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國康
江西省樂安縣牛田鎮(zhèn),沿著烏江兩岸,散落著16塊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古樟樹群,綿延數公里,共77.33公頃(全景圖見25頁)。樂安牛田古樟林,以面積之大、古樟之多、樹齡之長、株體之大、長勢之茂、景色之美,被譽為“江南第一古樟林”。漫步林中,樟香襲人,鳥語蟬鳴,令人神清氣爽。攝影/文驅遇
流坑村與白馬洲
牛田古樟群中有一片叫白馬洲,在流坑古村前。流坑村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一個規(guī)模宏大的村落,有許多古老的建筑群組。白馬洲原來叫白茅洲,據查明代刑部正郎董燧當年為了保護樟樹林不被人畜侵害,與村民立約,禁止在白茅洲放牧,如有違者,嚴加處罰。為了彰顯村規(guī)嚴明,董燧暗授家人將自家白馬趕入白茅洲吃草。當村民告知董燧,董燧將白馬宰殺,供全村人食用。村民深感董燧以身作則、村規(guī)難違,于是愛林護林蔚然成風。白茅洲也因此更名為白馬洲。攝影/黃清華
江西省撫州市樂安縣城西南30公里的牛田鎮(zhèn),有一條流入贛江的河流——烏江(本地人稱牛田河)。在烏江兩岸,延綿十里,散落著16塊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古樟樹群,綿延數公里,呈條塊狀分布,共77.33多公頃。登上江岸之山北嶺遠眺,樟樹群就像16塊綠色的翡翠鑲嵌在烏江兩岸,十分賞心悅目。樂安牛田古樟林,以其面積之大、古樟之多、樹齡之長、株體之大、長勢之茂、景色之美,被譽為“江南第一古樟林”。
遠望古樟群落,綠葉如云,水村山廊,如詩如畫,堪稱江南絕景。近看古樟,林絮葉茂,綠蔭覆蓋,香樟氣息飄然而至。步入林中,遮天蔽日,鶯飛草長,鳥語蟬鳴,令人心曠神怡,如入仙境。古樹林下生長著紫金牛、飛燕草、絞股藍、鳳丫蕨等花草。樹冠上三寶鳥、畫眉、杜鵑、白鷺、八哥等婉轉鳴唱,啄木鳥適時在樹干上敲打著節(jié)拍。古樹藤上時有長足盲蛛、馬陸(千足蟲)爬行。林間小溪悠然可見豆娘、鳳蝶、環(huán)蝶翩翩起舞……
十里古樟群依烏江兩岸分布,其名稱多以村命名,如水南洲、蓮荷洲、麻坑洲、東岸洲等。但是流坑古村前的“白馬洲”卻不同,其名稱是有來歷的。據查明代刑部正郎董燧當年為了保護樟樹林不被人畜侵害,與村民立約,禁止在白茅洲放牧,如有違者,嚴加處罰。為了彰顯村規(guī)嚴明,董燧暗授家人將自家白馬趕入白茅洲吃草。當村民告知董燧,董燧甘愿將白馬宰殺,供全村人食用。村民深感董燧以身作則、村規(guī)難違,于是愛林護林蔚然成風?!鞍酌┲蕖币惨虼烁麨椤鞍遵R洲”。
最秀美壯觀的古樟群是位于水南村東頭的水南洲。水南洲位于水南村與茶園村之間的烏江南岸,沿江東西向呈條帶狀分布,長約1000米,平均寬度約100米,占地6.67公頃。洲上共有香樟等古樹3000余棵,樹齡多在300年至600年之間。在水南洲中上段,一棵生長在江岸之邊,被稱為“三仙樟”的古樹引人注目。樹干在離地面約1.5米處分為3個,曲伸各顯其態(tài),而到了樹的中部以上,又不分你我他,3個樹干相互交錯。樹的上部枝繁葉茂,大部分向江面伸展,儼然一棵巨型的古樹盆景。從“三仙樟”沿江而下約300米處的江岸,也生長著一棵古老而奇特的樟樹,主干巨大,圍徑6米,在離地面1米多處分干成凹,形似一匹騰躍龍馬,名“馬鞍樟”。
作為護岸林和風水林,牛田古樟群對周邊村莊和農田起到了重要的保護作用。在這一帶村民的意識中,樟樹林是護河衛(wèi)村的風水林,早在明代就曾聯合各鄉(xiāng)村制定鄉(xiāng)規(guī)民約保護。因而,培植和保護樟樹,慢慢變成村民的自覺行為,并逐漸演成一種鄉(xiāng)俗,世代相承。
牛田古樟群千百年來根深葉茂,見證著烏江的潮起潮落。樂安縣林業(yè)局2003年組織專家查明:十里古樟樹群有樟樹1萬多株,百年以上的古樹4127株,其中一級古樹346株、二級古樹2330株、三級古樹1451株。林中有高等植物300多種、鳥類130多種、獸類20多種。群落中70%的古樹是香樟,其他樹種有欏木石楠、紫彈樸、楓香、黃連木等。古樹群內喬、灌、草結構分明,古樹上附生蕨類、攀爬藤本植物清晰可見。林下黃檀、鳳尾竹、紫金牛、鳳丫蕨等灌木、草本植物,形成不同的小群落。
樂安西,十里香樟林;日出江水萬樹碧,春來百鳥齊爭鳴;明月憶,江南第一古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