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莉
1984年,二月河開始著手撰寫《康熙大帝》,1986年第一卷《奪宮》完稿。該書著重描寫了康熙8歲即位后,在極其險惡的政治環(huán)境里,與輔政大臣鰲拜集團篡位陰謀作斗爭的故事,情節(jié)飛湍流瀑,既驚心動魄,又妙曼宜人。當他將書稿寄到一家出版社后,責任編輯在對書稿連連叫好的同時,也提出必須對其中許多情節(jié)進行修改,要求他,應(yīng)把康熙的陰險、毒辣、虛偽、殘忍描寫得再充足一些,因為這些都是地主階級的階級屬性。雖然當時十一屆三中全會已經(jīng)召開,創(chuàng)作環(huán)境也日漸寬松,但人們思想上的種種束縛依然存在,那個責任編輯同樣如此,思維依然被“階級斗爭”的模式所禁錮。二月河斷然拒絕了編輯的修改意見,寫信回復(fù)說:“請別忘了,這是一部歷史小說,而歷史小說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必須尊重歷史事實,如果你的理念還停留在‘文革’的模式里,那我只能說聲‘對不起’了,我寧可書稿不出版,也要堅持我的觀點。如果按照你的意見修改了,即便書出版了,它的生命力也會在瞬間戛然而止!”
在二月河的堅持下,責任編輯最終尊重了他的意見,《康熙大帝》第一卷《奪宮》出版后,讀者好評如潮。此后,二月河又陸續(xù)完成了《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直至今日,“落霞三部曲”不僅依然受到讀者的喜愛,也被推薦為反腐倡廉的必讀書目。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