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紀委通報,自治區(qū)紀委對阿克蘇地委原委員、常務副專員蒙志鵬對他人行賄作出處分:開除黨籍、行政撤職,職級由副廳級降為主任科員。
“斷崖式降級”是行政體系反腐舉措的新興詞匯,它讓嚴重違紀官員付出沉重代價,體現(xiàn)出中央整治“四風”、反對腐敗和從嚴治黨、從嚴執(zhí)紀的決心。
時下,有官員“出事”被媒體曝光后,一些地方為了應對社會輿論,常常對當事人予以免職,但其級別、權力、待遇等都沒有變化。這實際上不是處分,而是臨時性處理,或曰“危機公關”。一旦風頭過去,輿論風波平息了,免職官員便復出了,對此百姓頗有微詞。“斷崖式降級”一降多級,“問題官員”基本就別指望東山再起、官復原職,更難再得到提升。
對違紀官員采取“斷崖式降級”還應注意加強信息披露,增加透明度。執(zhí)紀部門須明確解釋:官員到底是如何違紀的?究竟是什么問題?違反的是哪一條、哪一款?不能“模糊處理”,讓公眾心里留下重重疑團。
黨的十八大以來,無論是落實“八項規(guī)定”、整治“四風”,還是滅蒼蠅、打老虎以及處理違紀干部,都充分體現(xiàn)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決心、韌勁和力度,對違紀干部的“斷崖式”降職降級進一步證明了這一點。對此,官員應該有所警醒,絕對不能觸到法律黨紀政紀的“高壓線”。
(摘自《檢察日報》 侯文學/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