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伯文
書評與書話是依附在書業(yè)這顆參天大樹上的兩只甜果,長期以來,與書業(yè)相伴相生。而書評和書話又酷似一對孿生兄弟,乍一看模樣相似,但靜下心來細瞧瞧,書評和書話間還是有一定形式與內容上的差異的。
書評,可以望文生義,就是對圖書的評論性文章。是對一本書獨立而嚴謹的評論。從藝術性、思想性、文學性等不同角度進行深度解讀??陀^、公正是書評寫作者必須秉承的寫作姿態(tài)和基本要求。有一不說二,有暇不掩玉,這樣寫出的圖書評論才能得到讀者的認可,才能把一本好書和孬書公諸與眾,讓購書者“依評索書”。所以,《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華讀書報》、中央電視臺都辟有書評專版、專欄,傳遞新書信息,引領閱讀風向,對廣大讀者品書、鑒書,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古代金圣嘆批注《水滸傳》就是對圖書的重新解構,亦可稱書評。毛澤東喜歡在讀書時作評點,如整理出版就是書評本。魯訊、陳原先生同樣是書評業(yè)的翹楚。出自他們筆下的圖書評論文章讓人深信不疑,影響文壇幾十年?,F在活躍在圖書評論領域的雷達、安武林、馬季等也深受讀者喜愛。書評能引起愛書人的重視,爾后產生購買和閱讀的沖動,筆者膚淺地認為,這便是一篇書評的成功。而讀書評文章,往往是寡淡的,是就書論理,就人物說命運,就內容再鏈接到時代趨勢。有些書評只是對圖書內容作出簡介,沒有所謂的鮮明立場觀念,讀這類書評就要多一個心眼,進行初級的審視和判斷,決定自己的取舍,這種狀況,既取決于圖書作者的影響力,同時也考量書評寫作者在讀者中的人氣指數,書評的作用依然是能吸引讀者眼球的。讀書是天下第一等好事,既然是好事,書評理應為成就人們的好事盡一些努力。
而書話與書評一個顯著的區(qū)別是,書話不拘泥于一本書非要說出子丑寅卯,而是就著作者幾十年成長軌跡,再就得一本新書,一直追溯到作者的生平、學養(yǎng)、成就,發(fā)散式地進行敘事論文,敘情論人。書話和書評比較,顯得活潑不古板,耐讀而有趣味。書話的寫作要旨是能縱橫捭闔,海闊天空,有時可帶點絮語式的抒情,亦或包括一點事實,一點掌故,一點觀點,給人以知識,給人以藝術享受。加之文筆生動,充滿趣味,讓讀者對書人書事或書市有立體的認知,這樣的書話文章便能立得起來。比如唐弢、陳原先生都是我國現代書話大家。讀他們的文章,就能窺見中國書業(yè)、書人的大致狀況,讓人有眼界洞開的感覺。
書評往往出自評論家之手,書話則多來自文化學者、作家乃至是大作家筆下,是他們研究和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點點浪花,往往精辟而耀眼。因他們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朱自清先生曾說,世間沒有不讀書而善作文者,世間更沒有不善讀書而善作文者。如果我們轉換一下話題,那便是善書話者一定是善讀書者,善作文者。出自名家的書話文章,當然是充滿意趣和睿智,常讀便能浸潤一個人的書卷氣。
書評與書話的文體歸結起來亦屬散文。書評則為說理歸納為主,書話多為文事小景為趣,常常逗得讀者欲罷不能。像《江海晚報》書香版安迪、蘇枕書的文章,多是精彩的書話,值得細讀慢品?!赌贤ㄈ請蟆贰皬V玉蘭”和《晚報》的“夜明珠”時常是書評書話兼刊,對陶冶讀者心靈,培養(yǎng)人的閱讀興趣,傳播和弘揚江海大地厚重文化底蘊,功莫大焉。書評書話園地目前雖不景氣,被人不屑,但筆者固執(zhí)地認為,它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像是被石塊壓著的一棵小草,寒冬過后一定會綻放生命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