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耀
在飛機上看完《南方人物周刊》對周杰倫做了一期回顧專題,開篇里提到一句話,‘在講周杰倫之前,我們想先講講他最主要的粉絲群體——80后,以及他們的這十年…在所謂的后奧運時代,在中國的特殊語境下,這些年輕人很快發(fā)現(xiàn),在這個階層流動逐漸板結(jié)化的年代里,他們看似自由實際上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讀完這篇專題,飛機著落在成都雙流機場,合上雜志的一剎那,心頭頓時一股熱淚涌上。自問一句,為什么我們熱衷于走川藏線?!?/p>
這是一年前我在成都某小旅館內(nèi)組裝完自行車后寫下《騎走川藏線其實跟夢想無關(guān)》文章的開頭。一年后的成都,我又回來了,不過這回不騎車——“騎”卡羅拉。記憶力好的朋友還記得12期的試駕報告不?那回我們的體驗都在賽道上,而這次,我們真正的開車走在國道上,川藏線的起點。
以前它叫花冠
與卡羅拉結(jié)緣是在它還叫花冠的時代,那是十年前,我懷著要去看雪的激動心情踏上了長春求學(xué)之路,一個南方孩子第一次遠行而且到北方,父母打包了很多行李讓我?guī)е?,可是家里離火車站有七十多公里,正發(fā)愁沒運輸工具的時候,我爸的一朋友開過來一臺7代Corolla——那時候以我的汽車知識已經(jīng)知道了,而且這還是一臺走私拼裝車。在炎熱的夏天,我舒服地坐在后排吹著空調(diào),完成了離家出游的第一步。
在這里有必要介紹一下這位朋友,我管他叫柱叔。從外表看不出來他是哪個年代的人,但那幾年和他溝通無間,發(fā)現(xiàn)很多思想和我們80后很相似,就是大家都坐不住,都想往外闖。90年代他跟著我老爸做生意,攢了第一桶金后選擇自己創(chuàng)業(yè),開了廢品回收公司——那個年代大家要么開紡織廠、家具廠,要么干走私活,沒有人會開一家沒有“錢”途的公司。據(jù)說當(dāng)年我老爸當(dāng)面罵他,認(rèn)為這是一次不會贏的賭博。事實證明,97年香港金融風(fēng)暴吹到對岸的廣東,很多工廠倒閉,柱叔回收了很多廢品,當(dāng)中包括我老爸工廠的,還有那臺Corolla。
故事有點長我簡單說一下。我再見到他的時候,那臺破舊的走私車換成了花冠,這是柱叔真金白銀買回來的新車,他說還是日本車耐造,還邀請我一起開車去西藏。結(jié)果第二年,他把所有東西都變賣了,離開家人,一個人騎自行車環(huán)游世界,至今,我也不知道他騎到哪里了。
擦肩而過,有緣無分
家里買什么車基本上都是聽我的,畢竟我是唯一懂車的人。那時候11代卡羅拉還沒有上市,花冠還在賣得紅紅火火。要挑出一臺全家人都滿意的車,那真的很難。老爸說一定要買三廂車,
大氣;老媽說一定要省油、最好不用修,得會過日子;妹妹說只會開自動擋,而有最終決定權(quán)的我說,作為80后新生代有個性的年輕人,一定要好開、好看。那時候第十代的卡羅拉相比其它A級車,樣子是長得太老實太老成了,完全符合我老爸的口味——就連廠家也這么認(rèn)為的。第十一代卡羅拉出現(xiàn)后,第十代卡羅拉就更顯老了,跟現(xiàn)在的A級車一對比,那顯然是我們80后新生代有個性年輕人的口味。重點是,它竟然比第十代卡羅拉還要好開!我知道你們一定會反駁說“卡羅拉的兄弟”更年輕更動感之類的話,而我的回應(yīng)是“如果我不買卡羅拉,一定是我的人生里沒有出現(xiàn)過花冠?!?/p>
卡羅拉的故事里沒有如果
我不喜歡在我的故事里總說“如果……”,因為如果真的成立了,我不知道世界會變成怎么樣,或許長谷川龍雄不會成為“Corolla之父”,Corolla不會走私到國內(nèi),叔叔可能不會開Corolla接我去火車站,他不會放棄所有獨自一個去闖世界,我不會受他的影響要騎車到拉薩,我也不會到成都,大家可能不會看到一篇本來是試車報告現(xiàn)在卻變成講故事的文章……
我雖然沒有真正擁有過一臺卡羅拉,甚至談不上有多喜歡,但在我的回憶里,它的確真真實實的存在著,從來沒有消滅過,也許我的這點有關(guān)于它的記憶在許多人眼里根本不值一提,但我想在國內(nèi)200萬車主眼中,即使是一點有關(guān)于卡羅拉的畫面都能讓他們回想起當(dāng)年。如果你也有關(guān)于卡羅拉的故事,歡迎跟我們分享。
結(jié)束一天的試駕拍攝,路過318國道的路碑,我坐在車上看著外面人來車往,回想起去年騎車的情景。突然一個念頭升起——如果柱叔就坐在旁邊,我會義無反顧地拉著他奔向拉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