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
世界上以巴赫之名冠名的合唱團不少,有趣的是,全球最盛產(chǎn)“巴赫合唱團”的國度并非源自他的故鄉(xiāng)德國,而是英國。而在英國,又以曾全本演出巴赫《b小調(diào)彌撒》的英國巴赫合唱團最為著名。4月10日,英國巴赫合唱團在女高音伊萊恩·泰特和男中音艾利克斯·阿什沃斯坦的領(lǐng)銜下登臺東方藝術(shù)中心。
不同于多數(shù)“巴赫合唱團”只演出巴赫或巴洛克時期作品的定位,英國巴赫合唱團自成立之初,便定下研習音樂史中各時期優(yōu)秀合唱作品的基調(diào),從而跳脫出單一體裁原本狹小的范疇,使得整個演出風格更加多元。除在英國第一個全本演出巴赫《b小調(diào)彌撒》外,合唱團錄制的布里頓《戰(zhàn)爭安魂曲》、戴留斯《生之彌撒》均廣受褒獎,前者曾在五個月內(nèi)創(chuàng)下二十萬張的驚人銷量,后者則一舉奪得法國古典音樂雜志《Classica》年度音樂大獎。
合唱團擁有上百年歷史,起初只面向皇家貴族,歌唱演員中有維多利亞女王的第五個孩子——克里斯汀公主,創(chuàng)始成員中有四度出任英國首相的威廉·尤爾特·格萊斯頓。十九世紀末因面臨巨大的財務危機,這才打破原本“只接納貴族”的陳規(guī),開始面向社會公開招募,并建立定期考核制度。但即便如此,合唱團依然保留了相當?shù)摹百F族血統(tǒng)”,如今的合唱團不僅擁有查爾斯王子作為贊助人,還多次在王室慶典上為英國女王演唱。
有意思的是,本次上海音樂會唱響的一系列曲目均帶著“皇家范兒”,上半場曲目,從亨德爾1727年為喬治二世加冕典禮而作的《神父扎克多》、路易·維埃納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鐘聲》,到2011年在威廉王子與凱特王妃婚禮上唱響的進場與退場曲——帕里的《喜悅》,以及充滿幸福寓意的那首《一對幸福的海妖》,幾乎是英國王室婚禮的原版移植。而下半場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則是一部大體量的重頭戲,深沉安詳?shù)囊舴校^眾親身感受到歐洲古典合唱的莊嚴。 《東方早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