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茴茴
在經(jīng)濟學中,有一個著名的水和鉆石的價格難題,那就是:水應當比鉆石更值錢么?根據(jù)常識。一個物品的價格決定于它給消費者的效用。但是,水為消費者所必須,水的有無,生死攸關,效用極大,但水的價格很低;而鉆石是非必需品,效用有限,價格卻非常高。這是為什么呢?在本文中,將用供求定理、邊際效用、消費者剩余來解決這個200年以前困擾亞當斯密的難題。
一、供、求基本內(nèi)容
我們知道供給與需求是經(jīng)濟學分析的基本層面,曾經(jīng)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你可以使一只鸚鵡成為經(jīng)濟學家,但前提必須是讓它明白‘供給與‘需求。
(一)經(jīng)濟學中的需求
經(jīng)濟學中的需求包含兩層含義:首先,需求來自消費者的嗜好或偏好,是一種純粹的主觀上的需要;其次,需求應該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即能夠購買得起。只有主觀上有買時裝的欲望,客觀上又具有支付能力的人,才構成對時裝的需求。
決定需求的因素有五個:第一,市場價格;第二,平均收入水平;第三,市場規(guī)模;第四,該商品的替代品的情況,包括數(shù)量、品種多少和價格;第五,消費者的選擇偏好。需求被簡化成商品數(shù)量與價格的函數(shù)關系,即需求量隨價格的變動而變動。正常商品(非吉芬商品)的需求量與價格呈反比例變化。所以“需求曲線”是一條由左上向右下傾斜(負斜率)的曲線。這就是需求定理。
(二)經(jīng)濟學中的供給
供給是與需求對稱的一面。我們常常提到市場,市場是由買方和賣方構成的,只有買方或者只有賣方,交易不會發(fā)生,市場就名存實亡。這里的買方就是需求方,賣方就是供給方。供給實際上就是提供商品,這些商品包括機器、石油、大米、飛機、衣物等各種可以交易的東西。
決定供給的因素也有好幾種:第一,市場價格;第二,生產(chǎn)成本;第三,生產(chǎn)要素的價格,它與生產(chǎn)者愿供給的商品量呈反向變化;第四,其它商品價格的變化,其它商品價格高些會促使生產(chǎn)者轉產(chǎn)其它,其它商品價格低會促使其它向本領域轉產(chǎn)。由于供給量與市場價格成正比,所以它是一條從左下向右上方傾斜(正斜率)的曲線。這就是供給定理。
(三)經(jīng)濟學中的供求平衡
供給與需求達到平衡,就會形成一個均衡價格。在市場經(jīng)濟中,資源的配置通常都是通過價格的變化來調(diào)節(jié)的。它的調(diào)節(jié)過程可以這樣來描述:當某一部門的資源價格高于市場均衡價格,那么更多的資源流向這個部門,資源供給增加造成資源價格的下降,資源價格下降使部分資源開始流出這個部門,從而又使價格有回升的動力……最終價格恢復到市場均衡價格。
政府對市場的調(diào)控,常常都是通過調(diào)整價格來完成。因為調(diào)整價格,實際上就是在調(diào)整商品的供給和需求。反過來也就說明:供給與需求決定價格。
二、邊際效用基本內(nèi)容
邊際效用是指某種物品的消費量每增加一單位所增加的滿足程度。在邊際效用中,自變量是某物品的消費量,而因變量則是滿足程度或效用。消費量變動所引起的效用的變動即為邊際效用。
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是指,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消費者連續(xù)消費某種商品的邊際效用,隨其消費量的增加而減小。
因為消費者購買商品是為了取得效用,對邊際效用大的商品,消費者就愿意支付較高價格,即消費者購買商品支付價格以邊際效用為標準。按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購買商品越多,邊際效用越小,商品價格越低;反之,購買商品越少,邊際效用越大,商品價格越高。因此,商品需求量與價格成反方向變化,這也就是需求定理。
三、消費者剩余基本內(nèi)容
消費者剩余是指消費者在消費一定數(shù)量的資源品時愿意支付的最高價格與實際支付的價格之差。
產(chǎn)生消費者剩余的原因:
1、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
2、消費者根據(jù)對具體產(chǎn)品或服務邊際效用的評價而愿意支付的價格,經(jīng)常高于他們實際支付的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市場價格。
在一定條件下,消費者剩余的貨幣價值可以用需求曲線以下、價格線以上的面積來衡量。
四、水鉆價格之謎
(一)利用供求決定價格解謎
我們知道水的需求曲線和鉆石的需求曲線形狀基本相同,二者都是隨著價格下降,需求量會增加。至于供給曲線:由于水的成本很低,而且供給非常豐裕,供給者愿意按一定的價格供給任何數(shù)量,所以水的供給曲線是一條水平線;鉆石的產(chǎn)量有限,不管價格如何,供給量總是固定的,所以鉆石的供給曲線是一條垂直線。
如圖所示:
由圖可知:水的供求決定的價格是P1,而鉆石的供求決定的價格是P2,前者價格低,后者價格高。
(二)利用邊際效用遞減解謎
首先,我們要區(qū)分一下總效用與邊際效用:總效用是指從物品的消費中得到的全部滿足或效用,邊際效用指多消費一單位物品而得到的新增加的效用。消費一定數(shù)量物品的總效用等于各單位的邊際效用的總和。
其次,我們要知道價格與總效用無關,但與邊際效用有關。這是因為:在消費者的收入固定和他們面臨的各種商品的市場價格既定的條件下,為了實現(xiàn)效用最大化的目標,消費者的支出在各種商品之間的分配,必須使每一種商品的邊際效用與其價格之比都相等。
我們都知道,水是我們的生活必需品,我們從消費水中得到的總效用是巨大的。但是,我們消費如此大量的水,以至于它的邊際效用遞減到極小。至于鉆石,相對于水來說,總效用很小,但由于我們購買和使用的鉆石數(shù)量非常少,以至于它的邊際效用很高。而同樣,水和鉆石對“各種商品的每元支出的邊際效用的相等性”也同樣適用,于是水只能用低價格來對應它的低邊際效用、鉆石用高價格來對應它的高邊際效用,這樣才能使水的低邊際效用除以其低價格等于鉆石的高邊際效用除以其高價格。
(三)運用消費者剩余解謎
再看上圖,水的價格是P1,消費量是Q1,從水的消費得到的消費者剩余的面積很大,可見,由于水價低,引起了大量的消費者剩余,而水的總效用=消費者剩余+水的市場價格(P1*Q1)更大;鉆石的價格是P2,消費量是Q2,從鉆石的消費得到的消費者剩余的面積很小,可見,由于鉆石價高,引起了少量的消費者剩余,而鉆石的總效用=消費者剩余+鉆石的市場價格(P2*Q2)也不大。同樣也可以說明為什么水的總效用大而價格低,鉆石的總效用小而價格高。
由分析可知,微觀的知識是相輔相成、層層遞進的,我想在我們學習微觀知識時,融會貫通才是最好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