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春陽
【摘 要】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宏觀審慎管理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引起了學術界和政策制定者的廣泛討論、研究,本文在闡述宏觀審慎管理概念提出的背景下,給出了宏觀審慎管理應有之義以及宏觀審慎管理關注的焦點——金融體系順周期性。在詳細梳理國內外關于金融體系順周期理論的基礎上,做出了金融體系順周期性的綜述,并給出了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逆周期政策工具及其實現途徑。
【關鍵詞】 宏觀審慎管理;順周期性;逆周期政策
一、宏觀審慎管理提出的背景、含義
傳統的微觀審慎監(jiān)管著眼于單個金融機構的穩(wěn)健運行。然而,近30多年來,金融全球化發(fā)展使得金融體系內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產品內在的關聯性和依賴度不斷加強,金融產品的同質化程度嚴重,導致金融體系內風險傳染性也大大增加。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fā)的國際金融危機發(fā)生前,全球各主要經濟體和國際組織普遍處于低通脹、高增長的良好狀態(tài),各金融機構微觀審慎指標也處于良好狀態(tài),但在復雜的金融創(chuàng)新推動下,長期積聚的系統性風險從美國的次貸市場集中爆發(fā)。在對危機形成原因進行深刻反思后,認識到,當前的金融監(jiān)管體制存在嚴重的缺陷和不足,只關注單個金融機構的微觀審慎管理理念,不能有效的防范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谶@樣的現實背景,國際金融監(jiān)管理念發(fā)生了重大的調整,加強宏觀審慎管理成為各主要經濟體金融監(jiān)管的主要發(fā)展趨勢。
二、銀行順周期性理論研究綜述
1.銀行順周期內生性因素
關于銀行順周期性內生機理研究,(史建平等,2011)提出,根據“合成謬誤”和“羊群效應”理論,金融機構會擁有相同或相似的資產類型,金融機構的同質化經營帶來高度相關的風險敞口。金融機構的微觀審慎性行為,如果成為金融機構的一致行動,在宏觀層面可能影響到整個金融系統的穩(wěn)定。(楊軍華,2011;陳華等,2011)認為,銀行融資成本和融資渠道、銀行對風險的評估、銀行的信貸決策都是順周期性的,這些順周期行為與實體經濟相互作用,放大了經濟波動。銀行融資方面,在經濟上行期,銀行經營狀況好,盈利水平高,市場投資者往往對銀行的未來作出樂觀判斷,會增加對銀行的投資,同時,銀行籌集資本的風險溢價也較低,為所需資本支付的成本也相對較低。在廣闊的融資渠道和較低的融資成本條件下,大量的流動性進入銀行,為銀行作出擴張的信貸決策提供了支持。
2.銀行順周期外部因素
監(jiān)管資本的風險計量方法具有順周期性
1998 年啟動新資本協議的制定工作時,資本監(jiān)管產生的順周期性就引起了理論和實務界的廣泛關注和爭論,(FSA,2009),(Panetta et al., 2009)認為,銀行資本的順周期性波動與風險敏感性具有正相關關系。國內學者對資本監(jiān)管的順周期性的研究成果也較多。(溫信祥,2006)對資本監(jiān)管所帶來的順周期性問題進行了研究;(孫天琦和張觀華,2008)對資本監(jiān)管的順周期性做了一個較為全面的文獻綜述;(巴曙松和劉海博,2009)從銀行業(yè)的風險管理、風險監(jiān)控視角對信貸順周期性進行說明;(李文泓,2009)監(jiān)管資本的順周期性主要源于內部評價法所采用的各種風險因素與經濟周期變化的高度相關性,以及采用標準法時評級機構對金融機構的外部信用評價的順周期性。
三、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逆周期政策工具及其實現途徑
考慮我國金融體系發(fā)展情況,逆周期政策工具實現途徑:
1.提高資本質量
在微觀審慎框架下,一級資本中關于資本監(jiān)管的要求,普通股和優(yōu)先股能同等滿足要求。從宏觀審慎監(jiān)管的視角看,要更多地關注金融機構吸收損失的能力,本次金融危機表明,吸收風險能力最強的是普通股,因此,可以考慮提高普通股在一級資本中的比例,提高普通股在總資本中的比例,降低優(yōu)先股的比例。巴塞爾新資本協議關于最低資本要求是8%,其中普通股充足率及一級資本充足率最小值的上限分階段提高,普通股充足率最低要求從2%提高到4.5%,一級資本充足率最低要求由4%提高到6%。
2.建立逆周期資本緩沖機制
金融管理部門應持續(xù)監(jiān)測信貸增長,評估信貸是否過度增長并存在導致系統性風險的隱患,基于此制定逆周期緩沖制度。資本緩沖分為兩類,一是資本留存緩沖,由普通股組成,比率為銀行風險資產的2.5%。二是逆周期資本緩沖,在銀行層面,逆周期資本緩沖可作為資本留存緩沖的延伸。在信貸過度增長時計提逆周期資本緩沖,計提比例為0-2.5%。關于信貸過度增長的定量分析,目前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后續(xù)需要加強信貸增長水平的測量研究。
3.在杠桿率、流動性等制度安排中引入逆周期因素
此次金融危機期間,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過程進一步放大了金融體系的脆弱性。鑒于此,巴塞爾Ⅲ引入杠桿率指標作為資本充足率的補充,以彌補風險計量模型風險權重的順周期性問題。加拿大使用杠桿率指標監(jiān)管有效地削弱了銀行體系的順周期性。在最低監(jiān)管資本要求、資本質量、杠桿率之外,流動性短缺也是金融體系脆弱性的一個主要來源。為此,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引入流動性覆蓋比率和凈穩(wěn)定融資比率對流動性進行監(jiān)管。
參考文獻:
[1]史建平,高宇.宏觀審慎監(jiān)管理論研究綜述.國際金融研究,2011年第8期
[2]楊軍華.銀行體系的順周期性和系統性風險.人大復印資料
[3]陳華,劉寧.銀行業(yè)順周期形成機理與逆周期監(jiān)管工具研究.人大復印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