的混凝土防浪墻,防浪墻底部深入心墻。大壩上游壩坡坡率初擬為1:2.0,下游壩坡坡率初擬為1:1.9,上游在2030m高程,下游在2040m、2000m高程各設一寬度為4.5m的馬道。上游壩殼與圍堰結合布置,采用石渣回填圍堰與壩體之間的空間。心墻頂高程為2078m,頂部寬度為5m,心墻坡比為1:0.25。
根據(jù)壩殼各部分對強度、滲流的要求,并盡量利用開挖石渣料,對壩殼進行分區(qū)設計。上游壩殼設1個主堆石區(qū),采用料場開采的花崗巖堆石料填筑,下游壩殼在過渡料下游設次堆石區(qū),采用開挖料填筑,次堆石區(qū)外圍為主堆石區(qū),采用料場堆石料填筑。心墻采用碎石土料填筑,為提高兩岸心墻對岸坡變形的適應性,提高抗?jié)B能力,在心墻底部設厚度4m的高塑性土區(qū),同時,為減少壩基廊道和防滲墻承受的壩體壓力,增強心墻和廊道及防滲墻之間的變形能力,在廊道和防滲墻周邊設厚度3.5m的高塑性土區(qū)。兩岸心墻基礎開挖到弱風化巖層,為了防止因基巖裂隙造成心墻底部土料在滲流作用下發(fā)生滲透破壞,在基巖面上設厚1m的混凝土蓋板。心墻上下游各設兩道反濾層,下游兩層反濾層水平寬度各為6m,上游兩層反濾層水平寬度各為4m。為防止壩基覆蓋層基礎產(chǎn)生滲透破壞,在心墻底部和下游壩殼底部設兩層反濾層,每層厚度2.5m。在反濾和壩殼之間設水平寬度6m的過渡層。上游壩殼2060m高程以上壩面設厚度1m的拋石護坡,下游壩面采用厚度1m的干砌石護坡。
2 大壩滲流與壩坡穩(wěn)定計算分析
對大壩進行了二維滲流有限元計算[1]。計算工況為上游為正常蓄水位,下游為最低水位的穩(wěn)定滲流。計算采用最大斷面。從大壩等勢線圖看,碎石土心墻和防滲墻組成的防滲體系起到很好的防滲作用,心墻和防滲墻內(nèi)等勢線集中,作用于壩體的滲透水頭基本消減在心墻內(nèi),下游壩殼的浸潤線與下游水位基本齊平,有效的控制了壩體浸潤線。防滲墻消減了近65m 水頭。設置防滲墻后,壩體和壩基的單寬滲流量只有7.97m3/d,防滲漏效果非常明顯。心墻平均滲透比降為1.27,小于允許滲透坡降,雖然局部滲透比降大于允許值,但考慮心墻上下游設置有完善的反濾層,可避免滲透破壞的發(fā)生。壩殼堆石內(nèi)滲透比降基本接近0,壩基的平均滲透比降為0.03~0.19,小于各層允許滲透比降,局部區(qū)域的滲透比降較大,但主要發(fā)生在覆蓋層內(nèi)部,不會造成壩基的滲透破壞。
根據(jù)規(guī)范[2]要求和工程實際情況,大壩壩坡穩(wěn)定計算工況為:①在正常高水位和下游常水位下穩(wěn)定滲流期;②死水位和下游常水位下穩(wěn)定滲流期;③在正常高水位和下游常水位下穩(wěn)定滲流期遇設計地震;④死水位和下游常水位下穩(wěn)定滲流期遇設計地震;⑤正常高水位和下游常水位下穩(wěn)定滲流期遇校核地震;⑥死水位和下游常水位遇穩(wěn)定滲流期校核地震;⑦大壩竣工期;⑧庫水位由正常水位快速降落至2015m。計算采用河床最大斷面,浸潤線采用二維滲流有限元計算結果,大壩穩(wěn)定以畢肖普法計算出的安全系數(shù)來評價,設計地震的水平動峰值加速度代表值為0.38g,校核地震為0.46g。計算結果表明,各工況的壩坡最小安全系數(shù)均能達到要求。
3 大壩應力變形計算分析
采用比奧固結理論[3],進行了大壩二維應力變形有限元計算。壩料和壩基覆蓋層本構模型采用鄧肯-張E-B模型。計算工況包括施工期、竣工期、蓄水期和運行期,計算中模擬施工分期加載過程和施工期、蓄水運行期庫水位變化,壩體填筑分為20級,水荷載分為6級。計算模型共劃分為3551個單元,5120個節(jié)點,防滲墻、廊道與壩料和覆蓋層之間設接觸單元。
(1)壩體沉降與水平位移。壩基覆蓋層內(nèi)含礫粗砂層分布厚度大范圍廣,該層變形模量小,受荷后壓縮變形大。受河床覆蓋層的影響,及防滲墻和廊道對土質(zhì)心墻的頂托作用,壩體的最大沉降有兩個區(qū)域,位于心墻上下游側,并靠近河床面,竣工蓄水期分別為190cm和202cm,蓄水2年后增加至195cm和207cm。壩體最大水平位移也靠近河床面,蓄水后,整個壩體包括防滲墻下游側覆蓋層向下游位移了93cm,上游側覆蓋層向上游位移了20cm。心墻在竣工蓄水時,水平位移最大為95cm,指向下游,由蓄水引起的位移為30cm,位置靠近河床面。
(2)壩體應力。受覆蓋層的影響,壩體未出現(xiàn)明顯的拱效應現(xiàn)象??⒐ば钏?,最大主應力和最小主應力分別為2.38Mpa和0.95Mpa,出現(xiàn)在毗鄰防滲墻的覆蓋層底部,壩體小主應力均大于0,無拉應力出現(xiàn)。壩體的應力水平均小于1,在靠近壩體上游坡及防滲墻的上游側達到0.75左右。
(3)壩體孔隙壓力。由于心墻和壩基的滲透系數(shù)較大,施工期產(chǎn)生的超靜孔隙壓力消散很快,在蓄水期很快形成穩(wěn)定滲流場。心墻發(fā)生水力劈裂是由于因拱效應造成心墻邊界小主應力很低,心墻土料滲透系數(shù)小,在庫水位上升較快下未能形成穩(wěn)定滲流場,而產(chǎn)生較大的滲透梯度造成的。由于大壩拱效應現(xiàn)象不明顯,心墻小主應力降低不明顯,加上土料滲透系數(shù)較大,水庫水位上升速度不大,不會在心墻邊界形成較大滲透梯度。根據(jù)計算,心墻上游面的水頭壓力均小于小主應力,故發(fā)生水力劈裂的可能性較小。
(4)防滲墻和廊道的變形應力。防滲墻在竣工蓄水期頂部位移達到60.3cm,大主應力沿深度呈拋物線分布,最大值為35Mpa,發(fā)生在一半墻深偏上部位。小主應力局部小于0。廊道與防滲墻剛性連接,在防滲墻頂托和心墻重量作用下,應力較大,大主應力最大達到23.6Mpa,小主應力為拉應力,最大6.8Mpa。
4 結論
大壩安全計算分析表明,壩址河床覆蓋層采用全斷面混凝土防滲墻是可行的,無論是壩基滲漏量還是壩體和壩基的滲透比降都很小,下游壩殼的浸潤線位置也很低。大壩在各種工況下的壩坡最小安全系數(shù)均達到規(guī)范要求。心墻在蓄水期和運行期不會產(chǎn)生水力劈裂,覆蓋層力學性狀對壩體應力變形影響較大,壩體各工況的小主應力均大于0,壩體應力水平小于1,但防滲墻和廊道應力較大,需加以注意。計算表明大壩結構設計和壩料設計是合理的,大壩是安全可靠的。
【參考文獻】
[1]毛昶熙.滲流計算分析與計算[M].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90.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yè)標準編寫組.DL/T 5395-2007 碾壓式土石壩設計規(guī)范[S].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8.
[3]林繼鏞.水工建筑物[M].4版.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薛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