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熙
算上題目一共二十五個字,其實我想說的已經(jīng)說完了?;匦∠虼?,造車也不妨學學。言盡于此,我們說車的事兒吧。
事實上我們就是想給這個級別的車找些樂趣,而且我們也認為它們應該有樂趣。所以把它們拉上賽道,人家也沒讓我們失望。
奧迪自己愿意吃虧,我們就不說了,至于寶馬,起碼應該找個125i來才像那么回事。現(xiàn)實是殘酷的,寶馬此時并不提供試駕車,我們也只好請同事的私家車來幫忙了。所以有手表就不錯了,還要什么自行車啊。
丑話說在前頭,這很有可能是我執(zhí)筆最短的一篇對比測試。而短,只是為了精悍。對于三輛車本身我們沒什么過多想說的,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擁躉,也都有自己值得傲嬌的地方,所以這事兒我們不想摻合。我們這次只傳遞感受,用一種比較特殊的方式。
賽道越是讓人留戀,也總是美得越蜿蜒。賽道就像戰(zhàn)場,對于每輛車來講都是殘酷的——雖然沒有什么優(yōu)點會被忽略,不過也沒有任何一條弱點會被遺忘。我們將兩輛車同時開入場地進行試駕,就是為了讓駕駛者除了關(guān)注自己所駕駛車輛的狀態(tài)之外,同時也注意另一輛車對于賽道的實時反應。這樣不僅不同之處會即時有反饋,還增加了一些競技味道。
對影成雙
Mercedes-Benz A260 & Audi A3 Sportback 40TFSI
當奔馳和奧迪放在一起的時候,尤其是這個級別,我的心念總是偏向奔馳會更雋永一些。然而事實并非如此,A3處處如斯,常常讓人意猶未盡,南方人的細膩好像在它身上體現(xiàn)得更淋漓。
為了不抑制A260的發(fā)揮,自然讓它跑在前面。剛開始的兩圈兩輛車都有些發(fā)緊,A260更為明顯。在沒有大直道的情況下,A3少的那一些功率看起來對場面并沒有太大影響。不過也就是這兩圈,A3算是能跟上A260,從之后的第三圈開始,A3就開始厭惡跟住前面那個不靠譜的家伙了。
客觀地說,整體車況上A3要好過A260,總之各種新就對了。不過賽道上略顯激烈地駕駛很快就暴露了A3舒適的本性,帶著抵觸情緒的它很快被A260越落越遠。駕駛者越是追之心切,1.8T發(fā)動機就越顯得力不從心,到了6000rpm就迫不及待要升擋,有活力的段落總是稍縱即逝。話說EA888系列發(fā)動機的1.8T在A3上的原廠功率標定已經(jīng)是相當高的版本了,但即便這樣,這132kW在賽道里總會讓人感覺缺點兒什么;6擋雙離合變速箱本來沒有什么毛病可以挑,當然那是日常駕駛的范疇。不過在賽道駕駛中,當面對一個低速彎兒的時候,就會懷念7擋雙離合了。因為總要選擇是降到2擋保持活力呢,還是就3擋來減少換擋次數(shù),問題是無論選擇什么,都找不到想要的發(fā)力點。
A260會很快進入自己的節(jié)奏,自顧自地跑得越來越快。就算輪胎情況不太好,外面看起來的姿態(tài)也依舊生猛。A260的懸架比起A3來說無疑是硬了許多,當然舒適性也差了不少,不過這也是它能越跑越快的很大原因。除了動力系統(tǒng)之外,A260的懸架一直都能提供很好的支撐,始終都沒有出現(xiàn)多余動作,極限的統(tǒng)一度比較高。A3到后來行走起來就有些歪歪晃晃,雖然沒有到瘸腿的程度,但明顯能看出是有情緒的。
Audi A3 Sportback 40 TFSI & BMW 116i
也許因為同屬于南方人,雖然風格不一樣,但倆車細膩的感覺還是可以歸一的。即使我們本著公平原則,不把116i意淫成125i,就算是118i,奧迪的勝算依舊比較渺茫。
我們想說其實勝負也許不是絕對圈速上,而是駕駛樂趣的感受上,奧迪的車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顯得過于舒服了。何況前驅(qū)的A3相對于后驅(qū)的1系來說有著不小的隔閡,1系的各種直接讓A3顯得有些無可奈何,這時候就會想如果是quattro也許還有反撲的機會,而目前的情況多少讓人有些垂頭喪氣。
在賽道上,對手如果是1系,開A3的感覺就是:我們還是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吧!1系就像個欠欠兒的小孩兒,在賽道上賤賤的挑逗你,讓人總想在和它玩耍中找到新的驚喜。單從方向盤的反饋來說,A3的感受就像用手穿過奶油蛋糕,多了就會膩膩的,時間長了開起來駕駛者自己就沒激情了。而1系的反饋雖然在寶馬的產(chǎn)品中不是最極端的,但也頂多就是往白開水里多加了兩勺糖,咂摸咂摸有滋味就得了。
整個動力系統(tǒng)上說,1系更容易在賽道上為自己找到節(jié)奏。8擋自動變速箱的匹配水準超出一般水平,所以在這種小賽道上用手動模式會感覺有些凌亂。其實只要給節(jié)氣門位置傳感器恰當?shù)奈恢眯畔?,變速箱就自然能為駕駛者找到一個合適的擋位來應對彎角,并且整個過程很歡快。
1系減振器的阻尼系數(shù)應該不比A3的大多少,側(cè)傾幅度也不算小,只不過它總會在合適的時候顯示一下韌勁兒,不讓駕駛者在情緒上受影響。就算回到舒適性上,1系也不會讓人覺得它和A3根本不在同一起跑線上。正經(jīng)八百的A級家用車嘛,就算要談所謂的樂趣,最多也就是個衍生產(chǎn)品。所以說到底,如何理解客戶需求到最后的調(diào)校水平就成了產(chǎn)品的核心競爭力。
BMW 116i & Mercedes-Benz A260
寶馬對于奔馳而言,就像一面鏡子,只不過這面鏡子并不完全是平面的。我們不在乎大家如何理解這句話,當然更不在乎奔馳或者寶馬如何理解這句話。記得虛云禪師有言:佛法的根本要義,乃是戒、定、慧三字,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彼此能從對方身上照見自己,相惺相惜,也不失是一件幸事。
這里我們還真的有必要把116i意淫成125i了,因為只有這樣它們才能成為和諧的一對。請想象這樣一幅畫面:一對兒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孩子走在上學路上,女孩兒莊重、典雅,自然、大方——大家閨秀,泰山崩于前也從容泰然。男孩兒靈秀、灑脫,敏感、直接,有時候甚至細膩得有些神經(jīng)質(zhì)。倆人一起走,又難免有些羞澀,所以男孩兒環(huán)繞在女孩兒周圍,一會兒摘一朵小花插在女孩兒頭上,一會兒又撲只蝴蝶捧到女孩兒面前。女孩兒跑,男孩兒就追;女孩兒停下,男孩兒就湊過來。也許心中的純真不會讓它們像情侶一樣親密,但美好的情景一定能讓畫面看起來更蜿蜒。
很多人會問,兩個品牌能像你說的這么好嗎?大家肯定要競爭,會有摩擦?。渴前?,我們什么時候也沒否認這一點,不過我們反問一句:您跟您老婆不也有個臉紅吵架的時候?如果你們都到鉆石婚了,你以為她真的不知道你的私房錢藏在哪兒?
三輛車也是一臺戲
三輛車我們都給大家做了一一對比,其中有感慨,也有一五一十的分析,大家可以通過排列組合的方式在里面找出屬于自己的答案。然而不管這個答案是什么樣的,它都是正確的,有著勝于雄辯的道理。
在一個舞臺上,既沒有永遠的主角,也沒有永遠的配角。有的,只是交替上演著悲歡離合的劇情;有的,只是永遠年輕的新人唱著永遠年輕的新樂章,旁邊伴隨著一剎那又一剎那匆忙消失的時間……endprint