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10月2日,上海聚力傳媒股份有限公司(PPTV)宣布,已將在前晚“足協(xié)杯”半決賽(上海申花—江蘇舜天)直播中以侮辱性言辭稱呼江蘇舜天足球隊員的滬上知名解說員周亮開除。次日,周亮本人亦更新自己的微博,向江蘇球迷和社會公眾道歉。這場延宕數(shù)日、在全國球迷和社會公眾中引起巨大爭議的“解說門”,暫時告一段落。
足球評論員在公共直播平臺上以不當言辭侮辱參賽運動員,其是非已有公論。但此事在社會上所引發(fā)的爭論卻并未就此結(jié)束。周亮“解說門”爆發(fā)的當天,即有部分上海球迷稱周的行為只是在討好上海球迷,雖然傷害了江蘇球迷的感情,但也無可厚非,因為周本人此前也曾遭到江蘇球迷毆打。而此次事件中的“受害人”——江蘇舜天足球俱樂部,在聲明將追究當事人責任的同時,也表示尊重球迷之間的這種所謂“球迷文化”。
噫嘻!公開罵人者因為之前曾遭受過對方的毆打,其行為便是無可厚非的了。而球迷之間充滿暴力與地域歧視的言行,居然也被“受害人”看做應當受到尊重的“球迷文化”。這背后的邏輯實在讓人大跌眼鏡。
欲提高中國足球的運動水平,培育健康的“球迷文化”,就必須跟這種劣質(zhì)的“球迷文化”說拜拜。
毋庸諱言,不惟中國,世界上其他許多國家的體育界尤其足球界,都存在著各式各樣的暴力與歧視行為。在歐洲,足球運動員與球迷之間的斗毆事件屢見不鮮,而球迷之間的言語甚至肢體沖突更是家常便飯,有的甚至釀成嚴重的騷亂事件。在中國,類似的事情也是司空見慣:在京津地區(qū),每逢“京津德比”,足球場上的“國罵”聲便此起彼伏,蔚為壯觀。而在蘇、滬等地,球迷之間由于種種原因所產(chǎn)生的“恩怨”也由來已久。正因為如此,許多人便習以為常,將這些并不文明的行為視作“無可厚非”甚至是值得炫耀的所謂“球迷文化”了。
“球迷文化”有優(yōu)劣之分。積極的、健康的球迷文化,能夠激發(fā)球員和球迷的熱情,促進足球事業(yè)的發(fā)展。而消極的、惡俗的“球迷文化”,不僅不能鼓舞球迷熱情,反而會傷害球迷、球員之間的感情,嚴重的甚至會觸犯法律。
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倡導健康的球迷文化。觸碰“紅線”的球員,輕者被禁賽,重者被開除。甚至一些著名教練或球隊老板也會因為不當言論損失慘重。
事實上,除卻歷史傳統(tǒng)、身體素質(zhì)等原因外,一個球隊乃至一個國家的運動競技水平與其長期以來形成的體育文化密切相關(guān)。任何一個國家的球隊,想要提高自己的運動水平,都必須培育積極的、健康的“球迷文化”。中國的足球水平長期在低位徘徊,固然可以找出身體素質(zhì)、資金投入等諸多方面的原因,但多年以來形成的假球、黑哨、暴力、地域歧視等所謂的“足球文化”以及對這種文化的縱容或許才是更值得重視的原因。
周亮已經(jīng)為自己的不當言行付出了代價,這是值得稱道的。從最初的“受害者”,到后來的“害人者”,再到現(xiàn)在的“受害者”,他其實只是中國劣質(zhì)“球迷文化”的一個犧牲品。國人哀之,更當鑒之,而勿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責任編輯 駱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