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福安 陳曦 盧楊
無為地處皖中腹地,襟江帶湖,地上地下文物留存豐富。無為出土文物大多為兩漢、隋唐、兩宋時期瓷器,其數(shù)量較多,精品并不多見。它們中有實用器,也有觀賞器。近年,我們曾用這些瓷器在本地舉辦專題展,有的作為館際交流參展,受到觀眾青睞?,F(xiàn)從展品中選出幾件窯口明確、等級較高的瓷器加以介紹,便于大家賞識。
漢代原始瓷瓿(見圖1)。1996年6月出土于無為縣襄安鎮(zhèn)甘露村。高22.5厘米,口徑10.7厘米,底徑13.5厘米。圓弧形蓋,元寶鈕,鼓腹,短頸,平底微內(nèi)凹,肩兩側置鋪首形立耳,器蓋和器身上半部分施青釉,釉色泛黃,飾有三道雙弦紋間以水波紋,下腹至底部無釉露胎。
原始青瓷出現(xiàn)于商代前期,是陶器發(fā)展到最高階段的產(chǎn)物,它是在青銅文化與陶文化融合發(fā)展基礎之上產(chǎn)生的一種新的藝術形象,并以新的生命形式開啟人類陶瓷藝術的先河。瓿是古代盛酒器和盛水器,亦用于盛醬。青銅或陶制,流行于商代至戰(zhàn)國。器形似尊,但較尊矮小,多為圓體,斂口,廣肩,大腹,圈足,帶蓋,有帶耳與不帶耳兩種,亦有方形瓿。器身常裝飾饕餮、乳釘、云雷等紋飾,兩耳多做成獸頭狀。
漢代原始瓷鼎(見圖2)。1996年6月出土于無為縣襄安鎮(zhèn)甘露村。高24厘米,口徑20厘米,底徑14厘米。子母口,兩側有對稱附耳,圓拱形蓋,蓋上附三個環(huán)形鈕,圓腹,平底,三矮蹄形足。胎質(zhì)細膩,呈灰白色,為拉坯成形。器壁厚薄均勻,器形比較規(guī)整。
我國商周時盛行青銅鼎,被奴隸主貴族用作“別上下,明貴賤”的禮器和權力的象征。東周至漢代,南方制瓷業(yè)發(fā)達,用陶瓷器隨葬之風盛行,于是人們多仿青銅鼎燒制瓷鼎,作為明(冥)器隨葬。后世燒制的瓷鼎多作為陳設觀賞器之用。鼎是古代炊器,相當于現(xiàn)代人用的鍋。鼎的形狀大多為圓腹、兩耳、三足,北方出土的陶瓷鼎大多有蓋,南方出土的大多無蓋。根據(jù)該鼎的綜合特征分析,可斷為西漢初期的墓葬出土的隨葬明(冥)器,該西漢原始青瓷鼎是一件高古瓷的精品。
三國青瓷虎子壺(見圖3)。1980年6月出土,高17.5厘米,長23.5厘米,口徑7.5厘米。器物為蠶繭形,整體作臥虎狀,肋下生雙翼,應是四神獸中“白虎”的形象。背后塑有一只彎曲的小尾,胸部凸起,背上連一圓條紋形環(huán)狀提梁,以便提取。通體施青釉,釉層稀薄有開片和脫釉現(xiàn)象。
虎子是三國時期主要器形之一。該青瓷虎子構思巧妙,整體造型追求與虎形神相似,是一件典型代表作品,器身造型寫實生動,渾圓飽滿,整件器物造型設計獨具匠心,從中我們可以窺見三國青瓷制造藝術水平的高超?;⒆悠溆猛居袃烧f:一說是盥洗用器,一說是夜壺。有人認為虎子是酒器或水器,不是夜壺??墒菑慕夥藕蟪鐾恋奈奈锴闆r看,虎子都出于男性墓或夫妻合葬墓的男性一邊,而且都放在死者腳邊或單置一處,亦可說明多為便器。
隋代青釉龍柄雞首壺(見圖4)。1977年9月出土于無為縣開城鎮(zhèn)羊山頭。壺高44.5厘米,口徑11厘米,腰圍71厘米,底徑15厘米。盤口,長頸,溜肩,深腹,腹下漸收,近底部微向外侈,平底,頸部飾兩道凸弦紋,柄為龍形,龍首曲垂,龍身細長,高聳挑起,銜于壺口,肩部有一雞首流,肩兩側各有對稱雙耳,均作雙瓣重合狀。通體施青黃釉,釉色呈半透明玻璃質(zhì),腹部上下對稱細刻蓮瓣紋,腹間飾圓形戳印紋一周。由于龍柄高于壺口,使得壺體顯得更加修長。此壺造型新穎,通體施青黃釉,釉色瑩潤,造型優(yōu)美,釉色淡雅,為安徽壽州窯精品,國家一級文物。曾參展于北京1990年亞運會文物展和安徽省博物館古代文明陳列展。
雞首壺因壺嘴呈雞首狀而得名,這種器形最初見于三國末期的吳國,早期雞首壺器身較小,器肩兩側一面貼雞頭,另一面貼雞尾,雞頭為實心。兩晉至隋代雞首壺十分流行,東晉時,壺身變大,體圓闊,小雞頭由裝飾性變?yōu)閷嵱眯缘膹埧?、引頸、高冠的雞首流,可以出水,短尾變成彎曲的圓股形長柄,是一種實用美觀的酒器。東晉中晚期,壺的曲柄中出現(xiàn)了龍首柄,有的柄上端飾熊紋,還有雙雞首流壺,新穎別致。隋朝時,雞首壺由圓渾變?yōu)樾揲L,雞頸加高,雞冠高聳,龍首曲柄加長。唐以后,雞首壺逐漸消失。這件青釉龍柄雞首壺,造型別致新穎,雞首上昂,仿佛正在引頸眺望,與把手一高一低,遙相呼應,既莊重古樸,又使整個外形曲線流暢生動,體現(xiàn)了隋唐時期安徽壽州窯青瓷燒造的工藝水平。人們喜歡雞首壺,還因為“雞”與“吉”諧音,寓意吉祥安寧,雞首壺延續(xù)使用了數(shù)百年,反映出在那段戰(zhàn)亂頻繁的年代里,人們對吉祥安寧生活的祈望。
唐代長沙窯點褐綠釉瓷罐(見圖5)。1996年6月出土于無為縣襄安鎮(zhèn)甘露村。高12.1厘米,口徑7厘米,底徑7.5厘米。圓敞口,短頸,深腹,直身,平底,雙耳系,罐身用褐綠彩點繪連珠紋。造型端莊,釉色素雅,具有一種樸素美感,為國家一級文物。
長沙窯是我國唐代的著名瓷窯,因窯址位于湖南省長沙市而得名。長沙窯創(chuàng)于唐而終于五代。首創(chuàng)了瓷器釉下彩,突破了唐以前單色青釉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走出了一條嶄新的發(fā)展之路。長沙窯是我國釉下彩繪的第一個里程碑,為唐以后的彩瓷發(fā)展奠定了基礎,是我國彩瓷工藝的驕傲。
唐代長沙窯彩繪花草紋青釉瓷盆(見圖6)。1992年11月出土于無為縣蜀山鎮(zhèn)白湖窯廠。高3.2厘米,口徑14.4厘米,底徑5.3厘米。圓口微撇,淺腹,矮厚圈足。上施青黃色釉,有碎小開片,下露灰白胎,盆內(nèi)心以褐彩繪寫意花草紋,為典型唐代長沙窯器物,國家二級文物。
長沙窯釉下彩繪紋飾包括各種飛鳥、游龍、走獸、魚紋、花卉、人物等。這件唐代長沙窯彩繪花草紋青釉瓷盆,彩繪花草紋用筆簡練,自然灑脫,在描摹的基礎上大膽取舍、提煉、夸張、變形,體現(xiàn)出一種簡約而粗獷的藝術寫意風格,表現(xiàn)了一種率真、質(zhì)樸的美感。長沙窯的民間藝術工匠充分發(fā)揮了具有獨特個性的藝術想象與創(chuàng)作能力,創(chuàng)造出了一枝獨特的民間藝術奇葩。千年之后回望,長沙窯獨特而高超的藝術造詣,為現(xiàn)代工匠所無法超越。
唐代邢窯海棠形白瓷碗(見圖7)。1992年11月出土于無為縣蜀山鎮(zhèn)白湖窯廠。高4.6厘米,長16.4厘米,寬9.4厘米。四瓣海棠形橢圓敞口,收身,橢圓圈足,釉色潔白瑩潤,碗心飾一圈連珠紋內(nèi)中凸出一鱖魚刻紋?,F(xiàn)藏于無為縣文物管理所,為國家一級文物。
邢窯是唐五代最著名的白窯瓷場,有邢窯白瓷“天下無貴賤通用之”的美譽。窯址在今河北省邢臺市內(nèi)丘縣,因唐時地屬邢州,故名邢窯。邢窯是中國最早的白瓷窯址,白瓷的發(fā)明在中國制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不僅結束了自商朝以來青瓷獨尊的局面,更重要的是為中國后世的花瓷生產(chǎn)尤其是彩瓷生產(chǎn)創(chuàng)造了條件。這件海棠形白瓷碗造型樸素大方,線條飽滿酣暢,制作規(guī)整精細,釉色銀白恬靜,給人以既雍容飽滿而又凝重大方的美感。其形狀酷似盛開的海棠花,這是唐代邢窯白瓷仿金銀器形的制品。它既是裝酒水用具,又可以作為陳設的藝術品,堪稱是邢窯白瓷之典范,也為今后定窯在宋金時期能生產(chǎn)出精美的刻花、劃花白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海棠形碗為唐代常見典型器物,海棠魚紋碗寓意“富貴滿堂”“金玉滿堂”。
宋代吉州窯劃花綠釉如意形瓷枕(見圖8)。1987年5月出土于無為縣城北鳳河立窯廠。高8.7厘米,長27厘米,寬21.5厘米。長方如意形,枕面微凹,刻飾一牡丹花紋,通體施墨綠釉,底部露灰白胎,戳印方款“嚴家記”?,F(xiàn)藏于無為縣文物管理所,為國家一級文物。
吉州窯為宋代著名民間窯場,窯址在今江西吉安永和鎮(zhèn),始燒于唐代,宋元時期瓷業(yè)較為發(fā)達。吉州窯燒造品種豐富,有青釉、青白釉、白釉、白地褐花、醬釉、綠釉器物等。吉州窯的低溫綠釉是受宋代北方瓷窯影響而生產(chǎn)的,是吉州窯的早期產(chǎn)品,器形有碗、盆、枕等,裝飾技法以刻劃花、印花為主,紋樣有蕉葉、纏枝花卉、水波紋等,藝術風格簡練灑脫,素雅清淡。瓷枕是宋代吉州窯較為常見的器物,從裝飾工藝上看,有釉下彩繪和綠釉兩種,以綠釉枕居多。從造型上看,可以分為束腰形、如意形、八角形。目前已知宋代吉州窯綠釉枕底款銘的有“舒家記”“嚴家記”“陳家印置”“曾家記號”。專家認為“真郭家枕”“舒家記”“嚴家記”“陳家印置”“曾家記號”是宋代吉州窯五大窯戶,而綠釉枕是當時吉州窯主要品種。
瓷枕是我國古代的夏季納涼寢具,民間有清涼沁膚、爽身怡神之說。北宋張耒在《謝黃師是惠碧瓷枕》詩中說:“鞏人作瓷堅且青,故人贈我消炎蒸,持之入室涼風生,腦寒發(fā)冷泥丸驚……”這是古人對瓷枕的贊美。瓷枕按用途分為生活實用枕、隨葬冥器和醫(yī)用脈枕。此瓷枕呈如意狀,飾牡丹紋,取富貴吉祥之意。瓷枕整體造型精美,剔刻圖案生動,釉面細膩光潔,劃花線條流暢,為宋代吉州窯的佳品。
宋代影青瓷爐(圖9)。1983年7月出土于無為縣十里鄉(xiāng)虹橋村。瓷爐高12.5厘米,口徑7.4厘米,口沿外徑11厘米,口沿平折,深腹,弧底,高圈足。底足相接處向下起一周凸棱,足中部向外平出一周凸棱,足底座一周向外起30條凸棱,呈鋸齒狀。釉色白中泛青,釉厚處呈半透明狀。
影青瓷又稱“隱青”“映青”“罩青”和“青白瓷”,因其積釉處呈淡青色而得名,是宋、元時期我國南方地區(qū)生產(chǎn)的一種重要瓷器品種,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江西景德鎮(zhèn)窯系的宋影青。其釉色白中閃青,青中顯白,介于青白之間,其質(zhì)感如青白玉,胎質(zhì)細潔,釉色青瑩,光照見影。此件高足杯開敞式爐制作,凝重古雅,其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麗潔,胎質(zhì)堅致膩白,色澤溫潤如玉,歷千古而常新,給人一種平易近人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