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澤蕓
在一次化療結(jié)束后,回到家里,剛十九個月的兒子趴在她的膝蓋上,奶聲奶氣地唱:“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她流著淚水,將孩子緊緊地摟在胸前,緊得似乎要嵌進自己清瘦的身體里,她是多么地舍不得孩子,舍不得丈夫,舍不得父母,舍不得這個世界。
她流著淚想:過不了多久,我的孩子也要變成沒媽的草了。上天啊,哪怕就讓我還是這般痛,痛得不能動,每日污衣垢面趴在國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向你乞求,乞求你讓我活著,哪怕千人唾罵萬人踐踏,只要能看著我爸媽牽著土豆的手去幼兒園上學(xué),我也是愿意的……”
向上天發(fā)出如此哀憐甚至泣血乞求的年輕妻子和母親,是復(fù)旦大學(xué)的一名青年教師。她叫于娟。
原本,我在日日迎朝霞送暮靄的匆忙生活中,于娟,這個普通而又樸素的名字,我已幾乎淡忘。然而近幾日去復(fù)旦大學(xué)辦事,漫步于綠樹掩映的書香校園時,心里無來由地又漫上了這個名字。
想起2011年那個春天,草長鶯飛,漫天漫地的綠色生命們都鼓足了勁兒,蓬蓬勃勃歡歡喜喜地生長,可是那個名叫于娟的年輕女子卻告別了這個她無限留戀的世界。
那時候,在上海本地的新聞中看到這個事情時,我沒有太過在意。只是大致知道,又一個年輕的生命英年早逝了,惋惜而無奈。同時心里又想,生與死是極自然的事情,就好像果實成熟了要掉落,演員演完了要謝幕一樣。
而且彼時工作、家庭、寫作、讀書都想兼顧,這件事情便如一縷輕煙一樣慢慢在腦海中淡然了。
我知道,每天承受著劇烈癌痛、生不如死的于娟,說她愿意承受這極度的痛楚,愿意每日污衣垢面地趴在路口乞求,只求上天讓她留在這個世界上。因為她上有父母,中有丈夫,下有幼子,人生最痛苦的三件事:晚年喪子,中年喪妻,幼年喪母,如果她死了,她的父母、丈夫,還有孩子,就會面臨這人生的最大痛苦,所以她不能死。
這樣的話,在她知道自己將不久于人世的生命末日說出來,令人聽了肝腸寸斷。
然而,生命沒有彩排,每一刻都是現(xiàn)場直播,于娟的這場癌病,若上溯起來,究竟是什么造成的呢?
2009年末的時候,她被確診為乳腺癌,并且已接近晚期!
晴空霹靂!
同時她也覺得非常困惑,她不明白,癌癥怎么會與自己有關(guān)系?一、她沒有遺傳;二、她體質(zhì)很好;三、她剛生完孩子喂了一年的母乳;四、乳腺癌患者一般是45歲以上人群,而她才31歲。
可是冰冷而殘酷的診斷書就擺在面前,無可置疑。晚期,最多只有一年半載的生命!
要一個昨天還活蹦亂跳的生命相信自己只有一年半載的生命,這是怎樣一個殘酷的事實?
為了治療,他們賣掉了上海僅有的60平方米的房子,父母將在山東老家的房子也賣了。然而,這些都沒能阻止住死神愈來愈近的腳步。她在劇烈的病痛中,痛定思痛,思索人生的意義。她覺得需要做一些有意義的事,讓更多的人了解癌癥,并遠離它。
她開始反思自己這些年來的生活方式。
她反思:回想10多年來,她基本沒有12點之前睡過,考試、考研、考博這些是堂而皇之的理由,然而與此同時,更多的是聊天、網(wǎng)聊、BBS灌水、蹦迪、K歌、吃飯、發(fā)呆等等填充了沒有正當理由熬夜的夜晚,厲害的時候通宵熬夜。
她反思:自己之所以患上癌癥,肯定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累積的結(jié)果。健康真的是無與倫比的重要,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任何的加班,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大房買好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孩子,把買好車的錢給父母親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去換什么大房子,和自己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
這是于娟在生命最后一刻,給尚活著的人們敲響警鐘。
人往往是這樣,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尤其是健康或者生命。
一個健康的活蹦亂跳的人,覺得自己的健康是理所當然的,永遠也不會失去,就像每天沐浴著的陽光,就是那么理所當然地照耀在身上,并無可貴之處。
當突然有那么一天,陽光突然長久地隱入了厚厚的陰霾之中,我們失去溫暖、失去光明,我們就會度日如年,就會強烈感受到有陽光的日子是多么美好。
當突然有那么一天,健康突然長久地將我們拋棄,在睡夢中都被劇烈的疼痛折磨得死去活來,就連活下去的權(quán)利都被剝奪,我們就會明了:活著真好!我們才領(lǐng)悟到做一個健健康康的普通人的快樂。
正如于娟說的那樣:“生不如死九死一生死里逃生死死生生之后,我突然覺得一身輕松。不想去控制大局小局,不想去多管閑事淡事,我不再有對手,不再有敵人。世間的一切,隔岸看花,風(fēng)淡云清?!?/p>
隔岸看花,風(fēng)淡云清。這是一個在生命邊緣,真正了悟人生的人告訴我們的。
還等什么呢?好好珍惜并享受生命吧。
這樣想著,我夾一筷子愛吃的紅燒烤麩放進口中,閉上眼,慢慢地,體味那絲絲的沁甜,從烤麩柔韌細密的孔隙中流溢而出。
這樣想著,我就會摟緊我的寶貝們,左邊親一口,右邊親一口,聽她們甜絲絲地叫“媽媽”,心中充滿感喟。
沐浴著生命的陽光?;钪婧?!
(編輯/袁恒雷 劉偉材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