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其庸
我與周宏興同志是中國人民大學語文系的同事,至今已有50多年的友誼了。
最難忘的是1964到1965年,我們曾一起參加人民大學在陜西長安縣的“四清”工作。我們在王曲地區(qū)發(fā)現了大面積的原始文化遺存,收集到了大量的原始文化遺物。這些彩陶片、陶鬲、骨器、鹿角等,北京大學原始文化研究專家蘇秉琦教授和社科院郭沫若院長都看過,得到了他們的肯定。后來我們寫了一份王曲地區(qū)原始文化遺存的考古調查報告,交給了《考古》雜志。《考古》雜志的人說由非考古專業(yè)人員寫的合格的考古調查報告還是第一次。 宏興同志還收藏了大量石畫,出了畫冊。大理石上類似山水畫的畫面,是早已為人注意和欣賞的,但像宏興同志那樣收羅至千萬件,把它作為一門專門藝術來對待,這還是前人所沒有過的。 宏興同志精研隸書,且好擘窠書,但他的指書,以前雖也略有所知,但沒有現在看到的這么多,這么精。指書指畫,本來是一種傳統(tǒng)藝術,但一直未得到宏大發(fā)揚。高其佩的指畫已是很突出的一位了,但指書卻是找不到像高其佩這樣的人。我看了宏興同志的指書,可以說是大為嘆賞,他把指書發(fā)展和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境界,是中國書法史上奪目的一頁。他的指書隸書,包括他的擘窠巨書,有金石氣,有古篆味,沉穩(wěn)厚重,遠離時俗,獨辟蹊徑,別樹一幟,實為難得。我現在老病不能舉筆,只能勉書數語,以見賞贊之意,并系一詩,以為短文之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