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河與《史記》的淵源還要從“文革”說起。那時候,他在老家做體力勞動,靠計件工資來維持生活,艱苦和貧窮讓他感到生活如此困難,可說到讓他能挺過這一關的,就不得不提到《史記》了。
“我在上學的時候,聽老師講過書上的很多歷史故事,比如我對項羽的了解大部分就來自于《史記》。后來有機會我讀到了《史記》,知道了在歷史這么長的時間中,各種艱難的歲月都曾經(jīng)存在過,我受的這點苦其實不算什么。這樣的領悟?qū)ξ襾碚f太重要了,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我也有過意志消沉的時候,可《史記》讓我感到了自己的渺小,遭遇也并不算什么,甚至說我都覺得自己是幸運的?!闭沁@段與《史記》的偶遇,讓流沙河將它定義為對自己一生影響最大的書,可以說,是《史記》讓流沙河在對待當時的處境時有了一個更好的心態(tài)。
對流沙河來說,《史記》影響了他的一生,而對司馬遷來說,《史記》改變了他的一生?!妒酚洝肥俏覈谝徊考o傳體通史,記載著從上古黃帝時代到漢武帝時期共3000多年的歷史。最初它并沒有固定的名稱,不被叫作《史記》,而是被稱作“太史公書”,直到三國時期,《史記》才被當作它的專稱?!妒酚洝穼χ袊笫赖奈膶W和史學都有著深遠的影響,這種以人物傳記為中心來反映歷史的方式就打破了傳統(tǒng),其內(nèi)容脈絡清晰,又包羅萬象,讓它成為了后代史學書籍的范本。魯迅將它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在流沙河看來,《史記》中的故事更重要,沒有必要太計較在其中文言文的每一個字,讀起來累還不一定會有收獲。
每本書人們都希望在里面找到今天的實用價值,《西游記》《水滸傳》等書被人們用管理學的眼光去看待,當然《史記》也不例外。如在《史記·高祖本紀》中,劉邦自認自己的能力均不及張良、蕭何和韓信,可最終他能一統(tǒng)天下建立漢朝,都是因為他有容人之量,懂得知人善任,讓比自己能力強的人為自己所用。這一段也常常被用在企業(yè)治理和人才選拔中。
(根據(jù)網(wǎng)絡資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